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關于侯方域失節探討

夢想島中文    崇禎十五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侯方域向張存仁獻策之事,在清史-張存仁傳中有提及。

  “…存仁聞歸德侯方域才,貽書咨治盜策,方域具以對。存仁用其計,盜悉平。”

  是書信來往,并沒有見面。

  那么用其計,又是什么計呢?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中有明確記載:侯方域向張存仁提了五剿五撫一共十條建議。

  五條剿議是:通剿穴,絕徑路,因糧食,鼓敵愾,散敵援。

  這五條建議都是兩軍交戰所采取的必要方式,沙場老將張存仁不會不知,根本不用侯方域這個后生小子提醒。

  五條撫議是:固根本,昭激勸,簡精銳,信號令,責屯種。

  固根本是嚴防投降的起義軍再反叛,昭激勸是善待投降的起義軍,簡精銳則是從投降者中挑選精兵,其余放歸回鄉,信號令是對回鄉的投降者采取監視措施,責屯種是責令歸鄉的投降者安心耕種。

  老實說,這十條建議,尤其是后五條建議如果明末各地的督撫大人們能夠嚴格執行,就不會有那么多降而復叛的農民軍了。尤其是第三條的簡精銳和第四條的信號令,如果當初熊文燦能夠實施,張獻忠想叛也不敢叛,當然了,財政困窘,朝廷無力安置,也是明末不能執行這五策的重要原因。

  這五條對明末的流賊有用,但對榆園起義軍的用處卻不大。

  因為兩場戰爭的性質完全不同,一個是為了吃飽飯,只要朝廷給恩惠,能活下去,小兵小卒都愿意回家務農,誰也不愿意過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另一個卻是滿清削發令之后,漢人心中無法壓制的憤怒,從而導致的民情大爆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就有說,因此榆園起義軍雖然沒有名將,也沒有有名的大人物,卻依然在三省之地卷起了大風云,張存仁想用侯方域的小恩小惠去瓦解起義軍,幾乎不可能成功、

  這十條建議,看起來冠冕堂皇,其實卻無有大用。

  說這么多,只是想要證明一點,那就是侯方域還是有點軍政之才的。

  “火燒榆林”,“掘黃河以水灌榆園”都是張存仁所為,只因為清史一句模糊不清的話,就把帽子扣到侯方域的頭上,是不負責的,侯方域和張存仁通信是在順治七年,參加科舉是順治八年,水灌榆園也是在順治八年,如果他真獻此毒計,還用參加科舉嗎?清廷完全可以直接任命,而且會大書特書,用侯方域的名氣瓦解漢人的軍心士氣。

再者,順治八年之時,侯方域的好友方以智,黃宗羲,張煌言,閻爾梅正在  南方反抗,閻爾梅甚至南北奔波,為榆園軍的興起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他父親的故友也都在南明小朝廷中勉力支撐,如瞿式耜,金堡等,清廷尚不得人心,南北起事不斷,滿清統治不穩,隨時都有可能被推翻,從常理推斷,侯方域不會真心實意的為張存仁獻策。

  這個鍋,只能是漢奸張存仁的。

  但侯方域失節是毋庸置疑的,從侯方域的遺作中去考察,就知道他對辛卯鄉試一事,痛悔失足,極度的抑郁自恨,他將自己故居改名“壯悔堂”,著壯悔堂文集明志,3年之后,僅僅37歲之時就病逝了。

夢想島中文    崇禎十五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