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看了看蘇曉身后的人群,篝火還沒熄滅,但已衰弱了不少,有人在海灘上打起了排球,有人放風箏,也有人在近處的海域潑著水。嬉鬧聲隨風送來,忽遠忽近。
“嗯,想歇一下。”夏至隨意應道。
“要啤酒么?”蘇曉舉了舉自己手里的兩罐啤酒,在夏至身邊坐下。
“我有呢!”夏至也舉起自己的那罐啤酒,順手摳開了拉環。
“給我吧。”蘇曉接過夏至手里那只拉環,連自己手里那一只一起收進了休閑褲口袋里。
夏至點頭稱贊道:“你做事還挺細致的。”
“這是無污染海域啊,不能亂扔任何垃圾。”
“我沒想著亂丟,不過我一般的做法是勾在手指上,喝完再塞進空罐里。反正我不會把垃圾塞自己口袋里。”
蘇曉靦腆地笑了下:“林姨剛才到處找你呢。”
“嗯,她是很熱情的。”夏至又想捉弄一下蘇曉,“你加她侄女qq號了么?”
蘇曉果然又羞赧地低下了頭:“呃…加了…”
夏至嘿嘿笑開了:“都多大了啊你,認識個女孩子還要害羞。”
“嗯…對不起…”
夏至肯定這句“對不起”實際上是蘇曉的口頭禪了:“你再道歉我就真生氣了,你哪里對不起我了?你剛剛讓大家吃芥末的時候怎么不說對不起呢?”
“嗯——我說的就是讓你吃上了芥末這件事。”蘇曉也腦子靈光了一下。
“那行吧…我接受。”夏至五指捏著啤酒罐,朝蘇曉一伸,他也擎著啤酒罐過來碰了一下。
才喝了一口,夏至看到他皺著眉砸了砸嘴,她怪道:“你不會喝酒?”
“…也不是,不大喜歡這味道,太苦了。”
“那你帶兩罐酒來干嘛?”
“…一罐給你喝的,一罐陪你喝的。我不知道你自己也帶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你說的,能一起喝酒的才是朋友。”
“我博客你都看啦?”她沒有這么跟他說過,但她在博客上發的隨筆里有寫過類似的話。對一個沒事喝點小酒寫點無病呻吟的小文的窮酸文人來說,“我看過你的文章”真是套近乎的最好說辭。
“沒有全看,看了大部分吧。我喜歡你寫的文章,看著舒服。”
夏至上下看了看蘇曉:“我沒看過你留言呢。”
“呃…那,我以后留點?我不知道該寫些什么。”
“你怎么真像個初中生那么實誠啊!”夏至哈哈大笑,一般都是別人笑話她實誠的,她總算逮著機會也笑話一趟別人了,“我就隨便說說,反正我寫博客又沒準備有人看。”
“哦…那我還是想想,下次留點評吧。”
“免了,你有那時間,多和林姨的侄女聊聊天。”
“呃,我就是隨便聊聊,我不太會和女孩子打交道。”
“看得出來。”夏至說。
蘇曉做什么事情都很大方得體,唯獨在問起他與女生的交往情況時變得畏畏縮縮,夏至不知自己是受了那淡淡的酒精的鼓勵,還是因著這海邊夜風的清爽,話也變得大膽了:“你很喜歡那個人嗎?”
“呃…誰?”蘇曉下意識地說了句,但從他的表情,夏至知道他清楚自己問的是誰。
“你要是不想說沒有關系。”夏至也理解,畢竟他們可以說是陌生人,她也為自己的多事找著理由,“我這職業病,比較好為人師,也比較愛管閑事。”
“也不是…我覺得你這樣挺好的,讓人…怎么說呢?很有親切感吧…”蘇曉很認真地找著合適的詞語。
“這叫親和力。”夏至見怪不怪,早有人那么評價過她,“所以學生都不怕我,他們把其他的老師當長輩,把我當姐姐,課間有時還會抱著我打鬧。”
蘇曉笑了,不得不說他的笑真的很溫柔:“這樣很好啊。”
“不大好。學生做好了表揚,這沒什么,但小孩子怎么可能什么都做好呢?一批評他們,就不樂意了,他們不喜歡我板著臉對他們說話。角色錯位,讓很多工作不好展開。”
夏至總結了一句不想多說,蘇曉不是業內人,又那么年輕,大概不會喜歡聽她這么絮絮叨叨工作上的煩心事。
“嗯…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還挺想有你這樣的老師。”
夏至相信他是出于真心這么說的,不過還是又碰了碰他的酒罐說:“如果我是你的班主任,現在可能就要沒收你的啤酒了。”
“怎么可能,我成年了呀!”蘇曉嚷道,他也呷了口啤酒,這一口下去沒有之前那一口那么苦澀了,“那個人…你剛才問的,我第一次確認自己很喜歡一個人,原來是那種感覺。”
“初戀?”夏至問道。
蘇曉輕輕一搖頭,低頭盯著手里的啤酒罐:“不算。只是我喜歡他而已。”
“她不喜歡你嗎?”夏至是很驚奇的,還會有女生不喜歡蘇曉?要是自己年輕六歲,大概也會喜歡像他這樣的男孩子,“你表白過嗎?”
蘇曉先是搖頭,又點了點頭:“我想我嚇壞他了吧。高二分班,我們不在同一班上了,一直到畢業都沒有再說過話。”
他的聲音很輕,輕到夏至有點心疼。她豪氣地大手一揮,在他后背上拍了一記:“沒事,不就暗戀不成嘛,你才多大?又不是曾經滄海難為水。聽姐姐一句,多接受一下女孩子們的追求,你很快會發現喜歡過的人也不是那么好。”
蘇曉失笑:“你怎么就知道有人追我呢?”
“因為我眼不瞎啊!弟弟,你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帥嗎?”
“那…確實是有人追過。”
夏至打了個響指:“收多少筐情書了?”
“沒有那么夸張了…就幾封。”
“幾封?”
蘇曉抬眼思索:“我也沒數過啊…”
夏至夸張地叫:“多到記不清你還選不出一個喜歡的?你這眼界是有多高?”
“我沒有!”蘇曉慌忙叫道,“我其實…是覺得,大家沒有感情基礎的,不要隨隨便便耽誤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