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 129 章 戰爭爆發

  日本政府接到清國送來的外交文書之后,簡直就覺得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這些年來日本一直在積極的謀劃擴張,但是由于沒有機會,再加上旁邊有大清朝與其對抗,所以這些年一直隱忍。

  本來前段時間朝鮮發現動亂,日本也得到了消息,他們早就準備著進入朝鮮。

  不過根據他們1884年同清政府簽訂的協議,沒有清政府的允許,他們是不能派兵進駐朝鮮的,現在清政府給了們外交文書,自然讓他們有了可乘之機。

  而當時在日本陸軍中出兵朝鮮的聲音非常高漲,特別是掌握軍事大權的參謀次長川上操六態度尤為積極,此人在朝鮮剛剛發生動亂的時候,就命令在朝鮮的日本武官開始收集情報。

  在清朝接到朝鮮的求援文書,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這個人就已經提前做了預判。川上操六遂以總參謀長的名義向伊藤博文建議:“東學黨匪勢甚為猖獗,韓兵無力鎮壓,目下趨勢必向清國請求援兵,清國政府亦必至允納此種要求。如欲保護在韓臣民,維持帝國權勢,我亦有出兵之必要。”

  面對日本這樣高漲的氣氛,雖然一直保持冷靜的伊藤博文也有些熱血沸騰。

  但是這畢竟是關系到日本國運的一場戰爭,伊藤博文也不敢輕易下決定,于是他將此事上報給了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在接到奏報之后,也拿不定主意,畢竟這場戰爭看起來美好,但是一個不注意就會變成萬丈深淵,于是他就召開了御前會議,請日本的大佬們共同商量接下來的政策。

  當時除了參加會議的日本內閣成員之外,還包括日本陸軍的參謀總長有棲川熾仁親王和參謀次長川上操六,海軍總長西鄉從道參加會議。

  在會議的一開始,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就越過了伊藤博文,直接向天皇進言。

  “啟稟陛下,今朝鮮動亂,正是我國出兵朝鮮,穩定韓國,然后以圖滿洲之時。”

  但是海軍總長西鄉從道直接就否決了川上操六的建議,“陛下,雖然現在時機很好,但是微臣以為還不適合清國決戰的時候。”

  川上操六聽到有人反駁自己,立刻就怒了,對著西鄉從道說道:“大日本帝國就是要開疆擴土,陸軍的戰士已經做好了流血的準備,難道海軍現在已經變得這樣懦弱了嗎?”

  西鄉從道根本理也沒有理這個分子而是直接向天皇進言:“陛下現在清國不但有北洋水師還有南洋水師,如果單獨一只水師我們海軍還有機會與其決戰但是如果他們的組成聯合艦隊,實力卻遠遠超過于我們日本海軍以微臣之見,還是再等一段時間等從英國建造的兩艘戰列艦回國之后才能有萬全的把握。”

  川上操六聽到要等,覺得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于是他一拍桌子就站了起來對著西鄉重道怒罵:“你個國賊,現在是天賜良機如果再等下去時機已過就是西方列強也絕不會容容許我們再發動戰爭的。”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外邊有內侍敲了敲門,天皇向旁邊的侍從看了一眼,那侍從立刻退出了會議室,不一會兒拿著一封電報遞到了天皇的面前。

  天皇一看電報臉色就變了然后面無表情的讓人把電報送到了首相伊藤博文的面前。

  伊藤博文拿起電報一看,也不知道是是喜是憂原來電報上已經明確的說清楚了,清國已經派遣袁世凱入兵朝鮮漢城了。

  伊藤博文看完之后又將電文傳給了其他的內閣成員,以及陸軍部以及海軍部的諸位要員。

  天皇見眾人已經看完了電報便沉著臉說道:“現在清國已經進入了朝鮮按照這種情況來說叛亂很快就會被平定諸軍有什么辦法?”

  得了這時伊藤博文已經不得不說話了,于是他跪前幾部說道:“如果清國確有向朝鮮派遣軍隊的事實,不問其用任何名義,我國也必須向朝鮮派遣相當的軍隊,以備不測,并維持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均勢。”

  日本天皇明治對于伊藤博文還是很信任的,既然他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那么明治天皇也不再猶豫。

  “清國擅自進入朝鮮,對我國有巨大的威脅,我等不得不作出反應,現在朕命令,日本軍隊立刻進入朝鮮,維護帝國在日本的利益。”

  眾人聽完之后一起跪趴在地上,齊聲喊是。

  接下來日本方面就開始討論這一次出兵朝鮮的具體事宜,討論中一致認為;日本出兵,必然要與清兵發生對抗。清國所派軍隊當不至于超過五千人,而日本要居于必勝地位,需要六千至七千兵力。如果中國進一步增加兵力,日本也要增派一個師團。因此,應作派出一個師團的準備,而首先派出一個混成旅團。

  就在日本積極的做出軍事干預的準備時,在南京的劉海也在密切關注著朝鮮的局勢,不過劉海卻沒有輕舉妄動,只是在靜靜的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隨著清朝部隊進入了朝鮮,東學道的起義很快就進入了尾聲,而日本方面已經等不及了,他們害怕一旦起義結束,他們就沒有理由在進入朝鮮了。

  1894年6月7日,日本駐天津領事荒川已次持外務省電報來見李鴻章,朝鮮動亂,明顯損害了日本在朝移民的利益,所以日本帝國將出兵朝鮮。

  李鴻章接到對方的通知之后,立刻是大驚失色,他沒有想到日本竟然有這樣的野心,他以前對日本的小視看來都是錯誤的。

  于是李鴻章對于日本的要求,斷然拒絕,但是日本領事卻不管李鴻章的話,直接就離開了直隸總督衙門。

  接著在北京的總理衙門也接到了日本的通知,總理衙門自然不能同意這樣的事情,要是讓日本人去了朝鮮,那么清國最后一個屬國也就沒有了。于是總理衙門也斷然否決了日本的提議,并且對日本無故干涉朝鮮,提出了強烈抗議。

  但是日本人哪里管你不停的抗議,在6月9日,日本艦隊便駛入了仁川港。

  此時,泊仁川港的日本軍艦為松島、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赤城六艘,而清國僅有濟遠、揚威、平遠三艦。日本海軍力量遠遠凌駕于清國海軍之上。

  而這個時候的清國上下仍然對即將到來的大戰沒有根本性的認識,就連李鴻章都以為這只是日本在制造沖突,想在朝鮮再分得一些利益,沒有進行根本性的備戰。

  而日本卻是兩個樣子,在內閣作出出兵朝鮮的決定之后,在6月10日,日本的大島旅團7000多人就已經登陸了朝鮮。

  隨著日本步步緊逼,清廷越來越察覺到日本企圖發動戰爭的陰謀。

  清廷駐朝將領請求清廷增兵備戰,因為有了兩次打敗日軍的前例,他們是積極主戰的,國內輿論也是主戰的,逐漸朝廷里形成了包括光緒帝、帝師戶部尚書翁同龢等為首的主戰派。

  而李鴻章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卻企圖和解。

  其實這也不全怨李鴻章,雖然他有一些個人的私心,但是從公允的角度上來看,他現在已經了解了中日之間的差距,為了減少淮軍和北洋損失的損失,他這才不同意開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大清國的實力派,除了他李鴻章,還有南邊的劉海。

  如果他在這一次大戰中損失慘重的話,那么不是給劉海掌控清朝掃清了障礙嗎?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那位老佛爺慈禧太后馬上就要過60大壽了,她也不想在自己的過生日時有刀兵之災,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列強干涉上。

  結果這些列強根本就不做干預,甚至英國還在語言中偏袒日本。而俄羅斯等國卻想從中漁利,向清國提出了過分的條件。

  日本政府在了解了清國內部的形勢,以及列強的態度之后,立刻就大膽起來。

  他們也不在考慮清朝政府的求和想法。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軍隊突然發起對朝鮮漢城王宮的突襲,挾持了朝鮮國王高宗李熙,宣布解散親華的朝鮮政權。扶植國王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罡應上臺執政,培植親日得金弘集傀儡政府。日本撮使朝鮮政府斷絕與清朝的關系,并可笑地提出借口,“委托”日軍驅逐清朝駐軍。

  而這時候大清國仍然不愿意同日本宣戰,于是只能是繼續增加在朝鮮的兵力,他們想通過這種方法迫使日本不得不退出朝鮮。

  可是這些老爺們想的實在是太簡單了,狼怎么可能把到口的食物再吐出來。

  1894年7月25日,當時清朝政府派出北洋水師的戰艦“濟遠”、“廣乙”、“操江”,并租用了英國商船“高升”號運輸援兵。這些艦艇登陸朝鮮牙山,卸下4000余名官兵后,準備返航,在朝鮮豐島海面遭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的襲擊。

  北洋水師“操江”號被逼投降,“高升”號被日軍艦“浪速”號截擊,艦上官兵寧死不降。

  作為第一游擊艦隊的司令,“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竟然下令將“高升”號擊沉,艦上官兵950余人,僅有200余人生還,其余都壯烈殉難了。北洋水師雖然憤然還擊,但是日本軍艦在艦船體量,船速和火炮方面都占有很大優勢,而且日軍是有備而來,炮艦“廣乙”遭受重創,船身傾斜嚴重,退出戰斗,擱淺后縱火自焚;“濟遠”艦被日艦“吉野”號猛追,剛開始接戰中就有傷亡,由于管帶沒有什么實戰經驗,只能邊用尾炮反擊,邊全速向西撤退,最后退回威海。

  到了此時,雙方再也沒有回旋的余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夢想島中文    我用金手指建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