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剛剛解圍,擠壓到快要爆炸的各種需求需要滿足,金兵雖然退了,可是秩序還沒有恢復,另外人心的安全感也沒有恢復,畸形的物價也讓大量商人擁有雇傭綱隊運輸的動力,因為只要有貨,不愁買家,現在需要的是將貨物安全的帶到揚州,成本被擠到了第二考量。
因此揚州剛剛恢復的武裝押運生意正是最火爆的時候,許多商人甚至愿意預付很高比例的定金,一些綱隊拿著定金,繼續招人、采購軍火、擴大生意,最先紅火起來的,就是他們這個行當。
李慢侯顧及不到這些情況,他現在最急于考慮的,是權力問題。
一大幫子軍官開會。
“頭功呢,當屬單穿。大家有沒有意見?”
一切操作,安排,執行,主要是步兵的犧牲,而指揮官就是單穿。
所有人都沒有意見,這場仗的主角不是騎兵,就是那些不怕死,把命壓在鐵浮屠面前的步兵,單穿雖然沒有親臨前線,只是坐鎮城墻上指揮,他是步兵統制,功勞就該是他的。
“次功呢,歸孫謀。”
孫謀帶重騎擊垮女真拐子馬,這才讓女真人不得不投入鐵浮屠決戰。論起來,騎兵中最大功勞其實是那些契丹騎兵的,可他們跟李慢侯不是一個組織,他們不需要功勞,也不會被請來開會。當然他們的表現,李慢侯會匯報給高層,讓高層參考制定如何利用戰場上降服契丹人的方式。歷史上,南宋小朝廷面對俘虜的女真、契丹人很寬容,一開始對女真人是直接殺掉,契丹人和燕云漢人則是養起來,作為仁義的象征,后來女真人也不殺了,給一個虛頭小官,在杭州養著。這顯然沒有實際意義,還不如讓契丹人上戰場。
孫謀的功勞眾人也沒什么意見。
“三功。當然屬于牛仲、田平、田夏和花馬劉的騎兵。除了戰功,你們幾人還會平分守城、退敵大功。”
眾人依然沒什么意見,李慢侯繼續道:“這次功勞很大,人人都有封賞。本官先恭喜各位了!”
李慢侯將自己的安排說完,眾人沒什么意見后,就拱手笑道。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沒人會提出異議的。有,一般也壓在心里。因為很多情況算不清楚,這次你占便宜,下次我占便宜,沒有本質上的委屈,沒人太計較。但李慢侯一定會進行討論,這讓他處在一個中立的位置,不會卷入部下之間的利益沖突。是你們自己不計較,不是我有意偏袒。
現場眾人也都一副喜色,因為他們不但摧毀了女真的南大營,追擊過去,女真北大營竟然也拔營了。一路追到了高郵才停下腳步,并且在第二天一早發現,撻懶已經放棄了高郵。
在高郵他們發現薛慶還沒死,帶著一批部下逃入了高郵群湖,跟張榮合營,一直在湖區抵抗金軍。
這個冬天,他們兩人過的十分心酸。張榮那些百戰的水兵,雖然很能打,但紀律性不強,如果不是逼入絕境,很不情愿拼命。所以當金軍建造了數量跟他們相當的戰船,并且闖入他們控制的湖區時,張榮一直在進行游斗。勾引金軍水軍在周邊他熟悉的水域里兜圈子。甚至還在興化的縮頭湖打了一場漂亮的水仗,正是有名的縮頭湖大捷,但這場大捷,連張榮自己都不太在乎,已經取得了江心洲大捷的他,對于這種殲滅金兵幾百人,打敗幾千人,主要還是燕云簽軍的小仗,都有些提不起精神。
游擊戰術是非常正確的,可問題是他的部隊紀律性不足,游著游著許多自己就游散了。依靠拜把子結合起來的梁山好漢們,分裂起來十分迅速,尤其是在金兵肆虐,他們承受壓力的狀態下,一些分散在各地把守水寨的頭領,有很多直接投降金兵,因為他們更看好金兵的未來,將手里的本錢拿來換了在金國的前程。
不到半年時間,張榮的勢力在金兵的打擊下,就從巔峰墜入谷底。當李慢侯手下的騎兵收復高郵空城之時,張榮手下只剩下不到十萬人,能打的青壯只有一萬多人。高郵以北直到楚州附近的水面,全都丟失。不是被金軍奪取,就是被他的把兄弟們獻給金兵。
留下薛慶防守高郵水寨,張榮則在外圍不斷的打游擊,一直在射陽湖附近跟金兵糾纏。乃至收復高郵后很長一段時間,李慢侯都找不到他。
找張榮是為了來商量怎么分功勞,是為了向趙構小朝廷邀功請賞。邀功請賞只是一個手段,目的是為了權力。
既然趙構小朝廷不敢守江北,決定將江北藩鎮化,給地方實力派最大的權力,那這種權力,李慢侯就不能讓它旁落,盡可能抓在自己和自己的盟友手中。張榮雖然桀驁不馴,很難合作,但畢竟還可以合作。關鍵是李慢侯很確定,以趙構小朝廷的德行,肯定不敢將整個江北交給一個人,哪怕這個人功勞極大。再說,李慢侯的功勞其實也沒大到可以吞下整個江北的地步,他需要將盡可能多的藩鎮權力,保證在可以跟他合作的勢力手中。
以張榮的功勞,足以分一個藩鎮,那么他就必須再次拉攏張榮,想盡辦法跟張榮進行進一步合作,哪怕他很惱恨這個人的行為和習氣。
張榮這些外人李慢侯都能想到,那些很早就跟著他的自己人,他當然不會忘記。
“林永。你覺得通州和泰州怎么樣?”
林永有些提不起精神:“不怎么樣?一馬平川,怎么,統制要去那里剿匪?”
林永提不起精神是有原因的,小朝廷讓他分出一軍的詔命,勾起了他心里的慾望,跟李慢侯鬧了好幾次要分家,沒有成功后,一度心灰意冷。而且連以前那種快意疆場的感覺也找不回了,因為李慢侯不再派他出戰。這次帶重騎沖陣的,竟然是那個手段比他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的孫謀。
因為感覺被架空,被排擠,沒有前途,心灰意冷,林永甚至生出了退意,打算帶著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財富,回陜西老家養老去。他還暗中建立一支自己的綱隊,做起了武裝押運的生意,以他的人脈,生意做的紅紅火火。
李慢侯對他依然不冷不熱,跟他商談的大多是一些戰略層面的事情,絲毫沒有讓他再次帶兵的意思。
李慢侯道:“不是去剿匪。通泰鎮撫使岳飛畏敵不前,被朝廷罷官了。你想不想當這個通泰鎮撫使,我想辦法給你謀過來。”
林永眼睛一亮,隨即又暗淡下來:“那地方不好守。換了我,我也跑。”
岳飛坐鎮泰州,金兵南下之后,就撤走了,撤到了江南,駐扎在江陰沙洲上。而小朝廷給他的命令是,讓他救援楚州。
雖然從軍事上說,岳飛的行為其實是一個十分專業的軍事家的合理選擇,但從感情上,李慢侯確實有些接受不來。你是岳飛啊,你怎么能跑呢?你的人設應該是有進無退,而且不管手里是什么人,都能帶著他們百戰百勝。
可這現實嗎?
很多時候,岳飛身上的爭議,都是一些試圖美化岳飛的文人造成的。其中最該負責任的就是岳飛的孫子岳珂,他寫了金陀粹編等幾部關于岳飛的許多戰爭記錄。太過夸大,動不動就八百破十萬這種戰績,動不動就打死金軍大將無數。再加上一大批很有影響力,又需要把岳飛抬出來作為旗幟的文人不斷引用和進一步夸張,直接把岳飛神話了。讓老百姓對岳飛的預期無限拔高,無法接受岳飛身上任何一點污點。
李慢侯雖然是歷史專業人士,可他也難免受到各種信息的干擾,對岳飛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哪怕他理性的知道岳飛就是這個時代一個出色的將領,不是神,但他見到岳飛的時候,依然難免一種對英雄的崇敬之情。知道岳飛逃跑的時候,依然感到有些失望,比聽說韓世忠逃跑更加的失望。因為某種程度上,岳飛是一種精神,他是不能失敗的。
岳飛不肯守泰州,是因為他沒有守泰州的力量,手下一萬出頭的兵馬,不是潰兵就是亂匪,剛剛拉到一起,指望這樣的部隊去堅守城池,本來就不現實。如果放到牛頭山那樣的地形還好,可是泰州一馬平川,是一片長江和大海的沖擊平原,別說守城,一旦被金軍圍住,跑都跑不掉。
后世泰州政府既無法抹黑岳飛,還希望借助岳飛在泰州的活動搞旅游經濟,在各種亂七八糟的史料來證明岳飛不是逃跑,是帶了十萬泰州百姓撤離,把岳家軍美化成了紅軍。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官員,對于底層百姓的態度,遠遠比不上李慢侯,李慢侯時常的自責,是誕生于和平時期,是一種富長良心的體現,而這些亂世中的古代官員,對犧牲小我拯救大局的態度,要比李慢侯豁達的多。有些史料記載,杜充掘黃河淹死二十萬人的計劃,執行人之一就是岳飛。不過這史料李慢侯沒考證過,但有這種可能,畢竟當時岳飛在杜充手下已經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軍官,經常去執行一些危險的任務。
岳飛要棄城逃跑,只是因為岳飛手里不但沒有防守泰州的兵力,而且一旦泰州這樣的城池被敵人包圍,逃都逃不掉。因此岳飛只能在被金軍包圍之前撤離泰州。這當然會被朝廷追究,罷免他的職務。
不過現在的小朝廷,其實已經限制不住岳飛。岳飛當通泰鎮撫使,道理上是因為他收復建康這樣的大功。但實際上,只是因為他手里有兵馬。郭仲威這種人,沒有任何功勞,不也當了真揚鎮撫使,坐鎮揚州和真州,地理位置比岳飛的還好,憑什么?不就因為他手里有兵,朝廷無法節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