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400 為了千秋大計,最后的戰爭

  “果然如此,耶律倍與耶律德光暗中來往合謀,看來不但是要煽動歸順我朝的渤海貴族發動叛亂,想必也是打算要與泰封國沆瀣一氣吧......”

  內朝御書房當中,李天衢端坐在交椅上,手捧書卷,也已經內侍呈報確認過巡院侍衛司那邊打探的情報。得知反復無常的耶律倍,果然還是心向契丹,已經與他那二弟耶律德光搭上了線,要合謀對付中原王朝;而耶律德光到底還是不甘心認命,不愿遠遷別處,作為一個丟了大片疆土,只得在大漠上奔波流離的窩囊君主了此殘生......

  如果耶律德光按他族裔后人耶律大石的行經,一路遷徙到西亞地界,那么對于中原王朝而言,倒也的確算是鞭長莫及。

  不過既然耶律德光孤注一擲,既然不甘心一直背負著守不住他老子打下那片江山社稷的污名,眼下當然會竭盡全力拉攏有可能利用的幫手...除了個別意圖打出復國旗號,而有據地稱王野心的渤海貴族之外,他也就只能去尋求與昔日彼此關系極度緊張的泰封國王建。

  畢竟從耶律德光的立場上看來,正所謂兩權相害取其輕,既然與王建都面臨魏朝的威脅,那么以往就算看你泰封國不順眼,現在當然也有聯手對抗中原王朝的可能。

  然而契丹如果當真試圖與泰封國聯手,那么必定要承諾在領土的瓜分上讓對方有利可圖...李天衢心說我與耶律德光只能作為敵人,是因為各自立場不同,對于他本人而言,也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可是如果耶律德光真要是認可泰封國過鴨綠江繼續北拓,那我就更有要滅了你的理由......

  不過耶律德光為勢所迫,也與兒皇帝石敬瑭甘愿割讓燕云十六州的性質截然不同...遼東大片疆土,本來也是契丹后來征服的,所以按他想來,寧可作為吸引泰封國聯手的價碼,也總勝過一直被魏朝占據。

  實際上正史線中就算代表中原正朔的宋朝,朝廷實則也都有一直聯合偽高麗討伐契丹的打算,而于明州、蘇州,等地于城中辟懷遠、安流二亭,及盤、閣之外各建大館,為亭棧之所,但凡有偽高麗使臣前來,便有使館接待。甚至還鬧得蘇東坡大學士直指偽高麗乃是無厭小國,與其來往無絲毫之利卻有五害......

  如果當時宋朝聯麗抗遼的計劃真能得以施行,那么鑒于當時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主要以羈縻統治為主,宋朝既承認交趾靜海軍的獨立,起碼在這個時代看來,對于那些丟了也不會感到心疼的領土,也極有可能默許偽高麗北拓蠶食遼東疆土。

  這般時節,無論是漢人還是契丹,畢竟還沒有出現后來以漢家為主體,但包括所有少數民族的中華民族概念...耶律德光當然也不可能想到,他所屬的契丹人以后除了絕大部分融入其它民族,在后世便只剩下達斡爾族這個血緣高度吻合的中國少數民族......

  故而以如今的處境,耶律德光當然有如此計劃的理由。只不過契丹作為中華史當中,以少數民族為統治階級的割據政權,它的存在所能對后世中國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便已經完全消失了。

  畢竟后世朝鮮半島南面某國的祖宗先人,由于地勢三面環海,一直都有向北擴張的野心...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歷朝各代以來,那邊不是被遼國討伐、遭金國壓制、被蒙古征服、又遭滿清按地摩擦...其它時期則只得乖乖臣服于中原王朝。

  所以本來因為契丹遼朝的存在,使得東北地區并沒有出現權力真空,某國的那些先人意圖竊取遼東,乃至白山黑水全境的陰謀這才一直無法得逞。可是如今耶律德光、王建倘若當真湊到了一塊去...李天衢還是受以后世領土主權意識的影響,沉吟片刻后,便忽的又沉聲念道:

  “無論是契丹,還是泰封...乏了,都滅了吧......”

  隨后一段時日,汴京朝廷下詔曉諭各路魏軍,暫緩對契丹牙帳的圍追堵截。卻是有意要讓耶律德光、耶律倍更便于同他們所要煽動的渤海貴族,以及泰封國那邊暗中勾搭,以更便于將他們一舉蕩滅。

  便如同進入草原打狼,當對方察覺到獵人的強大,便會到處躲藏隱蔽,而不會莽到直接跳出來正面硬碰硬,既然知道狼打算偷襲羊圈,現在要做的就是準備好誘餌,并設下陷阱,就只管等候對方一頭扎進來便是。

  只是這一段時期,李天衢卻先后又收到了三名宿臣身故的消息...一直司掌宮廷內侍的賢宦張居翰,以及投從李天衢打天下差不多算是資歷最深的元老安仁義,以及魏朝統掌一方藩鎮的節度使王晏球三人,相繼大限已至,也都已經離世了......

  其中宅心仁厚的張居翰既是太監,自然無兒無女,李天衢便下詔為其建陵立碑,撫恤封賞張氏親族;安仁義也沒有按其原本你的命途軌跡,響應田頵去造十國第一人楊行密的反,而落得個被俘斬于廣陵的下場,如今也已是兒孫滿堂,就憑著他開國元老的資歷,家室受福蔭撫恤,只要安仁義的子孫不自己作死,只管安安分分的過活,那么魏朝社稷延續下去,起碼也能安樂富足的生活下去;

  而比起已經退居二線的安仁義,王晏球是在任的節度使,他的牙軍,以及統掌的藩鎮也便如當年的張歸霸那般,改由朝廷直轄管治,子嗣受撫恤封賞,其中有才干者則須赴朝廷為官。而牙軍接受改編,諸部將士的名薄,經過當初在王晏球帳下聽命的李肇、潘璘二將呈于朝廷,并由他們負責牙軍改制的具體事宜。

  而李肇、潘璘這二人,按魏朝軍制也都屬于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將官,在這般時節算不上什么武名遠播的人物...可是李天衢卻清楚得很,如果李肇按他原本的家世繁衍下去,以后他孫子當中的一個,則是為宋朝征戰南北數十年,立下赫赫戰功,按后世的一種說法,會被贊做宋初第一名將的李繼隆;

  至于潘璘的兒子,則為正史中同樣是北宋開國名將潘美,可不是戲劇小說《楊家將》里面害死楊老令公的國丈奸臣潘太師,而的的確確是征荊湖、伐南漢,一舉殺潰二十萬漢軍,獨當一面,統軍征戰所向披靡的狠角色......

  江山代有才人出,雖然老的一代難免會逐漸逝去,可是也總會有新一代會做為國家的棟梁傳承下去。

  只不過安仁義、張居翰、王晏球這些輔佐自己打天下的故交舊識相繼離世,也難免讓李天衢感到有些傷感...又想到自己也已是年事已高,尤其是這幾年間,李天衢也正因為閑時勤于磨煉筋骨,便愈發明顯地感覺到身體機能的確是在漸漸退化著。

  人可以不服老,可是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大羅金仙,任誰也擺脫不了生老病死...李天衢念及此處,也不由愈發感慨,心中則念道:

  中原一統、再造盛世的目標,我固然也算是實現了,而為中華立在千秋的大計,也已是竭心盡力而為,盡可能做到如今這一步了不過平定契丹、泰封,這也將會是我有生之年最后的戰爭了畀ᰪ

夢想島中文    唐末大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