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三章 睢陽城頭論農商

夢想島中文    漢室可興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二百八十三章睢陽城頭論農商第二百八十三章睢陽城頭論農商  劉備站在睢陽城頭,向南眺望。

  梁國相徐奕陪同在側。徐奕年未三十,而秩至二千石,人皆側目。

  劉備近幾年很是提拔了一批年輕人。武將大都是青年,這無可厚非。文官也年紀輕輕,曾受到一些詬病和非議。

  如濟南相田豫、汝南太守田疇、穎川太守徐邈、梁國相徐奕、東海相王修等。

  不過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年輕人都展露出非凡的才干,將各郡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世人方服劉備知人之明。

  歷史名人并非提拔必要條件,但既是名人,就容易獲得試用機會,正如名牌大學文憑一般。徐邈曾在兵曹歷練,脫穎而出,證明了自己,才獲大郡之職。

  劉備問道:“君至梁國數月,可有所得?”

  徐奕面容瘦削,顴骨高聳,是個十分峻厲的性子,他肅容答道:“梁國北有汴水,南有睢水,灌溉便利,土地平整,沃野百里,可積藩植,蓄民力,為根據之地,然其地無險可守,非戰略之所、軍事之基。若為內線,則有大利,若為外線,適為拖累。”

  此話不差,整個豫州,除了穎川、汝南部分區域有山川之險外,梁沛魯陳四國皆為平原,屬于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任何一個方向都會遭到敵人進攻。

  這種地形,極易遭到騷擾和攻擊。近幾個月來劉備先與袁紹相爭,又與袁術齟齬,無暇顧及西方。劉寵與呂布頻頻對梁國展開偵察,一些所謂的“盜賊”也不停騷擾諸縣。徐奕、陳愷左支右絀,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徐奕雖未明說,卻暗示解決目前問題的方略就是把梁國從外線變為內線。

  同是漢臣,以前徐奕是不會說出這種充滿侵略性的建議的。

  但現在天子被害,社稷中斷,為求自保或者壯大,坐守絕非良策。更何況惡鄰咄咄逼人,若不果斷處置,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引來更多敵人。

  劉備不置可否,轉頭問側后一人:“大王以為如何?”

  那人年約四十,面容紅潤,慈眉善目,正是梁王劉彌。其為明帝劉莊第七子劉暢一系,立為梁王已十三年。

  劉彌為人低調,長袖善舞,對歷任國相、諸侯都小心伺候,刻意奉承,所以雖然沒什么權勢,為人所輕,但也算保命有方。

  劉彌見劉備相問,忙彎腰道:“左將軍折煞小王了。”看看劉備臉色,看不出什么態度,賠笑答道:

  “將軍既垂詢,小王姑且言之,供將軍參詳。梁國勢弱,飽受陳國欺凌,幸有將軍平郭貢,派干吏,文武相濟,方使得梁國挺直腰桿。然其危險仍未解除。

  陳王此人,小王深知之,野心勃勃,前祭祀天神,居心叵測,后見天下亂,恃其弓弩銳利,自稱將軍,招誘四鄰郡國之百姓,擁眾十萬,對鄰國虎視眈眈。如今天子駕崩,韓遂立偽帝,劉焉僭神器,劉寵恐亦有心,不可不防。”

  劉備點點頭,道:“大王憂心國事,令人敬佩。”話題一轉,道:“聽說大王經商有方,東至海濱,西至關中,均有大王商隊之足跡。大王對農與商之關系有何看法?”

  劉彌臉色頓時一變。

  他是諸侯王中少有的親自下場經商之人,與天下多經營田莊、莊園,自給自足不同,劉彌不耕種養殖,純粹商貿,仗著梁國處于中原,交通便利,他從關中買馬,賣至江南,從江南買絲綢,賣至冀州,前期盈利頗豐。

  但黃巾之亂嚴重打擊了劉彌的商貿事業,盜賊四起,諸侯割據,商隊再難通行。劉彌貨物積壓,損失慘重。

  直到劉備數月前取豫州,青州商人紛紛前來搶占市場,劉彌死灰般的心思又火熱起來。若劉備真能一統中原,清剿盜賊,劉彌必能借商貿而復振家業。

  觀察了一段時間,確信劉備不僅不歧視商貿,對商人還多有鼓勵,劉彌重操舊業,目前發展勢頭不錯。

  劉彌心中電轉:剛在說陳國威脅,怎么突然轉到商貿?莫非劉備讓我獻財助軍?豫州大姓,多有被守相以法查辦者,莫非真要動我?

  劉彌越想越怕,雙膝一軟,跪倒在地,哀聲道:“將軍,小王才開始商貿貨殖,尚未盈利,貲財微薄,恐怕對將軍無大益處,請將軍垂憐!”

  劉備忙一把將他拉起,道:“我聞豫州大姓巨室多建莊園,耕種桑蠶,池魚畜牧,無所不包。而大王獨獨不然。此何故也?我誠心求教,非有他意,大王切勿誤會。”

  劉彌這才定了定神,站起身來,小心回答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如果事事皆為,恐怕事事平庸,難以出頭。小王自忖于耕種養殖非所長也,故一心貨殖,冀有所勝。貨殖有成后,也曾想買地置田,然田地出產既少,又依賴天時風雨,獲利遠不如貨殖。故此未建莊園,與他人略異。”

  劉備追問道:“若建莊園,則可自成一體,又能集眾,比大王之浮萍無依,勝在穩健。是否如此?”

  劉彌嘆道:“世亂則商貿難行。商人無拳無勇,如何對抗割據豪強?對豪強而言,既能憑武力勒索游商,又何必花錢買貨?若世道清平,商貿大行,經商善者,富可敵國,又何謂無依?”

  劉備頷首。這劉彌商貿規模未必及得上青州王氏、徐州糜氏,但看事之深度則超過上述商人。

  劉彌續道:“至于農商關系,小王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過于重農,有能有力者務求兼并,小農無立錐之地。過于重商,耕種者少,萬一荒年,百姓饑餒。”

  劉備仔細看了一眼劉彌,心中滿意,這也是個人才,不為現在主流思想所接受的另類人才。

  無農不穩。如果不保證先有糧食可吃,就盲目發展商業,到時候饑民遍地,必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者。所以,劉備才大力發展曲轅犁。如今青州曲轅犁基本普及,豫州、徐州陸續推廣中。最大的掣肘是冶鐵水平和規模。

  無商不活。有了商貿流通,整個社會才能流通起來,不只是貨物的流通,還有信息的流通,思想的流通,人才的流通。

  無工不強。農具離不開工業,武器制造離不開工業,陶器、瓷器、漆器,紡織,繅絲,都離不開工業。工業會支持農業,哺育商業,但又與農業爭奪人口。

  要想基業長青,長治久安,這些關系必須處理好。

  大戰將起,農、工、商之間必須協同發展,將基本盤扎牢,才能挖掘潛力、集聚資源,支撐戰爭的消耗。

  劉備滿腦子思索的都是經濟大事。至于劉寵,雖然號稱強橫,但還沒被劉備放在眼里。

  劉備的目光只是掃了陳國一眼,就望向北方的濟陰郡,再往北的并州和冀州。

  那里盤踞著的曹、袁,才是劉備真正的大敵。

  當然,戰略上藐視劉寵,絕不等于戰術上不重視他。

  劉備在從彭城動身西上前,已根據郭嘉、劉曄等建議,移臧霸入汝南,防備劉表、黃祖;命汝南太守田疇、武捷校尉許定北至汝陽,威脅陳國國都陳縣。

  一封書信逼退張邈后,劉備親自率軍南下,進至鄢縣,與劉寵正面對峙。

  聞天子被害后,豫州牧徐璆椎心泣血,寫信給劉備,愿身入軍中,討伐長安逆賊。

  劉備誓師于彭城,告知徐璆自己將親自提兵西上,徐公乃文人,不必上陣,守好后方即是最大貢獻。

  徐璆憂心如搗,難以成眠。不久前又傳來劉焉稱帝于成都的消息。徐璆日夜長嘆:“天下非復為漢所有矣!”

  徐州牧孔融也鬧著西上誅賊。

  劉備不許。

  孔融大怒,欲單身而行,被東海相王修禁止。

  王修曾為孔融故吏。是孔融將他一手提拔,先表為北海國主簿,又代理高密縣令。劉備據青州后,將他表為泰山郡丞,得徐州后又表為東海相。

  孔融怒斥王修忘恩負義。

  王修不動怒,亦不謙卑,面對孔融唳罵,面色平靜,行若無事。

  徐璆得知孔融被劉備變相軟禁后,嘆道:“劉焉跋扈稱帝,劉表割據稱王,劉寵欲行兼并,反襯托劉玄德謹守臣道、心懷漢室。向者認為其或有不臣之心,如今其復能臣誰?”心中紛亂,化作長長嘆息。

  反復思量,徐璆還是想盡人事而聽天命,劉焉、劉表燒起戰火徐璆鞭長莫及,也無能為力,劉備、劉寵最好能化解糾紛,攜手共討逆賊。

  在這種考量下,徐璆帶著諸從事,自譙縣西上,至鄢縣見到劉備。

  劉備知其來意,直接對他道:“若徐公能說服陳王,攜手共向關中,備自然毫無反對之理。”

  徐璆遂去見劉寵。

  劉寵聽了徐璆之言,冷笑一聲,道:“徐公智者,觀史書多矣,此等緩兵之計,小小伎倆,能蒙騙得了我么?”

  廣個告,\咪\咪\閱讀\app\\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徐璆愕然,忙百般解釋,劉寵只是不信,最后道:“除非劉玄德率大軍離開梁國,直抵關中,我才相信其無圖我之意。屆時自然也會率兵西上。”

  相關推薦:

夢想島中文    漢室可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