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歡度佳節

  12月24日,平安夜。

  實驗室六人一同吃完晚飯后,許秋和韓嘉瑩在北區食堂門口,同其他人分道揚鑣。

  他們兩人返回材料一樓,段云朝北區體育館的方向走去,而陳婉清、吳菲菲、田晴她們則各自回寢室休息。

  達到216房間。

  學妹搶先一步走到她的座位上,拎起她的淺粉色布制書包。

  “師兄,送給你的平安夜禮物。”她從包中取出來一個禮盒裝的蘋果,遞給許秋。

  許秋下意識的接過蘋果,而后習慣性的道了一聲謝謝。

  他對節日的概念很模糊,哪怕是生日也只是應付的過一下,進入大學以來很少收到節日禮物。

  當然這和他的社交圈比較窄,以及長期單身有很大的關系。

  盯著手中的蘋果,許秋開始尋思,學妹送他禮物應該沒有什么其他想法吧。

  他左右看看,韓嘉瑩給其他人辦公桌位置上,也各自擺了一個蘋果禮盒。

  從外觀上看,和他手上的這個一模一樣。

  他隱隱感覺有一絲失落,畢竟,誰不想成為特殊的、被偏愛的那一個呢。

  不過,他很快就釋然了,將腦海中的雜念揮去,動手拆開禮盒包裝。

  在許秋的印象中,平安夜的蘋果是要當天吃掉的,寓意著平安。

  包裝拆掉后,禮盒的內部是一只紅彤彤的大蘋果,賣相還不錯,旁邊還夾著一張紙片一類的東西。

  他忙拿出來查看,那是一張手寫的賀卡,上面寫著:

  “祝:師兄科研有成,多發文章。”后面還畫了一個小小的愛心。

  許秋抬頭,剛好遇上學妹的視線,兩人對視了一眼。

  他不動聲色的把賀卡收在內側口袋中。

  單單一張賀卡,也代表不了什么吧。

  他沒再多想,拿著蘋果,走到到室內的手龍頭處沖了沖、搓了搓表皮,然后在水槽中甩干表面的水分,大大的啃了一口。

  入口甘甜,回味無窮。

  小時候,他也在農村里待過一段時間,像蘋果、梨這類帶皮的水果,就是這么處理的,沒那么多講究。

  猶記得那時母親還告訴他“蘋果的營養都在皮上,要帶皮吃最好。”

  又啃了幾口蘋果,許秋突然想起了一個細節。

  韓嘉瑩拿出來的蘋果,桌子上有四個,加上他手中的,一共有五個,也就是說,學妹自己是沒有的。

  “蘋果味道不錯,對了,你沒有給自己買嗎?”許秋問道。

  “我,我把自己的給忘記了。”韓嘉瑩吐了吐舌頭。

  “唔…”他又咬了一口蘋果,含糊道。

  仔細想想,自己送自己禮物,確實有些怪怪的。

  許秋快速把蘋果啃完,隨手批上一件大衣,說道:“我出去一趟。”

  “嗯嗯。”韓嘉瑩回應了一句,神色中流露出期待。

  離材料一樓最近的水果店是“北區水果店”,它開在連接北區和本部的必經之路上。

  這里的人流量很大,房租自然很貴,物價當然也很高,平均比外面貴一倍左右,因此它也被學生們稱之為黑店。

  除非特殊情況,許秋是不會在校內水果店買水果的。

  不過,現在就是特殊情況。

  許秋步行走了不到五分鐘,到到了北區水果店的店面前。

  店內顯眼的位置,擺著一排排的禮盒裝蘋果。

  店老板笑呵呵的迎了上來,男生這個時間點來,大概率能夠做成一單生意。

  “老板,這蘋果怎么賣?”許秋指著蘋果禮盒,問道。

  “二十塊錢一個,要幾個?”店老板不緊不慢道。

  不愧是黑店啊,平常的價格就夠黑了,現在趁著節日居然漲到二十塊一個了。

  許秋暗自吐槽了一番,但還是咬咬牙,說道:“來一個,兩個…算了來八個吧。”

  本來他只是想給韓嘉瑩買一個作為回禮的。

  后來想到了學姐也沒少幫他忙,于情于理也應該給她買一個。

  又考慮到既然都給學姐買了,課題組里的其他成員也不能落下,畢竟對他都還是不錯的。

  而課題組成員都送了,魏老師也得送吧。

  雖然他那個年齡可能已經不太在意這些了,但推己及人,能收到一份節日禮物他至少也會開心一下的。

  何況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魏老師在給課題組里的成員發福利,比如日常水果、零食、聚餐活動之類的。

  好像除了教師節時候,組里合資花了三百多,給魏老師買了一個室內景觀作物,也就是高級一些的盆栽以外,就沒給他送過節日禮物。

  最后,還有兩個室友,本科這些年平平安安的度過了,必須要感謝室友們的不殺之恩,也要給他們一人安排一個。

  就這樣,蘋果禮盒的數量從一個、兩個,不斷增加到了八個。

  許秋心想,反正剛剛收到AM文章發表的5000塊獎金,在請了兩次客后,現在還剩下4000左右,再奢侈一把,花個一兩百出去,也無妨。

  至于他自己,就沒有考慮了。

  這種蘋果附加了大量的“節日價值”,明顯大幅度溢價。

  當做禮物送人還行,自己吃反而心疼的緊。

  在他內心思索期間,店老板已經把蘋果禮盒裝好了,統一放入了一個紅色塑料袋內。

  “一共160元,掃碼還是付現金?”店老板依舊不緊不慢道。

  “現金吧。”

  許秋把錢遞給去,接過塑料袋,隨后一路拎著,回到216。

  在進門前,他單抓出一個禮盒拿在手中,進門后便直接遞給韓嘉瑩,同時說道:

  “送你的平安夜禮物,我沒有提前準備賀卡,便口頭祝福一下吧,也祝學妹科研有成,多發文章。”

  “謝謝師兄”韓嘉瑩開心的收下了蘋果,隨后她的眼瞳轉了轉,說道:

  “話說,師兄你這祝福有些不走心啊,怎么和我說的一模一樣。”

  許秋放下手中的塑料袋,攤了攤手;“沒辦法,和科研相關的祝福語少的可憐啊,多發文章還是挺應景的,如果是陳婉清學姐或者段云師兄,我還能祝他們順利畢業,又不像是婚禮祝福,可以一說一大堆,比如白頭偕老,百年好合,早生貴子什么的。”

  “好吧。”韓嘉瑩似是勉強接受了這個理由,沒有繼續爭辯,她拆開禮盒,取出里面的蘋果,先用水流沖洗了一遍。

  之后很認真的用水果刀把蘋果的皮削干凈,然后小口啃了一下,說道:“嗯,師兄送的果然很好吃。”

  許秋笑著點點頭,水果店雖然賣的貴,但至少品質還是可以的。

  平安夜之后的一天是圣誕節,這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魏老師之前在國外待的比較久,因此他沿襲部分了國外的習慣,在圣誕節當晚給課題組學生放了一晚上的假。

  許秋聽學姐她們說,除了圣誕節外,萬圣節的晚上也會放假。

  只是剛好今年的萬圣節在周六,最終就不了了之。

  關于晚上的規劃,實驗室六人組討論了一番,最終決定還是常規的吃吃飯,玩玩桌游。

  因為課題組里的眾人,都比較乖,并沒有夜生活很豐富的那種。

  如果是陶焱在場的話,說不定會給出不太一樣的策劃方案。

  于是,晚上五點半放假后,許秋他們先是去旁邊的商業區,吃了頓疆省菜。

  點了一大桌的菜,有大盤雞,娜帕里勇、石河子涼皮、羊肉手抓飯、火焰山羊肉串、牛奶飯、風味炒馕。

  人均70元,性價比還不錯,就是有些偏素。

  七點鐘整點,當他們快吃完的時候,恰好趕上了一場民族舞蹈表演。

  餐廳內部的食客,都朝著身著亮閃閃衣物的疆省姑娘,投去好奇的目光,段云更是看的津津有味。

  飯后,許秋他們在大學路上找了一家桌游店,店名叫做“女仆桌游”。

  據說這家店里確實是有女仆的,不過價格不便宜,而且通常是在白天出沒,他們晚上去的時候,女仆們都下班了。

  因此他們就乖乖的找了個包房,選擇了四十塊一個人的普通套餐,一直玩到晚上十一點多。

  這種類似于團建的實驗室活動,魏老師很少會參加,只提供經費,偶爾會在中途打個電話過來詢問一下情況。

  按照他的話來說,“年輕人一起玩比較合適,我過去了你們放不開”。

  客觀上來講,也確實是這樣的情況。

  最近,課題組內的總體科研節奏變慢了不少。

  往常組里的兩個手套箱,尤其旋涂手套箱,都是不間斷使用12個小時的,現在它的每日使用時間只有6個小時左右。

  一方面,忙碌了一個學期,臨近放假,人們難免產生劃水的想法。

  另一方面,許秋和韓嘉瑩兩人,忙于在院系和學校公共平臺測試,很少在實驗室里做實驗。

  這兩周,在許秋的帶領下,韓嘉瑩兩個工作的數據基本補齊。

  學妹也要開始準備寫她的第一篇文章。

  好在她在文獻閱讀方面一直都沒有落下,閱讀量雖然不及陳婉清和許秋,但怎么說也有上百篇。

  而且她的英文也不差,在寫文章方面的優勢不小。

  不過即便如此,她想把第一篇文章寫出來,怎么也得要一個月的時間,畢竟是第一次嘛。

  從時間上來看,剛好可以趁放假前把文章投出去。

  說起文章,之前許秋和陳婉清兩人各自投出去的文章,也在這周先后收到了消息。

  他的工作是“PBT4T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應用”,投的期刊是ACSAMI,返回的意見是“不用修改,建議直接接收”。

  待遇和當初吳菲菲投CM的那篇一樣,一般直接接受的文章,都是有機會在更高檔次期刊上發表的,也就是說投低了。

  這結果稍微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也能理解。

  因為許秋當時的想法就是快點把這工作發出去,防止被其他人截胡,所以確實是往低里去投的,為的就是早點發表把坑先給占上。

  走其他人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

  許秋今年的幾篇文章都很順利。

  到目前為止,兩篇小改,一篇直接被接受,三篇均成功發表。

  他也在考慮,之后投文章的時候,在期刊選擇上要不要更加激進一些。

  投文章本質上就是文章作者和編輯之間的博弈。

  作者的訴求很簡單,文章發表的期刊檔次越高越好,文章發表的速度越快越好。

  編輯的訴求相對復雜一些。

  一方面盡可能的希望把稿件留住,只要留住稿件對期刊公司就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涉及到作者的版面費和讀者的閱讀費用。

  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期刊的整體水平,不能下降的太過厲害。

  因此,作者一般都是從高往低投,比如投AFM被拒,轉投JMCA,再被拒就轉投ACSAMI這樣的順序。

  當然,有正常人,自然也有一些玄學投稿的作者,從低往高投,ACSAMI拒了,投JMCA,再被拒,再投AFM這樣的。

  不過,這種的人并不多,因為他們最終都會被現實教做人。

  陳婉清的工作是“基于BDT、TT、BT的三元共軛共聚物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應用”,投的期刊是JMCA,返回的意見是小改。

  正常情況下,編輯第一次沒有直接拒稿,而是給出了修改的意見,那就說明他對這個工作還是有一定認同的。

  只要好好按照意見修改,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最終能夠順利發表,具體的差別無非是一次修改,或是多次修改。

  因此,當她先看到許秋文章被直接接收,后看到自己文章小改的結果后,只是稍微郁悶了一會兒,嘴角便重新掛上了笑容。

  等這篇JMCA接收后,她就有三篇二區文章了,加上現在手中正在寫的一篇,就能湊夠四篇了。

  現在她博士生涯才剛剛過半,畢業已經無憂,剩下的時間就有很多余地了。

  這段時間,陳婉清也在考慮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或許也該考慮沖刺一篇SCI一區了,不能一直做嘴強王者。

  要跳出“三元共混、三元共聚”這樣的舒適圈,找一個新領域。

  比如,非富勒烯體系?

  可是,非富勒烯也做了十多年,一直都無法挑戰傳統富勒烯體系的地位,是不是說明這條路本身就走不通呢?

  糾結…

  請:m.laidudu

夢想島中文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