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崇禎一副如喪考妣洪阿九也不知道自己說錯了啥:“也不是都這樣,要回你家有親戚考上功名或者當官,那也能省掉皇糧。”
聽到這個崇禎臉色才稍微好一點,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應該是考上功名免自己的糧稅和徭役吧?怎么親戚也能收益?”
洪阿九羨慕的說道:“話雖然這么說,但是只要親戚有人考了功名,大家都會把地投獻到他的名下,給他分一點錢糧,大家也能少交一點。”
崇禎嗯了一聲:“雖有變通但是也無不可。”
朱慈烺知道事情可沒有那么簡單當即問道:“那要是考上功名豈不是白得那么多地?一個人能得多少呀?”
洪阿九撓撓頭:“這個俺可不清楚,但是俺們鄰村有一個秀才投效給他的地有幾百畝吧,聽說吳村的吳舉人能得幾千畝呢,俺們沒有那個福氣,也不懂。”
崇禎驚訝的問道:“朝廷規定秀才免五十畝糧稅?哪來的幾百畝?”
洪阿九擺擺手:“大家都這樣,官府也不管,他們都是老爺,將來都是要當官的,官官相護唄,不過要是哪里有人考上功名鄉鄰就要倒霉了。”
崇禎奇怪的問道:“為何會這么說?”
洪阿九掰著手算:“要是考上功名他家和他親戚的地都不用交稅了,但是官老爺還要收夠那個數目,不就要分攤到其他人身上。不是有人唱個歌謠么‘秀才考,鄰里跑。舉人中,鄉鄰空。進士得,全縣躲。’”
朱慈烺無語的看著崇禎變幻不定的臉色,這些對崇禎的沖擊太大了,朱慈烺問洪阿九:“那你在你們村算中人之家吧?你們村有多少戶人家?能吃飽飯的有幾家人呢?”
洪阿九思考了一下:“我們村有一百多戶人,吃飽的應該有七八戶吧,他們自己有一點地,種點菜和糧食賣到京城,像我們這樣租地的農閑時在找些零活還能吃個半飽,吃不飽的少只有幾戶吧,畢竟是天子腳下,只要肯賣力氣還是能吃上飯的。”
這話崇禎聽著滿意,朱慈烺對于洪阿九的話不太認同,剛想說話,洪阿九的孩子跑過來:“爹,娘說能吃飯了。”
洪阿九聽罷哈哈一笑:“你們等著,我給你們端飯去。”
農村吃飯很少上桌,一人一碗有飯有菜找個墻角蹲著聊天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所以洪阿久把飯端上來一碗小米野菜粥,一個高粱饃饃。
崇禎接過之后看著黑紅相間的饃饃一時不知道怎么下嘴。朱慈烺還是小孩,跟其他幾個孩子一起趴在桌子上吃,咬了一口,雖然難吃但是還沒有到不能下咽的地步,喝了一口小米粥,也是淡的。
這還真是粗茶淡飯,看著崇禎一臉糾結的喝著小米粥,即使當年當信王不受魏忠賢待見的時候,他也不至于靠雜糧充饑。
吃完飯朱慈烺跟著崇禎告辭,崇禎默默的走在路上,走了很久才問朱慈烺:“我大明普通之家生活竟然如此困苦?”
朱慈烺搖搖頭:“父皇,恐怕情況沒有那么樂觀,京城畢竟是天子腳下,大家即使糧食收成不好,只要近城找點活干還是能養家糊口的,但是其余地區的百姓生活如何還要調查一下才知道。”
崇禎默默點點頭,奇怪的問道:“烺兒,為何你做的事,看到的問題都跟別人不同?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朱慈烺驕傲的仰起脖子;“我讀書時書上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王陽明又說格物致知,同理之心,又加上孩兒精通算學自然想到用更多算學的方法來看待問題,所以才跟大家看東西的方式有點區別。”
崇禎接受了這個解釋,看了看村子里的布局問道:“皇兒,咱們還繼續看么?”
朱慈烺嗯了一聲:“咱們在看幾家貧困戶,看看他們家里為啥貧困,什么原因讓他一直貧困,若是持續下去多久他們會成為流民。有了這些數據咱們就可以知道怎么避免流民越來越多了。”
崇禎聽著非常有道理,以前他怎么沒想到這些問題呢,連忙帶著朱慈烺想挨個去問,第一戶因為母親生病借了高利貸,利滾利越來越多,朱慈烺跟他算過要是持續下去估計不用三年他連最低利息都還不起,只能逃跑。
第二戶人家沒有人,跟鄰居了解這人是一個懶漢,平時好吃懶做,干一些偷雞摸狗吃喝嫖賭的勾當,屬于窮了活該型。不過這種人也是最危險的,最容易被錢財誘惑而鋌而走險,是社會最不安定的因素。
第三戶是因為男人生病,第四戶是死了男人缺少勞動力。第五戶是孩子太多,六個孩子壓力太大…
一番統計下來崇禎算是徹底漲見識了,今天他看到的大明跟他平時聽到的大明一點都不一樣,原來書上說的體察民間疾苦是這樣體察的。
回去的路上朱慈烺又讓駱養性按照他的要求進行全國調查,錦衣衛不就是打探消息的么,也算人盡其才了。
崇禎看著朱慈烺在馬車上來來回回的計算,奇怪的問道:“皇兒今天有什么收獲?”
朱慈烺抬頭說道:“收獲很多啊,父皇可想過軍戶逃亡問題?”
這些事情崇禎確實沒有想過的,例如朱慈烺僅僅簡單的計算一下:“大明有軍戶兩百萬戶,每家有1人出逃則實際出逃二百萬人,若是這些人參加流民動亂,稍加訓練戰力強過普通百姓很多,且此類人中多有工匠,如此流寇豈不是得到大明兵器制造之法?”
崇禎愣了一下,沉吟了半天問道:“該當如何?”
朱慈烺想了一下說道:“人已經跑了后悔已經于事無補,可聚集天下巧匠研制新的火器,例如西洋人的紅衣大炮,秘魯銃等,只有官軍掌握更強大的火器才不會被農民軍所乘。”
崇禎心里還在猶豫,朱慈烺接著說道:“而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叛逃不僅帶走了大量的紅衣大炮還帶走了制造火炮的工匠無數,近幾年,建奴火器已經有超越大明之趨勢,已經到了非革新不能破建虜的地步。”
崇禎嗯了一聲:“朕會命工部招巧匠督辦此事。”
朱慈烺趁機說道:“父皇,工部人浮于事,儒生往往不懂百工之事,還常言奇技淫巧非圣王之道,若是只交給他們怕不能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