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九十七章 追擊金人

  兩個皇帝各自騎著一匹黑色戰馬,跟隨漢軍一同行動,出城圍堵金兵。

  金兵開始北逃,漢軍想要將其堵在黃河以南。

  姚友仲、張叔夜等受到漢軍諸侯信任的宋軍將領接手開封城,重整防務。

  宋軍和保甲民兵因為獲勝,士氣大漲,擁有與金兵作戰的信心,而且沒了皇帝和一群大臣礙手礙腳,姚友仲、張叔夜等人發揮反而更加出色。

  “兩位陛下呢?”

  “天兵天將挾裹陛下出城追擊金兵去了。”

  “兩位陛下,他們怎么可能會打仗…”

  一群宋臣面面相覷,他們的兩個皇帝陛下,書法和繪畫倒還行,什么時候有能力去和金兵打仗了?

  “金兵北遁,有些蹊蹺。去年金兵攻打太原,足足圍困了九個月。他們兵臨汴京,不會如此輕易離開。”

  張叔率領士兵和平民收拾破碎的山河,開封城的外城被焚毀大半。

  一只黑色的戰鷹在空中盤旋,追蹤金兵的行軍路線。

  完顏宗望看到盤旋的戰鷹:“那一只鷹,它在窺視我們的行蹤。兵分兩路,在滑州集結。每一路兵馬又分兵兩路,迷惑戰鷹。命令留在關中一帶的士兵,向太原撤退。”

  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各自率領一部分兵馬,分兵并進。

  戰鷹簡單的頭腦無法分辨金兵的戰術,于是返回。

  “金兵似乎分兵了,一只戰鷹無法進行追擊。”

  圣女貞德接替花木蘭的位置,撫摸戰鷹柔順的羽翼。

  “派出兩三只戰鷹,同時進行追蹤,我們也兵分兩路。但一定要小心。”楚天手中打開一張粗略的地圖:“金兵極有可能會從滑州的李固渡,渡過黃河,逃到河北,然后沿途北上。還有一條可能的路線是經濮陽、大名府北逃。”

  明關勒住一匹高頭大馬,手持一把一丈二尺長的雙鉤槍,身高一米九的明關算是玩家里武力最高的幾個人之一。

  明關說道:“李固渡北部是黎陽和相州,當地也許有一支宋兵在活動,同時有不少金兵。宗澤此時應該在濮陽,而趙構在大名府。金兵走滑州、至相州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不排除金兵會兵分兩路的做法。宗澤和趙構想要擋住強化后的金兵,可能性幾乎是零。”

  老秦湊過來:“我們兵分兩路,一路追完顏宗望、一路追完顏宗翰。”

  漢帝國的諸侯們很快拼湊起來,分成兩路并進,分別追殺兩路金兵。其中一路,以楚天、霍安、銅雀、孫堅、胡馬、沐珂、徐鳳年等諸侯為主力,另外一路以老秦、明關、說唐、趙龍、劉備、田齊、王德發等諸侯為主力。

  他們都沒有帶上宋軍,而是留下宋軍守開封,防止金國騎兵來個大迂回,然后攻陷開封。在關中,還有兩個可怕的金國統帥,完顏希尹、完顏婁室的兵馬,在阻擋宋國的西軍。

  不過金國騎兵面對漢軍的追殺,想要回頭襲擊開封,難度極大。

  楚天追擊的一路金兵是完顏宗望的東路軍,而老秦和明關追擊的一路金兵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

  “兩個宋帝,我們該如何瓜分?”

  “一路帶走一個,說不定他們身為皇帝,御駕親征,有特殊的加成。”

  楚天要走宋徽宗,而老秦他們綁走宋欽宗,帶著兩個皇帝追殺金兵。

  宋徽宗大有來頭,創瘦金體、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重用蔡京、童貫,統治的最后幾年,爆發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金兵南下,在病重后,不得已將皇位傳給宋欽宗。此時宋徽宗的身體好轉,不過強行御駕親征,經過一番顛簸,上吐下瀉,不復才子皇帝的氣度。

  宋徽宗與南唐國主李煜相似,都以藝術見長,但都不是當皇帝那塊料。

  “孫文臺,合肥好打嗎?”

  楚天在追擊金兵途中,與其他諸侯交談。

  孫堅被分到了他這一隊,楚天向其提起合肥之戰。

  孫堅在合肥之戰遇到守將張遼,以及支援合肥的楊家將和李廣,吃了個悶虧,聽到楚天主動提及合肥之戰,臉色不善。

  楚天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這位應該就是孫伯符了,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生子當如孫伯符啊。”

  楚天一陣感慨。

  如果他的兒子成長起來,有孫策這樣的屬性,楚天確實會相當滿意。

  孫策作為江東小霸王,武力達到巔峰以后,至少與太史慈不相上下,統帥兵馬打仗的能力應該強于太史慈。

  孫堅見楚天盯著自己的兒子孫策,怎么覺得楚天不懷好意,想要將自己的兒子給拐走?

  “楚子謀,合肥之仇,他日再報。”

  孫堅也是一個不會輕易服輸的諸侯,他見楚天有意挑起合肥之戰的話題,于是出言反駁。

  年輕的孫策看向楚天時,戰意昂然。

  在孫策看來,如果想要超過父親孫堅,那么就要擊敗讓孫堅受挫的敵人,才能證明他的勇敢。

  “楚子謀,你想要拉攏我的義兄?”

  銅雀對楚天也不十分放心。

  老實說,他不怎么愿意和楚天一隊,畢竟不久前兩個人在合肥還打了一仗。

  雖說消耗的主要是孫堅從長沙帶來的本部兵馬,但銅雀也派了一隊援軍過去,而且還無法拿下合肥,江東始終受到威脅。

  “咳咳,哪有的事…”

  楚天當然有想過挖銅雀的墻角,將孫堅拉攏到自己的陣營。

  被銅雀識破以后,楚天這才打消念頭。

  “義弟在我危難之時收留于我,我定然不會背叛義弟,哪怕是死,絕不反悔。”

  孫堅與銅雀的關系似乎不錯。

  楚天也和一群本土的武將關系尚可,只不過是糜芳…

  “天山以北的蒙古騎兵,對天山的攻勢是否急切?”

  楚天在孫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于是轉頭向霍安詢問西域之事。

  看似西域與中原隔著萬里,并不無干系,但實際上不然。首先,西域也是東漢區的勢力范圍,寸土必爭,其次,西域被蒙古騎兵占領,整個東亞會陷入蒙古帝國的包圍,遼東、漠南、涼州、西域都會遭到蒙古騎兵的威脅,蒙古騎兵可以從四個方向大舉進攻,或者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霍安的存在很重要。如果換另一個人守西域,那么蒙古騎兵很有可能已經攻下西域。霍安擁有的武將霍去病與蒙古騎兵交鋒,才能相持平。

  “蒙古帝國大約有兩百多萬人口遷徙到天山一帶,賴著不走,又暗中勾結西域諸國,想要令西域諸國背叛于我。我已令主簿王玄策,斬殺心懷鬼胎的西域諸國國王。我經營多年的西域,豈是蒙古騎兵可以插手的?”

  從霍安的回答看來,蒙古帝國在對西域進行滲透,想要攻下西域和中亞。

  霍安敢向中亞宣戰,自然有他的底氣所在,他將西域三十六國整合,人口千萬,遷徙到天山以北的蒙古帝國人口只有兩百萬。

  冷兵器時代,人口可以決定很多東西,因此從紙面數據比較,霍安沒有理由害怕蒙古騎兵。

  來自南蠻的領主沐珂拆臺:“別聽他吹牛。他在天山以北和蒙古帝國的速不臺、木華黎交戰,險些戰敗。如果不是霍去病、陳湯等人苦苦支撐,蒙古帝國也有自己的史詩戰役,或許天山以北已經徹底被蒙古騎兵占領。”

  霍安急道:“珂珂…”

  沐珂仍然直言不諱,完全不給霍安面子:“讓大家知道西域的局勢,對漢帝國而言更加有利,現在可不是逞英雄主義的時候。我們漢帝國相對于西方的優勢,不正是集體主義?”

  霍安無奈地聳肩:“蒙古帝國在上次國戰俘虜了一批西方的工匠、還有西亞的工匠。你們應該知道,古代阿拉伯、波斯、西方也有不小的工程成就。比如阿拉伯人的配重投石機,熱那亞的十字弩…我不知道蒙古帝國到底從中掌握了什么技術。而且蒙古帝國的動員率很高,所以我還是吃了一點小虧。”

  楚天一行人的表情低沉。

  蒙古帝國大概十個人可以抽出一個合格的戰士,甚至八個人就可以出一兵。天山以北的蒙古部落,可以組建二十萬人的騎兵大軍,聽上去駭人聽聞。

  但這是真實的情況。蒙古帝國就是憑借少量的人口,征服廣闊的土地。

  遼國、金國在巔峰時,本部人口其實也非常稀少。

  農耕文明做不到十個人出一個兵。

  戰國時期的幾十萬大軍,沒有嚴格的兵農分離,算上運糧的老幼青壯,才有那樣的規模。

  到了漢末,實際上交戰的規模都很少超過十萬。

  漢武帝討伐匈奴,動用十余萬騎兵,后方要用幾十萬步兵、農夫運輸糧草,可想而知,對于農耕文明而言,戰爭成本極其高昂。

  如果按照戰國的計算方式,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漠北之戰,漢武帝至少出兵六十萬。實際作戰的職業士兵,還是衛青、霍去病的十余萬人。

  霍安的西域領土,有部分是游牧文明,但也有農耕文明。西域的綠洲、伊犁河谷、大宛國,適合種植糧食。

  面對純粹的游牧部落,霍安還是有些吃力。

  特別是西域,幾乎無險可擋。

  “如果西域真的告急,漢帝國內部可以停下戰爭,開放西域和漠南的傳送陣,進攻蒙古帝國,將漠北并入版圖。”

  楚天提出了在緊急情況下,所有諸侯聯手,收復漠北。

  “到時再說吧,西域不是那么容易被蒙古帝國吞并的。”

  霍安眼神堅定。

  一群諸侯向北行軍,而他們追擊的完顏宗望,正在途中部署。

  “兀術,你率領鐵浮屠,前往李固渡搜集船只渡河。”

  “完顏昌,你率領奚六路軍以及投降的宋軍斷后。”

  完顏宗望將金兀術派往北邊,以及副將完顏昌斷后,爭取將漢軍引到滑州的李固渡,與完顏宗翰對漢軍進行合圍和殲滅。

  同時,完顏宗望搜集船只,做好戰事不利,退到黃河以北的打算。

  另外一邊,赳赳老秦等漢軍諸侯追擊金兵的西路軍。

  金兀術此次帶了六千鐵浮屠南下,在開封城中陣亡數百騎,金兀術將兩千鐵浮屠交給西路軍的主帥完顏宗翰,身邊只有三千余鐵浮屠。

  鐵浮屠經過系統加成,各種屬性與楚天加成的九階玄甲騎兵相差無幾,甚至更強。

  這是金軍最令人恐懼的兵種。

  “銀術可,你率領主力北上。我親自率領兩千鐵浮屠、五千拐子馬,埋伏于此片樹林之中。待敵人全部經過以后,再從樹林中出來,突擊敵陣。你再返回廝殺,擊敗敵軍。”

  完顏宗翰將西路軍大部隊交給完顏銀術可,進行伏兵。

  完顏銀術可說道:“敵人之中有謀士,容易看破伏兵。”

  完顏宗翰眼神有殺機:“這正是我所擔心之事,所以我伏兵之處遠離官道,再從后方進行迂回奔襲,可得全功。夜間出兵,戰鷹難以察覺。”

夢想島中文    網游之全民領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