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11章:誰將被埋葬

夢想島中文    春秋大領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宋國根本不想與楚國繼續交惡,甚至想要修復關系,不求與楚國能夠纖毫無犯,但求不要再開啟大戰也就罷了。

  這里是宋國很了解自己的定位,各個諸侯國都視宋國為殷商余孽,有事沒事都要逮著輿論黑,一旦楚國徹底衰敗下去,輪到宋國成為被針對的那個國家了。

  然而,宋國有點強,卻是又沒有強到能夠對晉國這個霸主說不。

  強而面對霸主國又無法自保的國家,其實最為尷尬。

  弱國都知道很弱,面對霸主國的逼迫選擇屈服,誰能說三道四?應該是覺得合情合理才對。

  有點強又不是那么強,太過于軟弱要被笑話,敢于強硬又要被霸主國教訓,真的是太難了。

  宋國的使節團并沒有離開“新田”歸國。

  虞顯的公事辦完了,不是還有私事嗎?他在跟呂武談私事時又是另外一番模樣,兩人不存在什么劍拔弩張,看上去極為和諧。

  而那種和諧其實還是因為身份不對等,有一方作為伏低做小的人。

  現實就是那樣,談事肯定會一方強勢,另一方弱勢。哪怕雙方的實力差不多,合作總是要確認誰是主導者來保證話語權的唯一,連主導地位都無法確認,合作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哪怕勉強合作也隨時都有黃了的可能性。

  私事方面的收獲讓虞顯因為公事受傷的心得到彌補,他必須承認陰氏十分公道,不會干仗勢欺人的事。

  源于虞氏在跟陰氏的合作中受益很大,虞顯一下子覺得回國哪怕遭到責難也不算什么。

  再則,只要虞氏跟陰氏的合作沒斷,宋國君臣難道真的敢拿虞氏怎么樣嗎?

  虞顯踏上歸國的路途,半途中聽說荀氏和中行氏加入到打擊魏氏的隊列。

  “韓氏、智氏攻魏氏河西之地,荀氏、中行氏攻魏氏山東之地。”楊梁認定晉國真的要大亂,想了想說道:“晉內亂,我或可免責?”

  他們說的“山東”是以太行山為一個分界線,太行山以西被稱為山西,太行山以東被稱呼為山東。

  虞顯很理智地說道:“且看陰氏與范氏如何。”

  只要陰氏沒有參與內亂,范氏沒有真的攻打趙氏,晉國的其余家族打得再兇也就那樣。

  另外一點,陰氏和范氏按兵不動對晉國的所有家族才是最大的威懾,沒有家族敢于拿出全部的家底來進行對抗,怕的就是哪怕跟眼前的對手在較量中贏了,免不了被陰氏或范氏收割勝利果實。

  他們再一次接近“溫”地,有點距離就聽過往的旅人提到范氏跟趙氏打起來了,并且先動手的還是趙氏。

  這個消息著實是太勁爆了!

  以前的趙氏風光無限,但那是以前。

  現如今范氏才是晉國認可的第一強大的家族。

  趙氏是個什么成份,哪來的勇氣敢率先對范氏諸以武力?關于這個問題,十個人里面有九個會回答是陰氏給的趙氏勇氣。

  事實卻是范氏給趙氏的壓力太大,不但讓趙武想到了趙氏覆滅的往事,連帶趙氏的家臣也反應過激了。他們再也不愿意重蹈一個晝夜滅亡的慘劇,懂了吧?

  “溫”地在爆發交戰,普通商旅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肯定不敢隨意闖入。雖說現在各貴族交戰不會波及旁人,問題是要有個萬一呢?

  虞顯這一支隊伍是宋國的使節團,他們還有來自陰氏授權可以使用的旗幟,按理說是一點都不需要發怵的。

  “繞道罷。”虞顯在陰氏擔任家宰期間,恰好是趙武有封邑不回老待在陰氏的時間節點。

  因為某種認知,再加上呂武是趙武的姐夫,陰氏的第一順位繼承生母是趙氏女,導致虞顯認定陰氏會站在趙氏這一邊入場。

  楊梁難掩喜色,說道:“若是陰氏與范氏相攻,晉伯國之位難保。楚、晉相繼衰敗,天下人可享太平矣。”

  這是站在諸侯的角度,要說有什么錯,還真的沒有。

  近數十年來爆發的大戰,不是跟晉國有關,就是楚國挑起,倒霉的卻是各個諸侯國。

  不管是晉國毆打哪個諸侯,又或者是楚國欺負鄰居,還是兩個霸主國約架,列國的付出多于回報,國力上面太吃虧的。

  虞顯想到的卻是其它事情。

  因為晉國的霸權彰顯,宋國不得不對晉國進行妥協,要不然“東方世界”的經濟中心其實有點要落戶“商丘”的趨勢。

  現在晉國爆發內亂,各國的商隊還能繼續走“虎牢”那條通道嗎?似乎宋國又要因此而得利了。

  他們繞路來到“虎牢”,發現范氏在“虎牢”的駐軍非但沒有減少,好像比來時給增加了一倍。

  對于范氏的操作,不說宋人看不懂,能看懂的列國人士真沒有幾個。

  因為有要事出使晉國的子產,經過“虎牢”通關城門時,看到了一支既有宋國旗號又有陰氏旗號的隊伍。

  鄭國十分關注晉國和楚國,一直以來對宋國的關注度僅略少于兩個霸主國,哪能不知道宋國有資格使用陰氏旗號的是虞氏。

  “宋人攜帶貨物甚多?我觀車轍深陷,怕是車中兵甲之器多也。卻不知乃是虞氏所購,抑或陰氏所托。”子產沒打算上前拜會,心里有很大的疑問。

  以一輛車的裝載量,一車怎么都能放下兩百兵器或三十套甲胄。

  宋國使節團的隊伍中車輛約在五百,其中兩百來輛的車轍很深,怎么看都足夠武裝起三五千人。

  不要看只是三五千人,要看使用的是什么軍事裝備。

  鄭國這邊持續向陰氏購買兵甲器械,武裝起來的四千多人儼然成了一支王牌。

  當然,首先看的是士兵的素質,再來看搭配的兵甲器械,不是裝備精良的軍隊就能被稱為王牌。

  軍事裝備好,戰斗素質極差,成了運輸隊長的例子太過于多不勝數了。

  子產這一次去晉國要干什么?跟晉國爆發內亂有關。

  晉國要求鄭國出兵入侵楚國,結果晉國自己內亂了起來,要是鄭軍打不過楚軍可怎么辦?

  楚國再怎么衰敗,虎落平陽也不一定會被犬欺,鄭國不得不產生可能會戰敗的顧慮。

  所以,子產鑒于已經答應晉國會出兵入侵楚國,內部卻因為晉國爆發內亂產生遲疑,需要去找晉國的頭頭腦腦說清楚講明白。

  要是換作以往?鄭國根本就不會跟晉國溝通,他們會直接用行動進行答復,也就是來個原地跳反。

  現在的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鄭國,他們吃夠了國家信譽值負數的虧,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才挽回一絲絲的信譽。臉要是一直被踩在鞋底摩擦也就罷了,已經將節操撿起來哪能再輕易丟棄,是吧?

  所以,子產這一次去晉國也不是要推翻之前許下的承諾。

  他們要干的事情是大張旗鼓的去,聲勢浩大地跟晉國的當權者爭取權益,再義無反顧地出兵入侵楚國。

  要不怎么說子產是個聰明人呢?二十一世紀的人對這一套見怪不怪,公元前557年的人沒見過呀。

  在子產的預料中,鄭國表現出答應了某事,風險再大也會履行承諾,晉國肯定會做出一些妥協。

  如果晉國依然強硬的話,鄭國也不會推翻承諾,他們可能會在跟楚軍的較量中吃虧,形象方面則會徹底地扭轉過來。此后誰敢再說鄭國沒有信譽,能理直氣壯地糊他們一臉啦。

  “甚?”子產一臉的思索,當了一次復讀機,說道:“趙氏攻范氏,陰氏仍無調兵之舉?”

  這個發展有點不對呀!

  荀氏、中行氏、韓氏、智氏跟魏氏的交鋒中,明顯是陰氏派系的一方占了實力方面的絕對優勢,陰氏沒有調兵遣將是能說得過去的。

  既然趙氏有膽子主動發起對范氏的進攻,以正常人的思維來看,趙氏的實力不如范氏,背后肯定是得到了來自陰氏的承諾,怎么陰氏還是沒有半點動靜呢?

  子產花了二十來天的時間抵達“新田”,遠比正常趕路縮短了十來天,可以想象路上是有多趕了。

  他很順利地面見呂武,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問候,而是問道:“魏氏、趙氏之亡已成定局?”

  呂武露出了很明顯的愕然表情,說道:“你乃鄭執政,我之事與你何干,膽敢問詢于我。”

  “我與伯國乃是友盟,明歲亦將出兵伐楚,不得不問也。”子產自以為很合理。

  呂武沒有請子產就坐,自己卻是重新坐下。

  “是我唐突,請陰子見諒。”子產慎重地進行道歉。

  “僅以方才之言,我可伐鄭。”呂武并不是嚇唬子產,講的是實話。

  這一下倒是讓子產陷入自我懷疑。并不是懷疑晉國還有沒有那個能力討伐鄭國,是在懷疑晉國真的有看上去那么亂嗎?

  有些聰明人抓住一點點的脈搏就能洞悉全局,子產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態度遠比之前誠懇,甚至是有些卑微地再次道歉,看到呂武臉色有所緩和,說道:“陰子乃當世不朽之人,伯國一日由陰子主政,我必歸服不敢叛也。”

  子產到底是想到了什么?他覺得自己有點想明白了,不要覺得晉國真的亂到一發不可收拾,可能是陰氏聯合范氏在做局,要清理一些明面上的敵人和潛在的敵人。

  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也就是呂武隨時都能平息內亂,再根據諸侯在晉國爆發內亂時的表現,一個又一個拉清單來事后清算。

  子產看著面無表情的呂武,十分后怕地想道:“尼瑪!這個世界真的太危險啦!”

夢想島中文    春秋大領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