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歐洲風卷云涌,戰火在各處爆發。
在法國,巴黎戰役依然如火如荼。英法德三國已經持續投入240萬人圍繞著巴黎廝殺,兩方都傷亡慘重,總傷亡更是達到了百萬之多,可謂是目前大戰的第一大戰役。
在報紙上,對兩方在巴黎地區遭受的巨大傷亡,被冠以絞肉機之稱。
目前巴黎戰場的局勢則是英法軍隊占據優勢,但是在德軍頑強抵抗下,他們距離收復巴黎還有一段距離。
除了巴黎這個舉世震驚的絞肉機之外,外喀爾巴阡山脈的戰斗已經進入結束。
經過奧軍付出不菲傷亡的浴血奮戰,再加上德軍的支援,奧軍取得了外喀爾巴阡山脈的戰斗勝利。
為此俄軍付出了近三十萬人的傷亡,而德奧兩軍也付出了近二十萬人的傷亡,但是這絕大多數傷亡都是來自奧軍,德軍的傷亡就一萬出頭。
抵擋住了俄國人的進攻,奧地利人此時又將目光放在了塞爾維亞身上。
此時奧地利人準備了二十多萬人,并且向德國求援,而柏林方面則派出了17軍,其軍長則是威名赫赫的馬肯森上將。
隨后近三十萬的德奧聯軍從北面向塞爾維亞進攻,而作為盟友,意大利也從科索沃派出來一個軍從西面牽制塞軍。
另外新盟友保加利亞也不甘落后,雖然其正與希臘在夸斯托斯河一線戰斗,但是為了北馬其頓地區,保加利亞也派出了十萬多軍隊進攻塞爾維亞。
在這里要多說一句,目前保加利亞擁有近四十萬軍隊,三百多萬人口征召這么多人,完全可以看出其有多么的拼命。而且保加利亞也是現在征召比例最高的國家,或許也會是這場戰爭征召比例最高的國家。
保加利亞人一邊和希臘人血戰,一邊還有精力圍攻塞維利亞,果然不愧有巴爾干普魯士的美譽。
另外再說一句,奧斯曼人不僅在巴勒斯坦地區與英國人交手,還進攻了格魯吉亞地區,不過與巴勒斯坦地區同英軍打得有來有回相比,進攻高加索的奧斯曼軍隊卻遭遇了一場失敗。
由哈桑·伊澤特帕夏指揮的11集團軍試圖進攻薩勒卡默什地區,被高加索集團軍主力給擊退,兩邊各傷亡了土5.9萬人、俄3.4萬人。
這可比原歷史上要強太多了,要知道原歷史上可是慘敗,而這次也能勉強算旗鼓相當、而造成這一切的當然是奧斯曼更早編練德械軍隊、讓其人數更多更加精良。
大戰不僅在歐洲展開,亞非大陸同樣也有。
在東南亞,日軍已經快要攻克呂宋島德軍最后的據點巴丹半島。至于意大利的婆羅洲殖民地,想必也沒辦法在戰爭中幸存。
另外多說一句,遠東卡洛老朋友袁慰亭正此時有些左右為難,因為他在接受協約國集團的拉攏。
作為一個人口第一的國家,人也是資源。而對于英法俄,尤其是法國來說,大量征召成年男人,導致國內工農業極度缺人。
不過雖然協約國開出不菲的條件,但是依然讓統治中國的北洋集團十分的猶豫。
這歐洲都打出狗腦子了,摻和一腳風險太大。另外對于德意兩國,中國普遍印象都很好,軍隊裝備的各式武器,大部分都是從德意奧購買以及引進。所以這也導致了其想要短時間轉變過來非常的難。
而在荒涼的非洲大陸,兩方也在廝殺。
在德屬西非,德國沒能擋住英法的進攻,現在其在西非的殖民地已經被占領了大半,只有喀麥隆北部還在德軍手中,不過其僅有四千多殖民地軍隊,已經時日無多了。
在德屬西南非,其領土已經被英軍占領。
至于在德屬東非,則好很多。
在沃爾貝克將軍的帶領下,德屬東非異常的活躍,其先是襲擊了肯尼亞南部的一些城鎮,隨后更是在坦噶擊退了登陸的英印軍隊,造成其5000多人的損失。
而面對驍勇善戰的德屬東非軍隊,英國人知道沒有大量的兵力難以解決德屬東非,而意屬東非。考慮解決意屬東非的迫切需要,英軍從肯尼亞派出五萬軍隊部署在其邊境線防守東非的德軍。這可不是小數目,要知道東非德軍僅有一萬兩千多人,以四倍兵力防守可見東非德軍的戰斗力。
東非德軍的戰斗力強悍,這也是沃爾貝克將軍的功勞。東非德軍兵力最多的是非洲土著,沃爾貝克將軍對這些土著按德軍標準訓練,并且對自己士兵一視同仁。這也讓他得到這些土著的愛戴,戰斗自然不是英國殖民地軍隊所比,打贏英國殖民地軍隊并不奇怪。
德屬東非的戰斗規模并不算大,真正大規模在非洲的戰斗并不是意法在突尼斯打的那場,而是剛剛開始的意屬東非戰役。
英法軍分別從蘇丹、肯尼亞派出了21.6萬、25.3萬人從南北兩方向意屬東非進攻。除了殖民地軍隊之外,英法還派出了近十萬的本土軍隊。
由此可見,對于卡在紅海以及印度洋,威脅大英帝國亞洲航線的意屬東非有多么的重視。哪怕是頂著同盟國印度洋聯合艦隊,也要先打掉這塊威脅甚大的要地。
另外英國印度洋艦隊也前往意屬東非沿海進行炮擊,以牽制意大利海軍以及部分兵力。
面對英法軍隊的大兵壓境,意屬東軍隊指揮官布里寧上將,指揮三十多萬人意軍與埃塞爾比亞軍隊抵抗。
在南線,雙方在米巴河畔的基斯馬尤、吉利、布阿萊一線展開了激戰。雙方三十多萬人圍繞近三百多公里的米巴河下游展開了廝殺,目前戰線在該地區反復爭奪,誰會獲得勝利,現在還不得而知。
南線打的難舍難分,北線就好多了,英軍北線18萬人向駐守在哈加爾尼什高原防線的意軍進攻。
雖然英軍攜帶了7英寸重炮,但是連綿不絕的工事讓英軍進度很慢。而作為北線指揮官的澤洛斯中將則利用防線消耗對手,并且慢慢防線中部慢慢后退,讓部隊像是抵抗不住,向后撤退的樣子,引的英軍一個集團軍10萬多人進入缺口。
隨后其從兩翼展開鉗形攻勢,最終包圍并圍殲了英軍6萬多人。讓北線英軍元氣大傷,只能先退回去,慢慢的舔傷口。不過其依然重兵集結在邊境,牽制住了北線的意軍。
另外在埃塞俄比亞方向,英軍也派出了5萬多人向塔納湖一線進攻,作為埃塞俄比亞重要的產糧區,當然不愿意看到該地區被英軍占領,所以埃塞俄比亞軍隊在這里集結重兵與其交戰。身為國王的埃雅蘇更是親自上前線指揮戰斗,兩方在該地打的不可開交。
不過埃塞俄比亞兵力雄厚,雖然精銳程度不佳,但是依然在逐步占據優勢。不過英軍的做法,很明顯也達到了,牽制了埃塞俄比亞軍隊,雖然這讓自己損失不少。
此時以屬東非的激戰,讓意大利加快了埃及戰役的準備。只有奪取埃及,才能讓打通羅馬到馬薩瓦的海上運輸,威脅到英國最重視的印度。所以準備工作不加快不行啊,以屬東非兵力與彈藥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