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35 世事無常,后浪們太猛辣

夢想島中文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晚上,魏興思帶著唐云坤不知去哪里快活去了。

  許秋返回216,得知學姐今天的器件結果,效率最高1.11。

  去食堂的路上,許秋和陳婉清并排走著,學姐一副不想說話的樣子。

  不過這次她倒是沒有像之前合成C1時的那般失落,看起來還算淡定。

  可能本身也沒有傾注太大的希望,或者,已經習慣了?

  “學姐,之后打算怎么做?”許秋隨意問道。

  陳婉清白了他一眼,嘴巴張張合合,但沒有聲音發出。

  “1的效率,在ADA里面也不算最差的,我見過有些文章做的材料是有機光伏材料,但連效率都不敢放,只做了場效應晶體管器件,說材料的遷移率不低,照樣能夠發表。”許秋試圖援引事例來安慰學姐,看到沒什么效果,就繼續分析道:

  “學姐的體系至少是一種新的結構,如果把表征數據補全了,投一篇三區的Macromol.

  Phys.應該還有機會的嘛。”

  見她還是一語不發,許秋自顧自的說道:“只是學姐的稱號,要改一改了,之前是‘二區殺手’,現在是‘二三區殺手’啦。”

  陳婉清撲哧一笑,旋即瞪了許秋一眼,“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隨后,她輕嘆了口氣,“再說吧,真要寫文章,每個中間產物都要補一堆核磁、元素分析之類的數據,為了一篇三區文章,感覺不值得。”

  “這倒也是。”許秋點頭回應,學姐現在也已經有四篇二區文章,自然不情愿為了一篇三區花費一個學期的時間。

  其實,學姐的四篇二區算是保守的估計,像她發的JMCA,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二區文章,而是處于一區和二區的疊加態。

  因為國內的期刊分區通常按照中科院分區,每個期刊根據其定位,存在一個大類分區和若干個小類分區,而大類、小類分區獨立評判,可能存在差異。

  就拿JMCA舉例,大類里,它是工程技術類一區,而且是一區Top,小類里,它是材料科學:綜合類二區,物理化學類二區,能源與燃料類一區。

  有的學校對期刊分區是按照大類為準的,那么JMCA就是一區;

  有的則是按照與院系最接近的小類,比如材料系的話,按照材料科學:綜合類為準,那么JMCA就是二區。

  還有的屬于課題組給自己貼金的,不管大類小類,通通按照最高的那個來,也就是不論大類一區小類二區,還是小類一區大類二區的期刊,全部可以對外聲稱是一區。

  很明顯,這種大類小類不統一的期刊,就算歸為一區,也是一區里墊底的,大概率比不過大類、小類都是一區的期刊。

  比如,許秋發的一篇AM和一篇AEM,都是大類工程技術類一區Top,并在五、六個小類中均為一區,這種就屬于實打實的一區期刊,誰也挑不出毛病的那種。

  此外,期刊的影響力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分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都會根據期刊影響力重新評定一次,有升有降。

  比如,macromolecules《大分子》期刊,是1968年創辦的老牌期刊,曾經高分子領域的頂刊,現在影響力下滑的非常嚴重,目前大類是化學二區Top,小類是高分子科學一區。

  再比如,polymer《聚合物》期刊,同樣是1960年創辦的,現在已經淪落為大類化學三區,小類是高分子科學二區。

  按理說這種以單個單詞命名的,通常都是非常NB的存在,比如最頂尖的CNS,《細胞》、《自然》、《科學》,奈何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一代新刊換舊刊,總有一些老牌期刊神格破碎,從至高地位跌落凡塵。

  只能說,世事無常,后浪們太猛辣。

  晚飯過后,吳菲菲、田晴、段云她們回到寢室休息,許秋、陳婉清、孫沃返回216。

  陳婉清調整好心態,決心把C1、C4體系暫時放下,為之后的實驗做準備。

  她主動找到許秋,請教道:“我打算重新設計ADA的分子結構,重新規劃合成路線,除了引入氰基、氟原子等強吸電子基團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意見?”

  許秋本來在用電腦微信和學妹聊天,聽到學姐的呼喚,便一心兩用,一邊打字發表情包,一邊思考,過了一會兒,抬頭說道:

  “暫且拋開材料光電性能差的問題,我覺得學姐主要的問題還是之前的合成路徑過長,完成合成一遍就要六七個整天,而且一旦中途合成失敗,就要從頭開始,所以我覺得縮短反應步驟非常有必要。”

  “確實是這樣的,當時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搞出十幾步的合成步驟出來。”陳婉清搖搖頭,隨后說道:

  “這個我已經有初步的想法了,打算設計出A單元結構后,先到各大試劑商那邊檢索一下,看有沒有什么好用的中間體是可以直接買到的,用來減少合成步驟。”

  “是這個道理,”許秋應和了一句:“就像我現在做的的3DPDI體系,只有5/6/8系列,而沒有7系列,原因很簡單,對應的側鏈的胺,廠家缺貨,自己合成的難度太大。”

  “嗯嗯,”陳婉清點點頭,問道:“還有其他建議嗎?”

  “今天和唐云坤討論過后,也產生了一些靈感,”許秋頓了頓道:

  “在設計ADA受體分子時,也要考慮到它的HOMO/LUMO能級結構與給體材料的適配程度,就我的理解,最終受體材料的能級結構,主要由中央D單元決定,而A單元的吸電子能力越強,禁帶寬度越窄,HOMO/LUMO能級越深。

  我覺得這也是ADA類分子最核心的優勢,禁帶寬度、光吸收范圍可以很容易的調控。”

  “我會考慮這一點的,”陳婉清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做之前可以先用DFT模擬一下。”

  過了一會兒,她滿懷期待的問道:“學弟,還有嗎?”

  “沒了,沒了,靈感都被你榨干了,”許秋沒好氣道:“要不要我直接把分子結構給你畫出來呀。”

  “那敢情好。”陳婉清接話。

  “有沒有點學姐的樣子啊。”許秋搖搖頭,無奈道:“等你把合成路線設計出來,給我看看吧。”

  “好呀,一言為定。”陳婉清眼睛一亮。

  周五。

  綜述文章的第一、第四部分,已經被許秋和陳婉清整合完畢,摘要部分也寫好了。

  由于綜述通常沒有支持信息(SI)以及圖片式摘要(TOC),相當于正文部分基本上已經撰寫完畢。

  還差參考文獻排序、Cover

  參考文獻排序的工作,交給了遠在張疆的韓嘉瑩;

  Letter在之前寫綜述計劃書的時候寫過一次,直接拿來改一改就可以了,許秋花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便搞定;

  版權使用申請的任務,陳婉清承擔了下來。

  所有出現在綜述中,引用其他文獻的圖片都要進行版權使用申請。

  RSC、ACS、Wiley三大期刊公司對于版權使用申請步驟各不相同,不過大體上是類似的。

  在網上自助填報,包括被引用文獻的期刊、年份、卷號、期號、頁碼等信息,以及綜述文獻的標題、作者、聯系方式、出版商等信息。

  最后,把所有的PDF整合到一個大的PDF文件中,并在投稿時作為一個單獨的附件上傳即可。

  個人簡介部分,綜述文章通常會有,部分Article類型的文章也會有,就是把全部或者部分作者的個人簡介,包括一張彩色照片,添加在文章中。

  這篇綜述的個人簡介部分,只有三個名額,而作者有五位。

  許秋、陳婉清、韓嘉瑩三人共同一作,四作唐云坤掛通訊,五作魏興思掛通訊,一般情況下,雙通訊或者多通訊的文章,排在最后面的通訊作者是第一通訊作者。

  顯然,三個名額中,魏興思、唐云坤要各自拿一個名額,最后一個名額,自然就落在了許秋身上。

  至于許秋、陳婉清、韓嘉瑩各拿一個名額的情況,當然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算是學術圈默認的規則。

  因為唐云坤和魏興思都是教授,之前都發過綜述,個人簡介有現成的版本,所以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或者稍微進行修改補充。

  比如,魏老師的個人簡介:

  “XX年,魏興思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XX年至XX年,他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后…XX年,他加入魔都綜合大學材料科學系。現在,魏興思教授的課題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及有機/無機雜化熱電材料。”

  唐老師的個人簡介也是類似的,包括從博士開始的教育、科研經歷,以及現在的工作單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許秋本來打算直接套用他得模板,可仔細一想,他連本科還沒畢業,學士學位還沒到手呢,總不能把初、高中的經歷寫進去吧。

  想來想去,他只寫了三句話:“許秋,魔都綜合大學本科生,現為魏興思教授的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太陽能電池。”

  沒什么經歷,還挺省事兒的。

  搞定了個人簡介后,許秋繼續完善綜述文章。

  這次是雙通訊作者,涉及到多個工作單位,需要補齊唐老師的個人信息、工作單位。

  此外,在文章最后鳴謝的部分,也要感謝資助唐老師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同樣不能遺漏。

  有機三人組同心協力,終于趕在下午下班前,完成了這篇綜述的完整草稿版本。

  請:m.laidudu

夢想島中文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