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尸體被丟棄在一旁的山腳下無人問津,那些都是已經被處理過的尸體。日軍的軍裝不一定會要,但日本人的武裝帶、薄棉衣和腰帶肯定會被八路軍脫下。
隨著尸體越堆越多,那里也沒有戰士愿意待下去,一方面是膈應人,另一方面則是氣味惡心人。
“這要是有個推土機,效率就高很多了。”
八路軍不愿意在這里浪費太多時間,與其花費時間埋葬敵人,還不如省點時間減輕外圍友軍遲滯敵人的壓力。
他們能在這里安安心心地攻打要塞,全靠數量更多的友軍部隊在其他地方與日軍交戰,早一點達到戰役目標,八路軍的傷亡也能小一些。
所以這些日本兵都是被丟到炮坑里面,再隨意揚幾把土草草掩埋就算了。
把最后一個日軍丟到坑里,戰士們拍了拍手掌,趕緊用清水仔細地清洗了一遍,以免沾上晦氣。
“師長他們打完了,我已經聽不到槍聲了。”
看著那些建立在小山上的碉堡,沐陽估算著此戰的傷亡。
雖然新礦區的防御沒有老礦區的完善,但邱蔚的3團沒有自己的25團進攻那么順利,粗略來看他跟自己傷亡應該持平,也是五百人左右。
縱隊主力就難說了,估計傷亡會上千。
其實進攻井陘礦區這種任務只需要一個主力團就能完成,不過軍區討論后認為有充足的繳獲戰利品的時間,因此才給這次行動投入上萬人的兵力。
否則八路軍只需要打開一個突破口后一路放火、爆破,就能讓日本人損失上億元的設備和財富,不需要完全肅清那些躲在據點和炮樓里面的日軍殘兵。
只能說勝利是有代價的。
看著源源不斷的物資從要塞中被運出,指揮員們的心情也隨之好了不少,這一趟總算沒白來。
疾馳兩百里,苦苦匿蹤十數天,就只是為了這一個晚上的勝利!
楊師長看著最后一部車從臨時搭建的木橋上離開,看到沐陽和邱蔚并肩而來,問:“軍區交代的任務完成了嗎?”
兩人眼神交流一陣,決定讓沐陽開口:
“與其說圓滿完成,不如說是超額。”
“超額?此話怎講?”
“我們不但得到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煤礦設備,還有數不清的其他設備,日本人在井陘地區不只是經營煤礦,還設了武器工廠和戰車工廠,雖然不具備生產功能,但卻有不俗的維修能力。”
“然后呢?”
“我們把它們運回根據地,相信劉部長見到那么多設備后會非常高興!”
“劉部長?哦,記起來了,軍工部的劉再生同志…那是好事啊,那么多損毀的槍炮,能修好一半我就很滿足了。”
師長看到戰士們每人都背著長槍短炮,差點笑得合不攏嘴。
“我得到消息,晉察冀沒有拿下首戰大勝,被120師拿去了,不過也沒關系,我們的戰果更豐富、更驚人!回去得好好獎賞我們的戰士!”
對各團各營的戰功作了一個初步認可之后,師長拿出了自己在開戰后收到的所有電報,將其交給在場所有指揮員查閱。
“你們看看吧。”
沐陽立刻來了精神,他可是最喜歡看這種文件。
幾分鐘后,所有干部都看完了資料,對左路縱隊…也就是楊成武縱隊的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這是一分區的老規矩,所有團級干部都得對軍分區的情況有一個基本了解。
“一團和二團功勞也不小,石門的日軍已經被打得動彈不得,這才有我們的勝利。”
“是,石門離我們僅有三十公里,日本人開車順著鐵路線過來也不用半小時,這要是給鬼子援兵影響了我們攻堅,這仗肯定得拖好幾天。”
確實,雖然八路軍人多,可一個晚上攻下一個防御設施完善、由日軍一個聯隊駐守的大礦區,還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但楊師長卻對一團和二團的表現不滿意。
原因是一團和二團雖然完成了遲滯敵軍的任務,卻幾乎沒有太多的收獲,戰報上只有一些鐵軌和銅線的繳獲。
跟進攻礦區的繳獲比起來,一團二團得到的僅僅就是一些破銅爛鐵。
而且完成的任務也只是恰好完成,可既然如此,他為什么不把這個任務交給游擊大隊去完成呢?游擊隊也能很好地遲滯日軍的主力呢…
看來新的團干部對部隊的工作還是有些忽視了…另一方面,他這個司令員也不習慣這些新上來的同志。
“你們中毒人數不多吧?”
暫時把此事埋在心底,楊成武關心起部隊的傷亡。
“不多。”
“還好。”
沐陽和邱蔚都沒什么問題,主要還是準備得還算充分。不過下一次戰斗就沒那么奢侈了,因為防毒面具快用光了。
不過沐陽心里已經在計劃籌建活性炭廠,他是懂化學的人,如果有軍工部支持,他完全可以用陜北晉北當地特有的土窯子用土法把活性炭制出來。
這并不困難,活性炭的原料就是植物,這種原料在邊區是用不完的。
八路軍缺少的,只是技術工人和工藝罷了。
這在國統區自然不是問題,卻是絆倒八路軍發展的巨大障礙。
“那正常傷亡呢?”
“我倆交換過意見,傷亡都在五百人左右浮動。”
“五百人?那還能接受,我們的戰士可都是打仗的好手,讓他們保持戰斗力才是我們立足的根本!”
楊師長松了口氣。
“好,走吧,趕緊離開礦區,我們找個安全的地方開會。”
“司令員,我們去哪?”
“阜平不能回了,路上估計會有日軍大部隊等我們…我們去孟縣!軍區司令部已經搬到那邊了。”
“正好,路上也跟你們兩個說件事。”
“是!”
沐陽和邱蔚再次相視一眼,讀懂了師長的意思。
要他們單獨過來談,估計是要討論的就不是軍務和政務,而是人事方面的變動。
“來,上馬!”
楊成武沒有選擇步行,而相較于坐車,他更喜歡騎馬。
三人都是南方人,但若論騎乘技術,可不比當地的大漢要弱多少。
請:m.123w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