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示意白素花她們自己逛,鄒羽跟著楊侑去參觀他的成果。除了原本高句麗的一些特產,漢城主要就是各種糧食,畢竟水果之內的東西,生長緩慢,移栽太過于麻煩,只有很少當地的進行了嫁接。
數十個地區的水稻,分布在不同的稻田,又有許多交叉種植,因此形成了一百多塊不同的稻田;不但是品種,還有地形,有水田,還有旱地,同樣的還有已經收割了的麥地,長勢正好的豆子。
“有的已經是已經培養了幾次的種植;這邊是去年才開始培養的,從穗上就能看出區別。培育過幾代的種子,長勢更好。”楊侑神采奕奕的介紹道。
地里水稻已經泛黃,估摸著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割,遠處一些百姓,正在修補糧倉,為即將到來的豐收做準備。
因為糧種較多,因此需要眾多不同的糧倉來裝,而且要防水,防火,防蟲鼠,不然幾年的辛苦,就可能付之東流。
漢城的鮮花,已經成為一景,漫山遍野,分布了數十個山頭,占地十多萬畝,品種也有幾十種,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充之中。
蜂蜜如今還不能大量收割,必須要保證蜜蜂的食物,不過為皇室提供一點,還是沒有問題的。
金黃色的蜂蜜,看上去那么誘人,加上侍衛獵殺的黑熊,這一頓刷蜂蜜烤熊掌,吃得鄒羽非常滿意。
在漢城修整,同時也是接受金城,熊津等地的匯報。
果然,在見到高句麗,百濟的百姓,住進了新建的磚瓦房,土地重新規劃,又是新衣服了,又是各種補貼的時候,再也忍不住了,主動要求,進行規劃性治理。
新羅的官員其實早已被調動,掌權的全是大唐派遣的人員,因此答應他們,秋收之后,立即集中安置。這政策一公布,立即得到新羅百姓的擁護。
半島百姓最高興一點,還是道路的變好,食鹽的降價,兩季稻也是最先在他們這里推廣。即便只是最原始的兩季稻,產量比起以前,也增加不少,更何況大唐可沒有他們以前那么多苛捐雜稅。
根據房玄齡等人的建議,鄒羽并沒有讓他們一下子把稅收降低,只是免稅了勞役和糧稅之外的雜稅。
就這樣已經讓半島的百姓高興了,畢竟對于老百姓來說,誰讓他們過得更好,他們就擁護誰,這也是為何會有那么多人被誘惑造反的原因,就是人的盲從行,以及想生活更好的思想。
遼東半島四百萬人口,鄒羽可沒有掉以輕心,不但放了大量的官員在這邊,同時也保留了不少兵力,好在去年在調動了那么多兵力的情況下,也沒有發生意外,這算是一個驚喜,也說明了百姓的情緒非常穩定。
今年的任務是把兩季稻徹底推廣,等秋收之后,漢化工作就會打開,相對于牧民來說,半島三國其實漢化更加容易,一來他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很大,時間也很長,一直以來都仰慕中原,因此非常容易接受中原文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半島三國與中原一樣,都屬于農耕民族,對于中原的生活也更容易習慣。
一切都是利益驅使,但是利益驅使不能長久,必須讓他們深刻理解到這是因為大唐的政策,才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然后逐步培養愛國意識,培養國家榮譽感,這一點不但是需要人引導,而且必須要長期的進行教育,強調。
組織愛國教育,政治宣傳工作,今年秋收之后重點工作,就是在遼東半島。趁著如今因為蜂窩煤,羊毛衣服這些好處的推廣,大量提供給百姓,讓他們體會到大唐好處的同時,進行洗腦教育,這才是效果最好的時候。
留下白素花等人在漢城修整,鄒羽帶著侍衛,又去了附近一些城池,對老百姓進行了慰問。從后期反饋回來的信息看。老百姓對于這種慰問,非常感動,畢竟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對他們如此近,如此好。
遼東最讓鄒羽開心的還是大量礦藏被發現,尤其是銅礦,煤炭。雖然煤礦屬于只能用來民用,當柴火的無煙煤,不過工廠可以使用。不用從遼東城那邊運輸,也節約了許多成本。
銅礦的用途就多了,無論是制作錢幣,還是各種金屬器物,都非常需要,銅管,火炮,火槍,戰船,都需要銅礦,可以說需求量巨大。
從倭島抓的俘虜,最近的距離,就是遼東半島,因此從這邊采礦,最方便,不用把俘虜弄得到處跑,也節約成本,方便管理。
倭奴!這個稱呼被鄒羽正式提出,同時被鄒羽冠上了不好的神話來歷。倭奴的祖先,屬于劣魔,一直暗中窺視中原,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就有他們在其中挑撥。
總之,倭奴被形容成一個卑鄙,惡劣的民族,他們只配做奴隸,還是永久的那種。
法律上也明文規定,倭奴永世為奴,遇赦不赦!倭奴女子,也只能為妾,嫁給中原百姓之后,生的子女,才能算大唐百姓。
全民建設,發展那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沒有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種地!修房子!這就是普通百姓的事情,至于勞役,那都算不上,畢竟修建一些鄉村路,修水渠,那也是為了自己。
幾百萬人,看似很多,不過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并不算什么,要知道后世一個縣城的人口,就有一百多萬人的。
百萬人,不過二三十萬戶,每個縣城也不過一兩萬戶人,依托城池建立新農村,不過幾個月就完成了,完全不影響種地。
整個大唐,除了新占領的隴右一帶,其余地方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初步整合,至于剩下的一些后續事情,等到第一波巡查結束,把問題集中,在去處理,更加具有效率。
遼東半島,除了農業,發展最好的就是漁業和鹽場,如今大大小小的鹽場,有五十多個,占地十萬多畝。雖然大部分都賞賜出去了,不過這些鹽場的產出,一樣是低價賣給了百姓,受益的任然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