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一章真正的挑戰

夢想島中文    統計大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朱慈烺收到兵變平息的詳細報告的時候,沉默了好長時間,李若璉不知道朱慈烺在思考什么。

  但是肯定又是一件大事,太子總是能從這一個個事情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朱慈烺收回目光淡淡的問了一句:“所以,為什么派出去這么多錦衣衛,怎么還是有這種克扣軍餉的事情發生?”

  李若璉沉默了一會:“寧夏衛那邊咱們南鎮府司一直沒有關注,咱們的力量都放在河套去了。

  整個陜西當初咱們也只派了一個小旗,而且大多在嘉峪關外活動。

  而新成立的緹騎司并不負責情報工作。”

  朱慈烺抖了抖手里的情報:“不負責情報工作?這不是做的很好么!”

  朱慈烺敲了敲桌子:“命令錦衣衛緹騎司配合統計司對全國衛所克扣軍餉的事情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同時把這件事登上皇明民報。”

  朱慈烺想了一下最后還是沒有把情報直接遞給崇禎:“把這個情報送到東廠方督公手里,告訴他,錦衣衛明天會把情報上奏。”

  這事方正化未必知情,而且就算是他的人,也扳不倒他,扳倒也沒有啥用,目前錦衣衛跟東廠關系處的還不錯。

  沒必要為了這種小事跟對方結仇,所以朱慈烺選擇了示好。

  軍餉克扣的問題還在,更不要說那些吃空餉的問題了,軍隊的問題很多很大,改革的事情任重而道遠。

  朱慈烺最近一直關心著機床的問題,隨著工業生產從作坊式到工廠化的轉變,對于器械的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細。

  但是因為關注較少,現在機床還停留在第一代手工機床的階段,大部分零件還是以木質為主。

  就例如刻畫膛線這種事情,其實原理很簡單,最原始的工藝就是卡住銃管,然后另一頭用一根跟銃管內徑相當的鐵棒。

  套進去之后在鐵棒上裝上削切的刀頭,鐵棒固定在一個有槽的木頭上,木頭的槽跟要削切的銃管弧度一樣的。

  拉動木頭,木頭順著槽旋轉,帶動鐵棒旋轉,刀頭拉過銃管一點點的磨出來的膛線。

  沒錯膛線就是這樣拉出來,然后不停換刀片一點點磨,磨出來銃管。

  這個技術,大明也能做,但是膛線基本上就是一槍一線了,想要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不是規定膛線的問題。

  而是要規定機床的尺寸,只有機床的尺寸一樣,才能削切出一樣粗細的銃管,然后刻畫出一樣的膛線。

  等火銃里所有的零件都標準話之后,才能談后裝槍,后裝槍不是靠工匠的技術敲敲打打就行的。

  那是整個工業的進步還有化學的進步,科技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強行推進,那只能是工藝品。

  除了軍火工業之外,還有民用工業也需要,例如一直還在研發的紡織機械,那東西現在雖然還沒有進入實用階段。

  但是一旦實用之后,那些東西都需要機床去加工。

  隨著生產向著規模化推進,朱慈烺終于想起機床是所有工業的母機的話。

  所以朱慈烺最近開始完善第一代機床,開始生產第二代機床。

  在朱慈烺理解的第二代機床,那就是用機械生產機械,用機床生產的機床。

  第一代機床都是手工敲敲打打加工的,精細度自然不高,而且各種零件好沒有標準化。

  但是從第二代開始,零件標準化,各種配件也都精細話,這樣生產出來的機床才具備工業機床該有的模樣。

  除了用機床加工機床之外,第二個改變就是所以零件都用鋼鐵代替。

  這個工作很復雜,朱慈烺打算集中一百個工匠用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三年里還會不斷的投入新的學徒和專業人員。

  至于朱慈烺本人,對于機械這方面還真的不擅長,只能給一個研究方向,剩下的就是設定獎賞。

  然后機床研究一下子從一個十個人的小項目,一下子變成了幾百人參加的重點項目。

  相反應為機床研究的滯后,朱慈烺直接從紡織研究項目、后裝槍項目、蒸汽機項目、鐘表項目等幾個需要機床支持的項目里抽調了大批人來完善機床。

  這幾個項目也變成了二級項目,縮減了人員,縮減了經費,縮減了研究權重。

  朱慈烺繞了一大圈才發現,還是要搞好基礎科技研究,想要拔苗助長,突擊發展,那往往事與愿違。

  那么基礎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持,也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從去年開始,朱慈烺就采取了聘請歐羅巴外教,加上依靠自身的知識進行培養。

  這個時代工匠的賤籍問題不能解決,那么學習工業知識的就只能是工匠的后人,所以這種工匠學校并沒有引起什么社會關注。

  不過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需要時間,一年的時間,這些孩子加減乘除都還沒有使用熟練,你指望他們能研究機床?

  而那些工匠則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先實踐后學習,挑自己能用到的學,有空了在學。

  綜合起來說,這一年多的時間,朱慈烺先后建立了醫學院,講武堂還有工業學校三類學堂培養人才。

  雖然一切都剛剛起步,但是一切也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好在開局不錯,通過這一年多的折騰大明終于緩過來一口氣。

  其實相比對建奴的戰爭勝利,朱慈烺覺得自己最大的功勞應該是穩住了大明國內的局勢。

  哪怕是到了大明的最后時刻,依舊是李自成進了京城才導致大明的滅亡,所以朱慈烺覺得自己對內的功勞應該比起對外更大。

  可惜這個人大部分人都沒有看到。

  但是對內部的穩定,依靠的是巨量的財力投入,而財富的主要來源是抄家,這種不能持久的收入。

  所以對朱慈烺來說,今年最大的挑戰不是建奴和高麗的戰爭,畢竟這一戰危及不到大明的根本。

  對于朱慈烺來說今年最大的挑戰是夏糧收購,北方的新糧食種植在推廣,新糧食中除了玉米曬干之后容易儲存。

  土豆和紅薯儲存難度都很大,淀粉的生產加工和食用,這事一個復雜的事情,就算想讓大明百姓都吃上窩窩頭,那紅薯也要加工成紅薯面不是。

夢想島中文    統計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