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搓核電池的沖擊,對于任何懂行的人來說,都是不啻于核彈爆炸一般的巨大沖擊。
在科研人員看來這簡直就像是魔法或者偽科學一樣,一塊普通的汽車電池,只不過是被人拿在手里擺弄了十幾分鐘,一通不明覺厲到完全看不懂的操作之后,居然就變成了同位素溫差電池!
這種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們還看出了一點門道,并且第二顆成品陳新還留給了他們進行各種檢測,打死這些科研人員也是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居然真的有人能做到手搓核電池這么恐怖的事情。
但在真正旁觀了陳新是如何徒手制造出一顆同位素溫差電池之后,這些科研人員也只能選擇相信了。
這無疑使得這些專門被抽調來的科研人員迫切的希望能夠讓陳新留下來,配合他們工作,搞明白他到底是怎么制造同位素溫差電池的。
可陳新卻并沒有耽擱,在科研人員檢測完了第二顆同位素溫差電池的成品之后,陳新拿回了電池,這便開車離開了,只留下一群神情幽怨宛若死宅被搶了老婆一樣的科研人員,神情幽怨的看著陳新的裝甲房車遠去。
“那輛車居然是用核動力的,早知道昨晚就該過來,還能研究一下他的車…”
“是啊,電動汽車居然能拉動那么大的載重,還是履帶傳動,真想看一眼它的動力系統啊!”
幾名科研人員顯然對陳新充滿了好奇和求知的,但很可惜,人已經走了,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帶著拍攝下來的視頻資料和同位素溫差電池的檢測數據一臉遺憾的離開了。
而鄂省省府的那位官員臉上的表情卻充滿了遺憾,他知道鄂省這次是錯過了一個頂級的人才。
對于鄂省的人在想什么陳新是無所謂的,他知道有了這么一出,自己的存在必然會被更高層的人物知曉。
至于之后的事情,雖說陳新不是沒有計劃和準備,但卻也要走一步看一步了,國家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合作,又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合作,這是非常值得思考,但陳新自己卻無法把握的事情。
畢竟陳新只是個網絡作家,這種普通人和國家合作的例子,他只見過劇情,現實里到底會是什么樣子,他根本沒底。
這就好像一家跨國企業不會和一個街邊小作坊簽什么戰略合作協議一樣,一個國家和一個個人合作,這是近乎天方夜譚,也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但按照陳新的設想,在他展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之后,炎國的高層應該還是愿意和他合作的,畢竟陳新出了展現出同位素溫差電池的制造技術之外,還展現了自己在機械改造方面的天賦。
他相信以一國高層的眼光和見識,足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合作這件事本身,在陳新看來是不成問題的,唯一讓他吃不準的,也就是國家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和自己合作了。
在陳新看來,最合適的合作方式莫過于國家提供各種設備的原型機和材料給陳新,讓他對這些可能只是試驗室里的設想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讓其變成成品之后,再交給科研人員進行逆向研究,從而變向提升炎國的科技實力。
畢竟陳新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就算脖子上面真長了個黑洞而不是腦袋,他的想法也是有限的。
一個人想法再多,又如何比得上一國的人才群策群力呢?
至于說這樣做,陳新又能夠獲得什么,不提系統升級改造過的產品從間接意義上屬于幫助他人改善生存質量,可以收割一波生存點,單只是能夠讓這個世界盡可能的在灰燼中重建,讓生活早日回到從前,就足以讓陳新決定這么做了。
想著這些問題,陳新開著車沿著道路繼續前進著。
他來三鎮除了送張成廣他們之外,也是為了從三鎮這里渡過長江。
只不過和陳新設想中的從長江大橋渡江或者直接穿過已經結冰的江面不同,從三鎮這邊渡過長江的方式還有一種更加簡便快捷的方式。
那就是過江隧道。
在三鎮,一共有十一座長江大橋,在災難降臨之前只有其中的一座還在修建之中,其他十座大橋都已經建成通車。
而從長江水道下面橫穿長江的過江隧道也有兩條公路隧道與四條已經通車的地鐵隧道。
只是隨著災難的降臨,在建的最后一座長江大橋受到災難以后天氣惡劣的影響,至今依舊沒有完工,而其他十座大橋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雖然災難之后三鎮市府和鄂省省府都花了大力氣來對十座大橋進行整修和維護,但目前保持同通暢的只有其中的七座大橋,剩下的三座大橋則暫停了使用。
并且雖然依舊通暢,但考慮到大橋的維護問題,對于能夠通過橋面的車輛也是做了一些限制的,像陳新的裝甲房車這樣的履帶式重型車輛,是不被允許通過長江大橋的。
所以陳新只能選擇從過江隧道通過,從長江水道地下穿過長江,到達江對岸。
之前陳新已經了解過,長江目前雖然封凍,但江面之下依舊有水流流動,冰層的厚度大約在三到五米之間,通過行人或者普通家用車輛倒是不成問題,但陳新的裝甲房車卻很難保證一定能夠通過。
萬一車開到江心,結果冰層碎裂,車身不說掉入長江,只是卡在冰面上都會是個巨大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得營救都難,所以陳新還是老老實實選擇了走現成的路,而不是從冰面上直接開過去。
而且,從過江隧道通過長江,遠比從江面上通過要來的省心省力。
這也導致了盡管現在車流量遠沒有災難之前那么大,過江隧道內依舊有許多車輛通過,頗有幾分昔日繁華的氣息。
陳新控制著車速,跟隨著車流一起向前行駛著,他這輛履帶式的裝甲房車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甚至還有人在他身邊經過的時候沖他打雙閃示意。
過江隧道里并沒有如同災難之前一樣燈火通明,原本裝在墻壁上的燈管基本上都熄滅了,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維持著隧道內最低限度的照明。
這顯然是為了節約電能。
畢竟城市越大,對電能的消耗也就越高,這樣一座災難之前常住人口過千萬的大型城市即便是現在減少了大量的電能消耗之后,每天所要消耗的電能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再加上現在三鎮正在積極進行災后重建,在能夠節約的地方顯然都是要進行節約的。
畢竟現在雖然發電廠都還存在著,但過去連接整個炎國的國家電網卻在之前的災難中損毀殆盡,各種高壓輸電線路大多在第一波沖擊和火災中被損毀。
各個地區只能依靠自身所擁有的電廠來進行發電,在電力供應上是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短缺的,而這一點越大的城市就會越明顯。
陳新所居住的城市如果不是占了城市本身就有一個大型發電廠的優勢,在電力資源上可能等不到燃煤出問題就會電力緊張了。
所以之前在科研單位參觀的時候,陳新也聽科研人員提起過,國家相關的科研機構目前正在想辦法研究小型核反應堆技術的,雖然以前也有這方面的技術研究,但真正意義上的小型核反應堆也只是在災難之前才剛剛有樣型展示而已,技術并未開始大規模推廣。
這也是陳新之前把同位素溫差電池交給張成廣的原因之一,他希望炎國的科學家們可以從他提供的這顆電池里逆推出更多的核電技術,用以提升炎國本身的核電技術,為災后重建的能源問題添一把力。
現在看來,陳新的這個目的是肯定達到了的,而這也使得他的心情變得很好。
出了隧道,陳新已經置身于長江的北岸,沿著道路出了城,陳新再一次面臨走哪條路的選擇。
三鎮市內因為實際使用的需要,加上也需要為一部分幸存者提供工作,所以市內道路積雪是每天都有人進行清理的,從而讓原本的道路能夠露出來。
但是城市之外還是一副積雪覆蓋,完全看不到道路的樣子。
再度讓車子行駛在雪地上,陳新放出了車上的偵查無人機,再度打開了地圖,思考著自己到底要選擇走哪條路。
鄂高官江以北的地區山地很多,想要走這里去皖省的話,只有一條從三鎮到滬市的高速,以及一條編號為g318的國道。
考慮到山地難行的問題,陳新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沿著長江沿岸的另一條高速,繞一個大圈,走相對平緩的地區前進。
只是這樣一來,路上要耽擱更長的時間。
所以在對著地圖認真思考了一番之后,陳新還是決定走國道。
現在不是災難之前,多繞一大圈耽誤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而且這條編號g318的國道陳新也隱約記得是會經過自己老家的,沿著這條路走,肯定不會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