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12 女博士的窘境

夢想島中文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周一組會的地點變更為了材一三樓的大會議室。

  這回是幾個本科生也一同參加,加上魏興思一共有14人,看起來浩浩蕩蕩的。

  魏興思首先在眾人面前公布了一個好消息“恭喜陳婉清的a文章接受,這是4000塊錢獎金。”

  這主要是給幾位本科生新成員看的,用“利誘”的方式告訴他們,只要發文章就有獎金拿。

  雖然學姐的文章拖了將近一周的時間,但好在最終并沒有出現什么幺蛾子。

  學姐成功發表一篇a一作文章,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攻讀博士期間一項重要的生涯任務。

  吳菲菲照例首個匯報,她基于噻吩乙胺有機間隔層的二維鈣鈦礦工作已經完成,文章投出,目標期刊af。

  接下來,她打算帶著嚴虎和于婭,繼續研究之前和許秋討論出來的兩個方向。

  “itic傳輸層的工作比較好做,只需要按照標準流程把該做的測試表征做一遍就可以了,目前正在有序進行中…”

  從思路上,這個工作有點類似于之前陳婉清在有機光伏標樣中用鈣鈦礦材料做傳輸層。

  其實就是不同學科之間“交叉”,現在itic比較熱門,就去蹭一個亮點。

  這樣比較好發文章,哪怕發不了a、jacs,發一篇、jca級別的文章也是好的。

  關鍵在于工作量并不大,也不用額外去找亮點。

  如果花一個月的時間能夠穩定發一篇弱一區文章,絕大多數研究者都是愿意的,教授都不例外。

  “另外一個直接在二維鈣鈦礦上面旋涂有機光伏體系的工作,當有機光伏層比較厚的時候,器件性能下降,可能是阻擋了鈣鈦礦的電荷輸運,而當有機層的厚度減薄時,器件性能會略微提升…”

  吳菲菲覺得這里的有機光伏層或許是起到了傳輸層的作用,不過畢竟是有給體、受體混合的共混層,還是可以將其看為有效層。

  具體怎么解釋,她決定和瑞典馮盛東那邊聯合起來,測一測tas,看看能不能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出來。

  對一篇文章來說,“優異的性能”或者“好聽的故事”兩者總得占一樣,換句話說,就算器件性能差一些,只要故事講得好,也是可以發一篇不錯的文章。

  段云沒有匯報,隨著他最后一篇文章投出,現在已經處于近似自由人的狀態。

  雖然他平常偶爾也會被派出去處理一些學校相關的事情,但科研工作相關的事情已經基本了結,現在,他只差把投出去的那篇acsai文章處理好,或修改或轉投,直至文章接受為止。

  研究生或者博后在畢業/出站離開課題組之前,一般都不會留下已經投出去但還沒有被接受的工作。

  一旦留下一個小尾巴,就會比較麻煩。

  不處理的話,那文章也算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管別人不一定會幫你管,別人管的話,一作可能管著管著一作就換人了;

  要是處理的話,沒有課題組的儀器設備,如果要補實驗肯定補不了,而且人都走了,還要幫老板干活,心里也不一定樂意。

  因此,一些臨近畢業的學生都會把自己來不及處理的文章“賤賣”,也就是故意往差一檔次的期刊投稿,力求一稿過,快速讓文章被接受,這樣既不用修改也不用等待。

  段云的時間還多,有接近半年的時間,并不是很急,對于他來說,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找到工作,拿到offer。

  現在馬上要十一月了,之前段云投出去的一大波簡歷,開始陸陸續續有了回應。

  除了周五第一輪測試的埃克森美孚外,還有陶氏化學、華威等企業,也給段云發來了第一輪測試的邀約,畢竟他是魔都綜合大學,國內5學校的博士生,想要通過簡歷篩查,拿到第一輪測試的資格并不難。

  難的是能不能進入之后的二輪、三輪。

  段云的一大劣勢之處在于他的年齡偏大一些,因為他碩士畢業之后工作了幾年,所以現在都已經30多歲了。

  同樣的博士畢業生,條件差不多,一個年齡30,一個正常的27、28左右,除非是技術崗之類吃經驗的,其他情況下企業多半會選擇年齡小一些的。

年齡歧視在男性的表現其實倒還好,加入是女性的話,一個30歲左右的女博士,企業可能會考慮很多情況  如果是單身,企業方會覺得你是不是性格方面有問題,不然怎么還不結婚?會不會過段時間就結婚了,到時候是不是要請婚假、產假?干活幾個月,請假一整年?

  如是已經結婚,且沒有小孩,企業方會覺得你是不是馬上要生小孩了,然后就要請產假了?同樣干活幾個月,請假一整年?

  如果已經結婚,且有小孩,企業方又會覺得你有了小孩,是不是要忙著家庭,在事業上能不能投入正常的精力?我花了一倍的工作,最后是不是只能得到半個人?

  這就是女博士比較尷尬的地方。

  當然,學姐并不用考慮這些問題,現在她基本上已經和藍河那邊搭上線了,公司有許秋入股,應該不至于馬上就倒閉。

  孫沃開始撰寫他的第一篇文章,關于“二維鈣鈦礦標樣體系中不同加工工藝對器件形貌的影響”,目標期刊acsai,進度比較慢,一周過去了,只完成了一成左右。

  魏興思并沒有苛難,而是鼓勵孫沃“繼續加油”,因為他知道對于新手來說,第一篇文章,不算做實驗的時間,單單寫文章、改文章花費一兩個月的時間,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田晴繼續撰寫“多個體系的激子結合能、激子擴散距離”工作,目標期刊acsel,文章進度七成左右,她有些劃水了,沒有全力以赴的碼字,不然按照她的能力,這周文章的進度估計能達到八成,或者九成以上。

  陳婉清開始匯報“上周主要在藍河那邊制備全溶液法半透明器件,換了peie傳輸層材料,器件效率突破到717…”

  “同時,我們去魔都光源測試對比了同種有效層材料,經由旋涂或刮涂制備得到的薄膜的分子堆砌結構…”

  “對數據進行面內、面外積分,結果表明,刮涂得到的薄膜,其(100)、(010)信號均比旋涂得到的薄膜信號強…”

  “可以這樣解釋,刮涂是緩慢的移動刮刀,薄膜自然成膜,這個過程中用來結晶的時間非常充足,比較容易形成高度結晶的薄膜,而旋涂過程中,薄膜是在高速旋轉的平臺上,溶劑揮發,成膜時間非常長,不利于結晶…”

  “另外,這是光吸收光譜…”

  見學姐只單獨列出刮涂有效層薄膜的光吸收圖像,許秋提議道“可以對比一下刮涂和旋涂兩種制備方法得到的有效層薄膜的光吸收光譜,我的意思是放在同一張圖里進行比較,看有沒有什么差異。”

  陳婉清略作思考,點了點頭“好的,我把它們畫在一起,比較一下。”

  “嗯,我推測刮涂法的光吸收光譜的吸收峰位置,可能會相對旋涂法的吸收峰發生紅移,而且理論上峰應該會更‘尖’一些,也就是半峰寬會比較小。”許秋先是補充了幾句,隨后話鋒一轉“當然,如果實驗結果不是這樣,那就當我沒說。”

  眾人本來聽前半段覺得許秋分析的很有道理,結果沒想到最后補上了這樣的一句,皆是笑了出來。

  許秋的《焦耳》綜述已經初步撰寫完畢,正在進行收尾和文章的修改,預計這周投出。

  這篇文章只有他和魏興思兩個作者,不能拜托其他人幫忙修改,在找魏老師前,只能自己先多看幾遍了。

  韓嘉瑩上周完成了h5、j4材料的合成,周末做了一批器件,采用了it4f、idic4f等受體材料與之匹配。

  結果表明,h5材料的器件性能相較h22,大約下降了1的效率,而j4和j2性能的變化不大,許秋在模擬實驗室中,通過多次重復實驗,也印證了學妹在現實中的實驗結果。

  其中,h5的工作,大概率發不了什么太好的文章,上限差不多是弱一區,或者a子刊af、adv

  j4的話,有希望發一篇a級別的文章,雖然器件性能沒有明顯提高,但采用氯原子取代氟原子這個思路,解決了材料合成難度這一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鄔勝男idic的文章已經寫好投出,目標期刊為ees。

  另外,她拿到了兩種新的材料,ihic和4tic,都是相對于itic進行d單元共軛結構的改性,目標得到窄禁帶寬度近紅外光吸收的受體。

  最終的結果也不出所料,兩種材料的光吸收邊緣都在9001000納米附近,器件性能中規中矩,兩種受體和pce10、pce11給體材料結合,最高效率可以做到10以上。

  博后學姐打算接下來朝著半透明器件的方向發展,許秋已經幫她提前鋪好了路,摸索實驗條件的難度下降了許多。

  莫文琳繼續撰寫她的第三篇三元文章,目標期刊ae,現在進度五成半左右,上周許秋沒怎么打擾她,她寫文章的速度也提了上來。

夢想島中文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