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八十二章 ??返觀話事求涼解

  此時。

  前往龍泉村的小道之上,有著十數匹馬正在奔馳著。

  這一行人。

  不是別人。

  正是從利州各縣巡查回來的李世民。

  而今日。

  李世民放棄乘坐馬車,改為騎乘馬匹的方式,趕回龍泉觀。

  說來。

  李世民此次巡查利州各縣,也當屬于李道陵的提醒。

  要不是李道陵希望他李世民前去利州各縣走了走,游一游。

  李世民可真不知道利州的各縣情況如何,更是不知道此時的利州各縣,早已是沒了貧民。

  當然。

  這個貧民,指的是沒有飯吃,沒有衣穿。

  更或者還指吃不飽飯的人,甚至還買不起鹽的人。

  在利州。

  百姓的生活情況,可是有一個很嚴格的評定標準的。

  就好比這貧困戶。

  “主家,過了前面的這個山頭,就可以看到龍泉觀了,主家是不是稍事歇息?”跟隨在李世民身后的王重,怕李世民奔襲久了,身子有些抗不住。

  在這樣的寒凍冬天里快馬奔襲。

  可真不是普通人能抗得住的。

  即便是武將出身的李世民,也著實有些冷。

  反到是王重這么一個先天之境的高手,對于寒冷來說,卻猶如平常一般的了。

  待到了山頭之時,李世民這才扯住韁繩,馬匹停住,“好,那就下馬走了走,正好活動一下,我這身子都有些凍得僵硬了。”

  隨著李世民下了馬匹,其他人也隨之下從馬背上跳了下來。

  一路牽著馬匹,一步一步的往著龍泉村方向而去。

  此時的龍泉村。

  依然過著以往差不多的生活。

  每年。

  利州府衙會派人過來,把錢交給龍泉觀,由著龍泉觀派發一些補償。

  畢竟。

  整個利州都在大發展了。

  可唯獨龍泉村一點變化都沒有,所以只能以發放錢財的方式,對龍泉村進行補償了。

  其實說來。

  當下的龍泉村。

  交給道觀的租子,雖未減少。

  可這補償錢卻是多到他們都籌備著要建新屋子了。

  一年二十貫的補償錢,可以說給每家每戶,都帶去了不少的錢財。

  到如今的龍泉村。

  外嫁的也好,還是嫁進來的也罷,都認為龍泉村才是最好的地方。

  為何?

  因為外嫁的女子,到了別的村子,那可是要除了耕種之外,還要干不少的活計,家中才有這么多的收入。

  而龍泉村卻是不用。

  他們只需要耕種即可,對于別的活計,可以說基本上是沒有的。

  不過。

  龍泉村的村民。

  自打有了每年二十貫的補償錢之后,得了龍泉觀李道陵的指示,到也開始想著要做一些副業。

  就好比這養些雞鴨鵝之類的。

  甚至村中還有不少戶人家都養了豬。

  這也使得龍泉村的村民們,也開始除了耕種之外,多了一些事情。

  而且,也更為熱鬧了起來。

  “大生哥,你又把鴨子趕出去啊?這都下雪了,可不要把鴨子凍死了。”此時,龍泉村中,大生趕著自家的鴨子往著小河而去,高藥站在自家門口。

  大生。

  早已是成了親生了子。

  而且還生了好幾個。

  至于高藥。

  也同樣成了親生了子了。

  “不會的,鴨子要是不沾水,那可就成了旱鴨子了。”大生笑了笑回道。

  “爹,娘說今天要吃鴨子,你趕出去就吃不到鴨子了。”正當大生趕著鴨子之時,大生的小女兒丫丫穿得如笨熊似的跑了過來,嘴里還糯糯的說著話。

  大生瞧著自己女兒跑了過來,趕忙走過去抱了起來,“這鴨子可不能再吃了,咱家還得留著它們給下蛋呢,到時候腌制一些,好給你這個小饞貓吃呢。”

  “嘻嘻,爹最好了。”丫丫得了自己父親的話,一臉的高興。

  高藥站在門口,瞧著大生父女的歡快笑聲,又回頭看了看自己那正捧著一塊不知道啥玩意的傻兒子,坐在地上不知道在玩什么。

  頓時,高藥心中一氣,直接提起來就一巴掌掄在他那兒子的屁股上,“叫你玩,叫你玩,一天天的,傻里傻氣的,也不知道我怎么就生了你這么一個傻兒子。”

  而此時。

  李世民一行人正好已是入了龍泉村。

  聽著村中娃兒笑聲,哭聲,婦人的罵聲,還有勸導聲。

  這讓李世民感覺,這才是他心目中的百姓。

  不久后。

  李世民一行人來到了龍泉觀外。

  隨之王重得了李世民的指示,直接往著龍泉觀內走了進去。

  白天里。

  龍泉觀的大門,絕對是大開的。

  而到了傍晚。

  龍泉觀的大門才會閉上。

  這也是一個傳統。

  說來。

  觀門依著道門的規矩,理應關上的,這也是向世人表示,此地乃是道觀,乃是清修之地之意。

  可對于龍泉觀來說。

  每天天不亮之時,觀門就會打開。

  這已然是成了龍泉觀的傳統了。

  至于道門的規矩,在龍泉觀冒似是行不通的。

  畢竟。

  龍泉觀乃是龍泉村的東家。

  這龍泉村的村民要是有個什么急事,也著實不便。

  所以龍泉觀一直以來都是觀門大開。

  至于這個傳統是從何時起的,估計連李道陵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入了觀內的王重,尋了一位道人后,直接道明說圣上再一次的來了。

  片刻后。

  屋中談話的李道陵和鐘文二人也得了消息。

  “九首,走去迎一迎圣上。”李道陵趕忙起身,叫上鐘文要去迎一迎李世民。

  “師傅,且慢。”鐘文卻是出聲阻止。

  “怎么了?”李道陵有些不明。

  “師傅,你身為李家的長輩,依理他李世民前來拜會,怎可由著長輩前去迎接的道理?如他是以帝王的身份前來,師傅到是需要依著禮制去迎接。可當下他又不是以帝王的身份前來,師傅你身為長輩,又怎可親自迎接?這不是亂了套了嗎?”鐘文心中有些不快的解釋。

  著實。

  李道陵說起來,這輩份比李世民高的不上一點兩點。

  由一個長輩去迎接他李世民,至少鐘文是看不過眼。

  而且。

  不管是道門也好,還是放在當下的世道來說,也不該由著李道陵去迎接一個晚輩的啊。

  而站在一邊的王重,聽著鐘文的話,也明白了鐘文話中之意了,“九首,是我的不對,剛才入觀之時,我就該帶著圣上前來的,那我這就去請圣上入觀。”

  隨著王重離去后,李道陵看了看自己這個弟子,心中甚是滿意。

  李道陵雖說并不注重這些。

  可對于自己弟子唯系自己身份之事,身為師傅的他,斷然是高興的。

  隨后。

  李道陵與鐘文直接到了主殿,靜待著李世民前來了。

  片刻之后。

  王重帶著李世民直直的進入主殿,更是以晚輩之禮,向著李道陵以及鐘文行了晚輩之禮。

  鐘文第一次受到李世民的禮。

  這也使得鐘文覺得李世民到底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

  身為唐國的帝王,說行晚輩禮就行晚輩禮。

  說來也著實讓鐘文有些難以理解。

  李道陵坐在蒲團之上,看著對面的李世民問道:“二郎你再一次的前來龍泉觀,可有何要事啊?”

  李世民看了看李道陵,又看了看鐘文,“太叔祖,二郎上次前來,聽了您的話后,就在利州各縣巡游了一番,見識到了利州各縣情況,真是讓二郎大開眼界啊。”

  “哦?二郎游了利州開了何眼界?”李道陵此時真如一位得道高人一般,看著李世民。

  “回太叔祖,二郎此次前來,一是來認錯的,二是希望九首莫要怪罪于我,以前是二郎的錯,錯怪了九首。二郎以前以為九首是想謀奪我唐國國運,現在想來,當時的二郎是多么的錯誤,差點還釀下了大錯,還請九首看在太叔祖的份上,原諒于我。”李世民此時到也直接,而且還更向鐘文言自己的過錯。

  這話中盡是向鐘文道起歉來了。

  坐于一旁蒲團之上的鐘文,乍一聽還以為李世民這腦袋被門夾了。

  可細想之下,也就明白了李世民為何會這么做了。

  鐘文想著。

  李世民這是真怕自己把這唐國給顛覆了。

  如果換成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向鐘文這么一個小道士認錯的。

  不過。

  再往深里想。

  也就能明白李世民為何會在此時認錯了。

  從中可以看出。

  李世民說是認錯,也是因為有著李道陵在。

  有著李道陵在,那么就能得到鐘文的一個回應,也算是了了他心中的結。

  而這個結,自然是怕鐘文顛覆唐國的國運,更是把鐘文與那前太子一系的人有勾連等等。

  此時有著李道陵在。

  有著這么一個長輩在,一切都像是變得更為簡單了起來了。

  就好比聽了李世民話的李道陵,先是一愣之后,隨即看向自己的弟子,示意自己的弟子表個態。

  反觀此刻的鐘文。

  一直緊盯著李世民瞧著。

  鐘文想從李世民的神情以及眼神之中瞧出一些端倪出來。

  可好半天之后。

  鐘文也沒從李世民的表情,以及神情當中瞧出半天問題,“錯與對不在你,也不在我,我乃是一介草民,雖為道人,但也無資格要求我唐國的圣上認錯,原諒一說又從何說起呢。”

  “九首,我知曉你的本意是希望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安。當時在長安之時,是我的懷疑九首你,所以還請你原諒。”李世民見鐘文這是打太極似的,趕忙再一次的出聲道。

  一邊的李道陵隨即也是向著鐘文說道:“九首,我唐國百姓經數十年的戰亂,已是民不聊生了許多年了,當下好不容易平穩了下來。為師也知道你對于二郎的猜疑不喜,但此時二郎已是認了錯,此事就此作罷如何?”

  李道陵怎么說也是李家的人。

  再加上李道陵也是一個道人,當然是不希望唐國百姓再一次的經受戰亂。

  況且。

  李道陵又是鐘文的師傅,他的話,可以對鐘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夢想島中文    唐朝第一道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