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44 賊喊做賊,吃相更為難看的權臣

  “末將與安節帥、柴副節帥雖然以往各為其主,怎奈徐溫那奸賊為把持大權,控扼軍旅便意圖害我性命。末將滿門遇害,深仇大恨,不共戴天!

  如今也只盼著能夠報仇雪恨,故而特來投奔天朝,也甘為馬前卒,只愿有朝一日能夠殺回吳國,赴湯蹈刃、在所不惜,萬望收容!”

  米志誠跪倒在地,痛聲疾呼。與安仁義之間的爭端比起來,本來為吳國賣命效力,結果卻落得個家破人亡、功名盡失的凄慘下場...米志誠對于徐溫固然更是恨到了極點,而且自從先主楊行密死后,他對于吳國也愈發的心灰意冷。

  所以篤定了心思前來投奔魏朝,人在屋檐下,米志誠也愿意低頭。只要還能統領兵馬出征,而爭取向徐溫復仇的機會,便是向昔日的對頭安仁義下跪乞請,對他而言也算不得什么。

  先前只知吳國宮廷宿衛軍旅嘩變,李遇便以此為由,大肆攻訐徐溫意圖扳倒對方...當安仁義也沒想到因此引發吳國內斗更為激烈,徐溫竟然設宴誘殺李遇,還意欲弄死米志誠,以極為粗暴的方式不但要鞏固自己的地位,還要徹底把持吳國軍政大權。

  眼見米志誠跪倒在地疾呼請求,安仁義一時緘默,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朝著坐在側首的柴再用望了過去。

  史載中本是吳國名將,又會被世人成為徐氏爪牙的柴再用,若是按原本的軌跡,也會認同吳國就算是有權臣把持朝政,但也利于將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處,所以也甘愿為徐溫所用,而協助他掃清所有國內反對勢力。

  可如今的柴再用卻是魏朝宿將,當然也不會設身處地的為吳國時局著想...所以他微微搖頭,又冷笑著說道:

  “吳國楊氏大權旁落,徐溫要肅清對頭,可是這手段也未免忒過偏激了些...本來為吳國死心塌地的功臣宿將,都被逼迫到這般境地,不過對于我朝而言,呵呵......”

  柴再用話說到一半,目光又與安仁義對在了一處。雖然話還沒有說透,可他們二人倒也都是相同的想法:

  敵人內亂,對于我們而言就是機會,當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最早追隨李天衢打天下立下從龍之功,可自從當年與吳國楊行密大戰過后,安仁義在淮南軍治兵管民,號稱冠絕天下的射術卻也沒了用武之地。他本來也不介意奉旨北調,而與政權高層多為沙陀人的后唐廝殺對抗。不過沖著當年與田頵結下的深厚情誼,安仁義更想有朝一日對吳國發動滅國之戰,自己也能統軍到第一線沖殺。

  而淮南軍節度副使柴再用論戰功積累,如今也早已夠格權掌一方藩鎮。前些時日聽汴京那邊傳來的口風,安仁義也極有可能轉調至荊南江陵,面南與楚國接壤,亦可注意西面蜀國的動向,日后若是對吳國宣戰,也能揮軍東進。

  到底淮南軍隔江與南吳、吳越相望,舟師水軍更為重要。而柴再用打水戰的本事突飛猛進,如若自家主公當真如此安排,安仁義也能夠接受。而米志誠為南吳權臣徐溫迫害,決議叛逃為魏朝所用,察覺敵國內亂之勢愈演愈烈,這也讓安仁義南征吳國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

  這米志誠滿門是否當真都為徐溫所害,只須稍加打探便知。在吳國拼下的功名富貴都毀于一旦,又結下如此深仇大恨,那么他也絕非是意圖詐降......

  安仁義尋思一番,雖然因田頵之故,他對吳國那些舊臣宿將多少都有些不待見...可是能利用被迫叛逃的將才掉過頭來對付吳國,對于己方勢力而言有利無害,這個理他還拎得清。遂當即起身,親自上前攙起仍跪在地上的米志誠,并好言安撫道:

  “米將軍雖為吳將,可是并無罪責過失,卻被迫害至這般境地,也著實可嘆...而將軍既然已至揚州,也盡且安心便是,我自會為你安排府邸暫住,并上奏陛下,許以官身,好教將軍能在我朝安身立命。”

  “哦?米志誠發覺徐溫意圖謀害他,僥幸脫逃,而不得不逃亡至淮南軍。這對我朝而言,也是意外之喜啊......”

  直到李天衢得知吳國宮禁軍旅嘩變,而引發得連鎖反應,按說本來應該在徐溫篡權過程中被清除的米志誠,命途軌跡也出現了變化,而使得魏朝又平添一員大將之時,也不住眉毛一挑,喃喃念叨。

  而李天衢又想到徐溫挾君弄權,與原本的經歷相較卻顯得似是而非。他到底還是要弄死向來反對他掌權的李遇,可是手段也更為偏激。

  按說李遇指摘徐溫縱子辱軍,又致使宮禁宿衛軍旅嘩變,還臨陣脫逃,這也完全合情合理,結果徐溫設下鴻門宴直接襲殺了這個死對頭,也太過簡單粗暴,捎帶著還要搞死米志誠...吳國其他文臣武將,到底不是泥捏的土人,眼見徐溫太過出格,對于他的排斥心思也必然會變得更為強烈。

  而徐溫如今篡權的過程,吃相也顯得更為難看...這雖然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由,他敢如此橫行的理由,就是能控制住吳國國主楊隆演。以徐溫本來的權謀手段,他有機會把控住吳國軍政大權。但是少了嚴可求為他出謀劃策,一步步的達成目的,又沒有柴再用心甘情愿的為他所用,而動用武力震懾住吳國其他將帥只得屈從...要得償所愿,較之史載的過程也必然會難上數倍。

  李天衢遂又吩咐下去,更為密切的關注吳國時局動向。不數日后,便又收到從南面傳來的消息:

  果然在正史中與李遇同樣對徐溫挾君弄權忿忿不平表現得最為強烈,按原本軌跡被撤除節度使之位,而后也只得屈從的池州都知兵馬使李簡最先發布聲討檄文,痛斥徐溫大逆不道,挾持國主弄權,無端擅殺功臣宿將,還賊喊捉賊、顛倒黑白。便力邀劉威、陶雅共同誓師出兵,以清除君主身邊奸臣。

  畢竟當初做為先主楊行密的親衛將官,當年與兇賊孫儒鏖戰于揚州廣陵之時,楊行密于一次戰事中迎戰被圍,李簡便率敢死之士百人,竭力拼死護住,而后因功也成了統領一方兵馬的宿將,以他的心氣,當然也看不慣于三十六英雄中不過居于末席,先主打天下之時,也未曾立下分毫戰功的徐溫在朝中只手遮天。

  而槍打出頭鳥,徐溫聞訊之后,便立刻起兵前去討伐李簡。大軍壓境,李簡主動率部迎戰,卻于池州與宣州交界處的陵陽山遭遇伏擊,被徐溫義子徐知誥殺得損兵七千...同樣身為吳國宿將,卻被徐知誥這個后起之秀殺敗,李簡只得退守回治所石城。

  徐溫下令軍旅圍攻池州石城,同時也以國主楊隆演的名義下旨宣稱:

  如李簡這般膽敢對抗自己的,便是欺君罔上、意圖謀逆的亂臣賊子。吳國朝廷也必定要調集大軍將其討滅,其余諸方將帥,也務必立刻上表并無二心,愿意聽從徐溫調遣,協同討伐意圖背反朝廷的謀逆叛將!

夢想島中文    唐末大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