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合資工廠的建造工作,已經在三月末的時候成功結束,而進入四月份以來,主要就是對生產線進行調試,同時聯系供應商做好準備,隨時進入生產環節。
福通汽車方面,也通過約翰遜與周飛進行了溝通,確定將工廠的投產時間,定在四月十五號。
作為飛馳公司在國外的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周飛自然是要親自到現場,參加投產典禮的。
投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在于安排好接下來的銷售工作,雖說高爾夫在歐美市場,完全可以借助福通汽車的銷售渠道運營,但是周飛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建立屬于飛馳公司自己的銷售體系,福通汽車只不過是一個跳板。
所以,相比較周飛本人,張翔這一次扮演的角色會更加重要。
周飛還指著他替自己在歐美開疆拓土呢!
“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總覺得剛和福通汽車簽署了合資協議,合資工廠竟然就已經要運營了。”聽完周飛的話后,張翔忽然感慨道。
去年對于飛馳公司來說,發生的大事實在是太多了,先是跟福通汽車簽署了合資協議,緊接著沒過多久,就收購了偉鵬汽車,然后又先后確立了MPV項目以及豪華車項目,以至于跟這些相比,合資這件事,都不算什么大事。
要不是約翰遜打來電話,就連周飛,都要快淡忘掉這件事了。
周飛笑了笑,“是過得挺快的,不過咱們可沒時間去感慨時光易老,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多著呢,咱們下一個目標,就是拿下歐美市場。”
在國內市場的基礎已經打好的情況下,周飛的目光,自然要放在歐美市場了。
攻占歐美市場,就是飛馳公司下階段的重點工作!
安排好總部的事情后,周飛便帶著張翔與江洋兩個人,出發來到了美國的底特律,準備參加在這個月十五號舉行的投產典禮。
抵達美國的第二天,周飛就會見了福通方面的負責人約翰遜,就合資工廠的投產以及后續的銷售和管理工作充分交換了意見。
“目前關于高爾夫的投產以及銷售工作,我們福通汽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請周先生放心,工廠投產以后,絕對不會出現運營的問題。”
約翰遜笑著對周飛承諾道。
對于福通汽車的安排,周飛自然是不會懷疑的,人家就算再怎么落魄,那也是公認的三大巨頭,各方面的綜合協調能力,肯定要比飛馳公司強!
不過周飛并不會把銷售以及管理全都指望在福通身上,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飛馳公司日后在歐美市場上,就只能受制于福通汽車。
所以周飛已經安排張翔在組建自己的銷售網絡了。
“那就辛苦約翰遜先生了,高爾夫投產以后,我們會安排專門的人對接銷售上的工作,希望到時候貴公司能夠積極配合。”周飛笑著回應道。
“那是自然的,這一點請周先生放心。”約翰遜雖然心里很清楚周飛這樣安排的用意,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高爾夫在歐美有多么受歡迎,約翰遜已經領略到了,這樣一款爆款車,福通汽車怎么舍得放棄!
所以,盡管清楚周飛只是在“利用”福通汽車的銷售渠道,約翰遜也只能滿足周飛的需求。
說白了,這一次的合資,飛馳公司與福通汽車都是在互相利用罷了,飛馳公司看上了福通汽車的銷售渠道,福通汽車則是看上了高爾夫這款車的人氣。
所以誰也別說誰,商業世界里,一切以“利益至上”為準則。
周飛一行人抵達美國的第三天,也就是15號這天,合資工廠的投產儀式,便在雙方領導的共同見證下,隆重舉行了。
這一次的典禮,吸引了多方的關注,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紛紛聚焦于此,對工廠的投產進行了大肆報道。
合資工廠的投產,不論是對于飛馳公司來說,還是對于整個華夏汽車工業而言,都有著很大的意義,因為這是華夏第一家成功走出去的汽車制造商,歷史意義比工廠運營的本身還要大!
就連像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這些官媒,也對這則消息進行了轉發,并且評論稱,“這是具有歷史性的一刻”、“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飛馳公司走出去”!
而在工廠正式投產以后,也就意味著,高爾夫在美國實現了“國產化”,歐美市場的消費者,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這款經典的掀背車了。
在工廠投產的當天,合資公司方面也宣布,高爾夫這款車,將會在一周后全面預售,消費者可以通過到線下專門的4S店進行預購,工作人員將會按照預定的順序,通知每一位車主前來提車。
高爾夫在歐美的預售,飛馳公司方面,自然是由張翔以及江洋兩個人負責了。
這段時間在銷售公司的歷練,使得江洋迅速的成長了很多,已經逐漸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關鍵先生了。
周飛打算以后就把飛馳公司在歐美市場的工作,全面交給江洋來負責,而張翔則安心負責國內市場的開拓。
不過,在正式交給江洋之前,還得需要在張翔的協助下,打好基礎,至少能夠讓高額如的銷售工作步入正軌。
“這兩天我跟江洋已經跑遍了底特律幾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已經談妥了兩個,這些將會作為我們日后在歐美市場發展的銷售基礎而存在著。另外,我的想法是最近一段時間,先把美國的市場穩定一下,然后再考慮在歐洲市場的滲透,不能操之過急。”
周飛的房間里,張翔正在匯報這段時間的工作。
從工廠投產結束的當天,張翔與江洋兩個人,便已經在開始工作了。
“先主攻美國市場,然后進軍歐洲市場,這個提議不錯,我覺得可行,那就先按照這個策略來。”周飛點了點道。
歐美市場畢竟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如果同時在歐洲與美國兩地同時開拓市場的話,不免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各個擊破,先從美國開始,然后再進軍歐洲大陸。
光是美國市場這一塊骨頭,就足夠飛馳公司啃上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