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這一步還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不要說克倫威爾了,就連李信都想不到他敢這么干。
所以當克倫威爾從西海岸一路追趕的時候,查理一世從諾丁漢殺出,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從諾丁漢殺到納西比,查理一世的神情復雜,上一次就是在這里戰敗,然后一路北逃,今天他又從這里殺了回來,議會從牛津匆匆調集了四個陸軍團二千四百人企圖沿河布防對查理一世進行堵截。
納西比戰役成就了一個后世著名的民諺,‘少了一個鐵釘,松了一個馬掌,折了一個馬腿,摔倒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國家‘。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納西比,主角就是查理一世,李信覺得這是在往查理一世臉上貼金了,實際上把問題歸結給馬掌還不如說是查理一世自己選擇的逃跑。
現在大烏斯河對岸,議會軍兩千四百人嚴陣以待,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只要阻止查理一世渡河,然后等待議會軍主力回援即可。
但是對于查理一世來說要是不能快速渡河,那么就無法完成襲擊倫敦的計劃,實際上查理一世的計劃已經失敗了,不說倫敦怎么樣,現在河對岸的兵力就跟他相當。
就算對方不沿河布防,直接跟查理一世正面決戰,查理一世也未必打得過,現在基本上就相當于把查理一世拿捏的死死的。
大家心里壓力都很大,唯有查理一世心里沒有一點數,還在跟那些貴族們商量打贏之后怎么處置這些反叛的議員。
其實查理一世也很苦悶,他也不想跟這些人在這瞎扯,關鍵是要是要是不安撫一下這幫人,搞不好明天一早他就成孤家寡人了。
李信可不管這個,現在查理一世倒是打算明天搶灘登陸決死一搏,但是李信可不敢,也不想,他需要查理一世這一桿破旗才能讓他在這里的行動名正言順不是。
當查理一絲開始動員準備進攻的時候,李信則在上游尋找渡口準備船只,預備退路。
所以當查理一世邀請李信一同進攻對岸的議會軍的時候,李信一口回絕,這不是打仗,這是送死。
第二天等不及的查理一世直接用匆匆忙忙搜集的船只殺向對岸。
李信站在對岸看著,這簡直跟送死沒有區別,李信有些迷了,你好歹搞一個偷偷渡河兩面夾擊啊!這樣或許還有一線勝機不是。
不過這些歐羅巴人作戰好像不帶腦子,況且就這么大一片地方,想要搞什么戰略戰術啥的還真的有點困難。
不管別人成功不成功,昨晚李信的護衛隊已經找到船只,但是壞消息也來了,北面和伯明翰防線議會的援軍已經包圍過來,最遲三天就要完成包圍。
好消息是按照這個打法查理一世好像撐不過三天就會戰敗。
果然上午組織了三次登岸都沒有成功還損失了數百人之后,查理一世才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軍隊真的已經不是當初的精銳。
李信給他講了一個華夏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例士氣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告訴他,你的軍隊三次失利之后已經喪失了銳氣。
況且這個時候敵人援軍將至,你繼續守在這里只有死路,不如再次進入山林,等待時機。
查理一世顯然不這么認為,他覺得既然這里渡河不便,那么他可以繼續往上游尋找水淺的地方渡河。
李信徹底的不想管對方了,準備坐看對方再次戰敗。
果然查理一世往上走,從伯明翰支援的兩個團也跟議會軍匯合了,議會軍從兩千四變成了三千六。
取得人數優勢的議會軍已經不滿足于防守,他們開始沿河兩岸追擊,打算一舉擊潰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覺得對方沿著河流兩岸布防這明顯就是送菜的昏招,把優勢兵力分布兩岸,這邊只有一千八對岸也是一千八,哪一方都沒有自己的兵力多。
反敗為勝的機會到了!查理一世再次回軍作戰,顯然查理一世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沒有快速的擊潰對方,而對方對岸的支援兵力源源不斷的時候,對方渡河成功了。
查理一世的新招募軍隊再次被擊潰,再一次眼巴巴的看著李信的時候,李信冷笑著看他:“你失去了翻盤的底牌,以后該怎么辦?去往威爾士的道路也被封鎖,你該怎么辦?”
盡管李信對查理一世非常不滿,但是該救還是得救,好在潰逃的路上,大明護衛隊都是從海上來的,武裝泅渡問題不大,關鍵問題就是怎么堅持到天黑。
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多次追兵都被李信的護衛軍擊潰,然后收攏了三百多潰兵之后,李信決定不等了,直接下午就泅渡,現在不跑他們可能在天黑前就被追上。
選了一個地方李信不在猶豫,大家一趟一趟的把裝備彈藥食物運送到對岸,剛游了兩個來回,大股的議會追擊軍就到了。
李信只能帶著殘缺的隊伍,和少量的物資逃離。好在查理一世被提前運送到了對岸。
就這樣一路晝伏夜出,在不少人以為他們會前往威爾士的是時候,他們一路南下,來到了普利茅斯。
查理一世告訴李信,這里還有忠于王室的臣民在等著他,結果李信帶著人到這才發現,這里已經掛上了議會旗。
依靠手上的三百人,進攻一座城堡,除非出現奇跡,否則根本就不可能,李信憂慮的望著海面,如果實在不行,只能找一個漁港讓艦隊先登岸卸下一部分支援部隊在進攻了。
查理一世現在已經徹底放棄了,他已經想流亡去歐羅巴大陸找某位表親接濟一下,這英格蘭他是一天都不想待著了。
當然如果能借此前往大明看看這個實際上最繁華的國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能夠說動大明皇帝出兵幫他復國,那么就更好再好了,想想對方的海軍填滿海洋,對方的陸軍有三百萬之多。
這是多么恐怖多么偉大的數字,只可惜,身邊這位李信一點帶走他的意思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