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慮那些有的沒的,陸仁炳回到襄陽武林大會小鎮。
現在這個小鎮已經成了武林大會的總部所在,整個小鎮都是武林大會的產業。荊襄之地是九省通衢,將武林大會總部放在這里也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因為陸仁炳,對于武林大會去中心化的設計,類似與武林大會小鎮一樣的基地將會陸陸續續的在各地鋪開。并且沿著海路,在各國開花。
陸仁炳處理了一下,武林大會各地傳來的一些事務,又安排了各機構未來的工作計劃。之后就帶著九陽真經秘籍,又到了獨孤求敗的劍冢。給大雕帶了些酒肉之后。陸仁炳開始正式參悟九陽真經。
九陰真經由內而外,由陰而陽。九陽真經的經脈運行順序,與九陰真經大有不同。由外而內,陽極生陰。
在陸仁炳沒有得到九陽真經之前,是根本無法理解的。為什么同樣的一套經絡,功法不同為什么就能產生完全不同屬性的內力呢?
得到了九陽真經,仔細參悟之后,才恍然大悟。果然還是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太膚淺了。果然道德經才是直指大道的經典。
道德經一個最基礎的思想,就是萬事萬物都分陰陽。之前陸仁炳領悟了魂體圖,魂體也有了虛脈,虛脈和實脈以穴竅相通,就認為虛脈與實脈互為陰陽,肉體與靈魂互為陰陽。但這就是陸仁炳自己思維的誤區了。
陰陽,虛實并不能混為一談。萬物都有陰陽,靈魂也分陰陽,肉體也分陰陽,經脈也分陰陽。實脈看似一體,其實也分陰陽,除了陰脈與陽脈共同作用,才能是人體內達到陰陽平恒。內力從陰脈生便偏向陰柔,從陽脈生便偏陽性。
天下功法不可能將所有經脈都修煉到。總有陰陽不平的地方,便有了各種陰陽比例不同的內力。
這一重要的感悟,讓陸仁炳直接對于內力,對于肉體與靈魂的關系,甚至對于宇宙的認識都上升了一大截。頗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怪不得古人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也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傳說。很多時候,一句真理,擺在你面前,你翻來覆去的背誦,但你并不能真的明白。
非要某一個偶然的契機,你才能恍然大悟,這便是悟性的重要性。
陸仁炳領悟了內力的本質,自己又百脈俱通,所以九陽真經的修行一日千里。短短一年的時間,陸仁炳的九陽真經便修到了九重巔峰,陽極陰生,與九陰真經的內力達到了陰陽平衡。
但是九陽真經的內力與九陰真經的內力并不融合,在經脈丹田中相生相克,循環不息。打個比方來說,就是一副陰陽魚圖融入了陸仁炳的身體經脈之中。
九陰九陽的平衡,帶來一個很大問題,就是趙志敬的這幅身體快承受不住了。這身龐大的內力,全是由身體的精氣轉化來的。所以修煉內功對于,身體營養的消耗是巨大的。適當規模的內力對于身體是有益的。規模過于龐大的內力,就會對肉體形成壓力,普通人的肉身,承受不住內力而崩潰,不是什么稀罕事。
陸仁炳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陰陽魚每運行一次,便會有海量的內力生成,同時便會消耗巨量的精氣。外化起來,變是陸仁炳就得吃大量的肉食。
就這樣,陸仁炳的這具肉身,還是瘦成了一根竹竿,而九陰九陽都具有自動運行的特性,這就有點要命了。
這種功法,肯定還有那些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修性不修命終究一場空。自己靈魂境界已經很高,肉體修行功法也是頂級的,但是二者各行其是,互不干擾。終究還是要放棄肉身嗎?
那自己這具肉身龐大的內力該怎么辦?
不行,還是得去尋找高人,探討交流才行啊。
現在是時候出山,尋找一燈大師了。
回到小鎮,陸仁炳命人取來了,桃源縣的監視報告,知道一燈大師在完成了作為郭靖黃蓉的送藥童子的劇情之后,武功盡復,已經回轉大理天龍寺了。
劇情終于詭異的,回到了原本的路線上。楊康掛了,郭靖去了蒙古跟隨成吉思汗打花剌子模去了,楊過也出生了。
看到這些消息,陸仁炳還是多少長出了一口氣,它還擔心因為自己的原因,楊過被扇沒了呢。
陸仁炳仍然秉持著,不干涉劇情的原則。終于穩住了射雕世界的偏轉程度,使得劇情可以平穩的過度到神雕世界。
陸仁炳估計如果自己在射雕世界太浪的話,估計神雕世界的劇情就會直接被扇沒了。
還好這件事沒有發生。
陸仁炳快馬向天龍寺進發。
陸仁炳第一次來天龍寺,是個初出茅廬的新秀。現在是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俠,事實上的武林盟主,即使天龍寺也要給出最高禮節來迎接陸仁炳,世界就是這么現實。
陸仁炳提前已經讓武林大會大理分會的理事,通知了天龍寺,他要拜訪的消息。他到了大理,休息了一晚之后,攜帶了香油等禮佛用品,前往天龍寺。
禮多人不怪。現在陸仁炳身份不同,天龍寺打開中門迎接,知客長老親自迎接陸仁炳到大殿。
陸仁炳向負責的僧人,捐贈了香油供奉之后,禮拜過佛陀之后,便被邀請到主持房中。
天龍寺主持是個,須發皆白的老僧,陸仁炳對于這些高僧還是很敬重的。天龍寺因為靠近于東南亞和吐蕃,所以佛門偏向于南傳佛教,又受中原禪宗的影響,所以戒律比教特殊。密宗,上座部佛教,禪宗的修行法門在這里詭異的合一了,有很多獨到之處。
陸仁炳才在嵩山,學了幾個月的佛經,現在,來到天龍寺,當然得向高僧請教佛法了。
天龍寺不愧是皇家寺院,僧人多見多識廣,又處于多教派交匯之地。所以這里的僧人,對于佛法的理解與中原有很大不同。
尤其是天龍寺的主持方丈,更是佛法精神,對于觀想,頓悟,肉身修行都有很深的理解。
陸仁炳與他寒暄了幾句之后,便虔心向他請教了很多問題。
本來主持方丈,對于陸仁炳的到來還是很有戒心的。但是隨著佛法的探討,主持發現陸仁炳對與佛法的理解很深。便漸漸放下了戒心,開始認真同陸仁炳辨起經來。
他們談的深入,時間一長,便有其他僧人過來探查情況。接著便被二人的探討所吸引。停下來開始聆聽。時間一久,主持房間里便擠滿了,前來探查情況的僧眾。
二人一直探討了一天一夜,才意猶未盡的停下來。這一場辯經,讓陸仁炳獲得了天龍寺所有僧眾的敬重。最后,他順利的見到了在天龍寺塔林修行的一燈大師。
一燈大師,氣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