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八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

  叱奴太后坐于榻上,神色肅然。

  宇文護手捧《酒誥》,大聲朗讀。

  宇文邕手持玉珽站在他的身后,眼里露出一片狠厲和決絕。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

  有些蒼老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宇文邕突然怒目圓睜,雙手高舉玉珽,猛地往宇文護后背擊去。

  “嘭!”

  兩尺六寸長、兩寸寬的玉珽全力擊打在宇文護后背,如擊敗革。

  宇文護猝然受此一擊,頓時一聲悶哼萎靡撲倒在地!

  “禰…羅突,你…”

  但這一下還不足以要他的命,甚至沒有讓他陷入昏迷。

  宇文護艱難地轉過頭來,眼神中充滿驚駭。

  他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在他面前總是唯唯喏喏,一臉笑容地叫著兄長的堂弟,竟然在太后面前,要置他于死地!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行什么廢立之事,自己登基做皇帝,哪怕天下皆反,也比今日窩囊地死在這兒要好。

  “你…敢,殺我?”

  宇文護口鼻中沁出了一絲血跡,說話的聲音也是細如蚊蚋,但他眼中的恨意,卻刺得宇文邕心里發寒。

  宇文邕避開他的目光,搶上一步,掄起玉珽又往他頭上砸去。

  “你這狗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宇文邕咬牙切齒地痛罵著,手中玉珽再次重重落下。

  頭部連續受到重擊,縱是鐵打的人也承受不住,宇文護七竅流血,昏死過去。

  宇文邕全身脫力軟倒在地,過得片刻,他才轉過頭來,向殿外嘶聲喊道:“何泉,進來!”

  “奴婢來了。”

  中黃門宦官何泉雙手握著一柄御刀驚惶而入,宇文邕抬起手來,指著宇文護道:“他還沒死,快殺了他!”

  何泉心里怕得厲害,但他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他惶恐地走到宇文護面前,臉色慘白,雙手顫抖,差點握不住手中的刀。

  “快點!”

  宇文邕又是一聲厲喝,何泉緊閉雙眼一刀砍上去,卻軟綿綿地連宇文護的衣裳都沒有割破。

  “蠢貨滾開,讓我來!”

  早就躲在偏殿的宇文直幾步竄了過來,一把奪過何泉手中的御刀,用盡全身力氣如劈柴般往宇文護頭頸砍去。

  頓時,鮮血四濺,一股濃郁的血腥味在大殿中彌散開來。

  宇文護的頭顱如同一個蹋鞠般骨碌碌地滾到了叱奴太后面前。

  “拿開,拿開,趕緊拿開!”

  早在昨日,她的兩個兒子就與她說過誅殺宇文護之事,當時她也是點頭應允了的,但如今血淋淋的人頭滾到跟前,卻還是將她嚇得臉色煞白,渾身顫抖。

  “陛下,護賊授首,當務之急,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清除其黨羽!”

  早就守候在外的宇文舉大步走進殿來,躬身提醒。

  “立即依計行事!”

  會盟過后,徐陵返回驛館,心急如焚地等待周國下達退兵的詔令。

  然而兩天過后,答復沒有等來,卻等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宇文護已被處死!

  他的兒子、兄弟以及親信,也被斬盡殺絕!

  周國徹底變天了,但這卻不是徐陵想要的局面。

  他根本沒有想到,把持朝政、權傾朝野長達十多年的一代權臣,竟然在朝夕之間,便被宇文邕連根拔起。

  原本他還想著用離間之計挑起周國君臣不和,從而導致周國動亂,給陳國盡可能多的休養之機。

  但如今看來,他施行的計策,卻似乎起了反作用。

  在徐陵看來,宇文護并無將相之才,只因宇文泰的信任才得掌大權。

  在他掌權的十多年里,對外用兵屢戰屢敗,導致國力大喪,對內施政任人唯親,昵近群小,威福在已。

  雖不致朝政崩亂,但也是毫無建樹。

  但周主卻又不同。

  宇文邕潛伏隱忍十一載,時機一至,便誅殺權臣,斬其黨羽,手段狠厲,毫不拖泥帶水,可見其心機深沉,行事果決。

  在他誅殺宇文護,掌握了周國大權之后,便立即下詔,軍政兩頭并進,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這對陳國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好在周主并沒有否決宇文護和徐陵簽定的盟約,因為他也很清楚,目前來說,周、陳兩國罷戰言和,才是對周國最有利的局面。

  五日之后,宇文邕再次召見徐陵,親自與他重新簽定和約,便立即下詔撤回沌口大軍。

  使命順利完成,徐陵有些郁悶的心情有了些許緩解,在周國詔令下達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程。

  而此時,韓端已經攻破了吳縣。

  破城的方法完全復制烏程之戰,在尖頭木驢的掩護下挖掘地道,然后安裝火藥爆破,城墻倒塌,城池易主。

  再堅固的夯土城墻,在黑火藥面前,也是形同虛設。

  但與攻打烏程不同的是,因吳縣守軍反抗太過激烈,韓家軍入城后,吳郡四姓的家兵部曲仍然依靠地利負隅頑抗,韓家軍前后傷亡了將近三千人,比攻打烏程的損失還要慘重。

  而城內的傷亡卻比韓家軍還要多得多,陳軍士卒、四姓部曲加平民百姓,傷亡竟然超過了萬人。

  南朝的人口本來就少,因此在還未發兵之前,韓端便再三向卜僧念等人強調,要少殺傷,盡量保留人丁,可區區一個吳縣,就讓他損失了一萬多人。

  而這一切,都是吳郡四姓所造成的。

  若沒有他們鼎力相助,陳伯恭即便據城死守,憑他那三四千郡兵,也不可能造成這么大的傷亡。

  吳郡太守府內,馬三興怒不可遏:“郎主,麾下請誅吳郡四姓,以祭麾下戰死兒郎!”

  眾將群情激奮,紛紛請求誅四姓之族。

  未破城之前,韓家軍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他們用弓箭向城內發射了無數檄文,表示只要獻城投降,便不會妄加殺戮,但若負隅頑抗,城破之后,便要誅其滿門。

  如今,卻是到了兌現之時。

  但韓端還是不想大肆殺戮。

  吳郡四姓所有族人加上他們的部曲,遠遠不止一萬之數,如此多的人口全部殺掉,實在是有些可惜。

  “一族之中,也同樣有窮困潦倒的遠支子弟,也有與主支不和,并未共同參與頑抗的,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將他們就殺了,那對這些人未免有些不大公平。”

  別看那些世家遠支子弟在外面扯虎皮拉大旗,但真正在族內,他們根本說不上話,買不起筆墨紙硯讀不起書的同樣大有人在。

  而這些人,是絕對不可能、也沒有能力為主支被誅而去復仇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和一群大老粗說“公平”,無異于對牛彈琴,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不公平。

  所以一聽這話,馬三興便咧著嘴笑道:“那只能算他們倒霉,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什么顧陸朱張?”

  中軍記室參軍陸淮普頓時便不滿地道:“馬總管,姓氏是祖宗傳下來的,你這話說得可有點不講理了。”

  馬三興這才發現自己一桿子打翻了一船人,韓家軍中可是有不少將領是姓這四個姓的,他摳了摳臉頰,呵呵笑道:“老陸老陸,我說的不是你,你又不是吳郡的,瞎湊什么熱鬧?”

  話音剛落,韓端麾下中軍軍帥顧超便叫了起來:“馬總管,我便是吳郡人氏,難道你方才說的是我?”

  韓端也呵呵笑道:“三興,你這話得罪的人可多了,改日見了濟之,定要向他轉述你今日所說,讓他再來領教你的刀術。”

  當初韓端和張和一起火攻鏡湖湖心島時,馬三興曾與張和有過一戰,當時并未分出勝負,馬三興歸順韓端后,說起那晚之事來頗有些不服,因此后來又有過幾次較量,但每次都被張和打得鼻青臉腫。

  今日在場的將領,大多都是韓端以前的老部曲,此時聽韓端一說,頓時便哄堂大笑起來。

  馬三興臉紅脖子粗地對眾將吼道:“笑什么笑?你等有誰有勝得了老張,我就為他提刀牽馬!”

  這話可就沒人敢再接口了。

  誰都知道韓家軍中四員猛將,第一非韓端莫屬,第二便要數張和張濟之,第三是馬三興,第四則是卜僧念,這些將領連排老四的卜總管都打不過,更別提去挑戰老二了。

  “好了,言歸正傳!”韓端擺了擺手,眾人立即安靜下來,將目光轉而看向他。

  “我的意思,吳郡四姓,主支必須處斬,并不單單是他們與我為敵,而是彼等裹挾百姓,給我軍和吳郡軍民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其罪當誅!”

  “近支和遠支當中,若有未參與其事者,可不受牽連。不過,即使不治彼等之罪,也不可再讓其留在吳郡,將彼等拆散開來,分別送往淮南各地安置。”

  “郎主此法可行,既不多殺傷人命,也可避免彼等日后再聚居為亂。”軍正靳釋問道:“那他們的家兵部曲,又當如何處置才算妥當?”

  韓端道:“四姓之家兵部曲,是此次抵抗我軍之主力,不可輕縱!”

  “隊率及以上,盡數斬首,其余士卒送往礦冶挖礦,吳郡郡兵也可照此行事。”

  靳釋拱手應喏,隨即卻又問道:“郎主,冶山那邊已經人多為患了,是不是送一些到壽陽新開的石炭礦去?”

  韓端沉吟片刻道:“石炭日后的用量會越來越大,可以多送一些過去,不過,冶山那邊也得解決。”

  “蕭振,你發一份文書給冶山全忠,讓他從一年前送過去的俘虜中,選一批吃苦耐勞又愿意從軍的到秦郡充任新卒。”

  想了一想,他又說道:“再給濟之去封信,將此事向他說明,順便催一下他,讓他抓緊組建府兵!”

  趁著蕭振去草擬命令文書之時,韓端又向文官武將們強調了兩點。

  一是軍紀的問題。

  不可擾民,更不可劫掠民財,這是韓端一再強調的問題,軍中也是發現一起便嚴懲一起,目前來看效果非常不錯,韓家軍的軍紀比朝廷官兵都要好得多。

  一支軍隊的軍紀,和將領有極大的關系,在保證后勤供給充足的前提下,只要將領約束得力,基本不會有敗壞軍紀之事發生,偶有極少害群之馬,只要及時處理,也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其次是組建郡縣鄉各級官府以及郡兵駐防,這些都有成例可循,用不著韓端多操心,他于此時提起此事,主要是重申一點:軍隊和政事分離。

  拿下了吳郡,總算是將三吳之中盡數收入囊中,韓端心里也輕松了不少。

  然而就在此時,他卻又收到了邦諜從廣州傳來的消息:章昭達部陳軍于六月二十日攻破廣州州治、南海郡治番禹,將歐陽紇活捉并押往建康。

  州治所在,竟然被章昭達提三萬兵便告攻破,韓端不由得暗罵歐陽紇無能。

  但他看了邦諜送來的密信之后,才知道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自從華皎叛亂以后,陳頊對歐陽紇也是心存疑忌,于是就征召他入朝擔任左衛將軍。

  歐陽紇知道陳頊多疑的稟性,不敢入朝,于是在麾下將領的慫恿下舉旗造反,并發兵攻打衡州刺史錢道戢,從來引來章昭達的討伐。

  為了拉攏更多的力量,歐陽紇召陽春太守馮仆到番禹,要他一同參與謀反。

  馮仆派人稟告自己的母親洗夫人,但洗夫人卻道:“我家忠貞報國經今兩世,不能惜汝負國。”

  話是這樣說,但實際上,是冼夫人看出歐陽紇成不了事,不愿和他一起賭上全家性命,為此不惜放棄被歐陽紇扣為人質的親兒子馮仆。

  冼夫人家從秦漢時起便為俚人(壯族先民)首領,統領的俚人部屬多達十萬家,她拒絕歐陽紇后,便立即統領百越酋長發兵與章昭達聯合,一舉攻下了番禹城。

  歐陽紇死不足惜,章昭達三萬兵馬回朝也對韓端造不成什么威脅,但接下來從建康傳來的消息,卻讓他一下就緊張起來。

  陳國與周國議和,周國撤回了江北所有兵馬,陳國駐于公安、沌口一帶十余萬大軍,已經于七月初八日,全部撤回了建康。

  再次擁有了十多萬大軍的陳頊,絕對不會坐視韓端占據三吳。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韓家軍和陳軍之間,必然會有一場大戰。

夢想島中文    南朝梟雄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