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君郎捷足先得

夢想島中文    漢室可興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一個按捺不住的卻是益州牧劉焉。

  劉焉本來因二子劉范、劉誕被殺及州治雒城失火而發病,臥床不起。

  今接到長安細作傳來的消息,說是天子遇害,不由大喜,自榻上一躍而起,大笑道:“天助我也!”

  忙派人去請趙韙。

  趙韙現為治中從事,是董扶去世后劉焉最信重的下屬。

  當年大名士董扶對劉焉稱“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劉焉才向朝廷求為益州牧,那時即心懷不臣之心。

  太倉令趙韙也篤信董扶之言,遂棄官隨劉焉入蜀。

  董扶年已八十多,入蜀一年即去世。

  趙韙精明強干,又有棄官跟隨之舉,深受劉焉信賴,不久即被委任為治中。

  州吏之首、別駕之職由蜀郡大姓張肅擔任,劉焉為坐穩位置,不得不對本土勢力加以拉攏。

  趙韙聽了消息,一時做聲不得,臉色陰晴不定,最終變得潮紅起來,請劉焉屏退他人,壓低聲音,聲線顫抖,道:“賀喜劉公!此天意也!”

  劉焉屈身向前,盯著趙韙雙眼,低聲問道:“趙君何意?”

  趙韙低聲道:“韓遂殺天子,立偽帝,天下誰人肯服?弘農王被害時,年方十五,哪有子嗣?唐姬回潁川老家,曾被其父逼迫再嫁,從未聽說有子。如今唐姬被李傕等掠回長安,韓遂必是隨便自民間搶來幼兒,交于唐姬,冒充宗室罷了。”

  頓了一頓,繼續道:“既是偽帝,有心之人必另行擁立天子矣。公,帝室之胄,論威望、年歲,天下宗室誰能與公相比?宜速為天子發喪,行檄天下,指斥偽帝,當仁不讓,即皇帝位,號令諸侯,進討韓遂,以順擊逆,無不從矣。若能據長安,地跨秦、蜀,則成強秦之態、高祖之勢,東向以掃諸侯,則可再興漢室,成光武之業也!”

  趙韙講得心潮澎湃,面紅耳赤。

  劉焉若能成光武,其人年老,其子平庸,難道自己就不能為周、召么?

  趙韙熱切地望著劉焉,目射奇光。

  劉焉也是激動不已,然仍猶疑,問道:“如此,會否成為眾矢之的,引來諸侯討伐?”

  趙韙急道:“名正則言順,早即帝位,先入為主,誰敢不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若錯失良機,一旦劉表、劉寵、劉備等人反應過來,必后于人,屆時后悔無及也!”

  劉焉一咬牙,花白胡須幾乎豎起,斷然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能成,則開萬世基業,若不成,亦不失割據益州,為蜀王也!”

  決意稱帝。

  龐羲、王商聞訊,大驚失色,至州牧府切諫劉焉。

  劉焉見龐羲、王商忠義憤發,感情發自肺腑,確實是為自己著想,嘆道:“公等不必多言。孤年近六十,若不早定大事,還有幾年時日?趁孤尚壯,為瑁、璋二子奠定基業,不亦可乎?”

  劉焉有四子,長子劉范,次子劉誕,三子劉瑁,幼子劉璋。

  劉范和劉誕心雄志大,酷似其父,卻因連接韓遂、馬騰謀誅李傕、郭汜,事敗身死,讓劉焉極為痛惜。

  劉焉不得不將期待寄托在三子劉瑁身上。

  劉瑁勇而無謀,本不為劉焉所喜,但相比庸弱的幼子劉璋,劉焉還是不得不將劉瑁視為繼承人。

  為穩固劉瑁地位,劉焉為其娶吳懿之妹吳氏為妻。

  吳懿乃是陳留人,其父與劉焉情同莫逆,劉焉為益州牧,吳懿攜家族數百口跟隨。

  推薦下,\咪\咪\閱讀\app\\真心不錯,值得書友都裝個,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吳懿與族弟吳班勇武過人,為劉焉信賴,目前皆官拜校尉。

  為劉瑁娶吳氏還有另一個考慮,或者是最主要的考慮:相士稱吳氏貴不可言。

  一個女子,最尊貴能到什么地步?

  自然是母儀天下,為皇后之尊了。

  若劉瑁能應此兆,為天子,那無論怎么看這個天子都應該是劉焉傳給他的。

  龐羲、王商見無法勸止劉焉,皆嘆息而歸。

  龐羲對王商道:“我等外人入此州,當地士族尚未歸心,州內不穩,又有劉表窺伺,而劉公強行出頭,禍無日矣!”

  龐羲乃河南人,大名士,靈帝時曾任議郎,劉范等襲擊長安失敗,龐羲營救劉焉諸孫入蜀。劉焉大為感激,委以重任。

  龐羲隱隱為東州士的領袖。

  東州士即跟隨劉焉入蜀的外來戶,對益州而言,其余各州均為“東州”,多為三輔、南陽入蜀的士民。

  東州士入蜀后,自然受到當地士族的排擠,于是抱團團結在劉焉身邊。

  劉焉對蜀地士族而言也算是外人,對東州士深為倚重。他又從東州士民中募集士兵,號為“東州兵”。

  吳懿、吳班等即為其中佼佼者。

  東州士反對劉焉稱帝,本地士族也堅決反對。

  別駕張肅、主簿黃權、從事王累等皆勸諫劉焉不要稱帝。

  黃權道:“涼賊謀逆,劉公當為天子發喪,起兵討賊,以副天下之望。待平涼州,自可成桓文之業,屆時順天應人,王霸不遠也。豈可貿然稱帝,為眾矢之的?請劉公三思!”

  劉焉不納。

  劉表得知天子被害消息后,神情變幻,良久才長長吐出一口氣,道:“怎會如此啊?”

  蔡瑁屏人私下對劉表道:“韓遂謀害天子,朝廷威德已衰,此大爭之世也。然,劉氏有天下四百年,人心未失。荊州跨蹈江漢,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公乃宗室長者,德高望重,人心歸附,自當順天應人,以正大位。”

  劉表搖頭道:“吾豈有此意?”不納。

  蒯良聞天子崩,大哭,對劉表道:“韓遂馬騰殺害天子,大逆不道,罪惡滔天,不殺之何以謝天下?良請將軍舉義兵,討逆賊,撥亂反正,再興漢室。”

  蒯良向來主張行仁政,曾對劉表說“茍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要以仁德服人。

  如今他卻主張發兵討賊,可見對韓遂馬騰恨之入骨。

  劉表聽了蒯良的話,表示將“熟計議之”。

  蒯越則道:“稱帝則為取死之道,荊州西有劉焉,北有劉備,東有袁術,若并力相圖,荊州危矣。發兵亦是迂闊之舉,自荊州入關中,武關不通,弘農賊多,韓遂等人鐵騎數萬,正是鋒頭正勁之時,貿然發兵,必遭敗績,反致禍患。”

  劉表忙問:“那為之奈何?”

  蒯越道:“行檄天下,指斥偽帝,聲討逆賊,觀劉焉、袁術之行,若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稱帝者,則率兵進討,以順擊逆,無不利也!地跨荊蜀,盡據大江上游,揚州亦不難得。地跨荊揚,則可坐斷東南,成強楚之勢,可問鼎輕重也。”

  劉表大喜,此計進可攻退可守,甚合其心,道:“異度之計是也!”

夢想島中文    漢室可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