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1 小昏侯,朕看你也不昏啊

  科舉大考,以儒為主兼顧全科?

  楚天秀的眼睛瞇了起來,望著對面的丞相孔寒友。

  他又不傻。

  儒家“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持續長達幾百年。

  春秋戰國,儒生們沒占到多少便宜。

  先秦皇朝又遭到“焚書坑儒”重大的打擊,大楚皇朝立國七十余年,黃老之術當政。

  皇帝們都沒看上儒家,以至于獨尊儒術從來都是夢想。可孔門弟子獨尊儒術,當大官的夢想,從來不死。

  如今,大楚百郡千縣遍地私塾都是儒生,單從人數上來說已經一騎絕塵,眼看就能完成萬古未有的偉業了。

  孔寒友在論戰中已經敗了,卻想用這招緩兵之計,想再拖個一二十年,讓朝堂上更多的儒官出現。

  朝廷三公九卿里面,其余十一位高官,沒有一個愿意站出來支持儒家。

  楚天秀很清楚,他只要乘勝追擊,死咬著“科舉全科,儒占其一”不松口,那孔寒友根本沒招。

  他正要開口,此時坐在司馬宮門大殿上的皇帝項燕然卻忽然說話了。

  “孔相和小昏侯的辯論,各言利弊,朕已經清楚。

  孔相的提議,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尊君愛民為主,兼顧了百家興盛。

  這首屆科舉大考,暫且如此安排,考題上多加幾道儒科考題,看一看效果吧!

  小昏侯,你覺得如何?”

  項燕然沉吟道。

  丞相和小昏侯這場論戰已經有了結果。

  單考儒科,只關系到一小撮的官員,對維護項氏皇家最有利。

  考全科,則關系到大楚皇朝數十萬讀書人的未來,千秋基業。同樣對項氏皇家有大利。

  孰輕孰重,皇帝心中有數。

  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定然是科舉考全科才能做到。

  但是,他這皇帝,也不能讓丞相孔寒友在這場論戰中,完全下不來臺。否則毫無顏面的儒派領袖,唯有請辭下臺這一條路了。

  一旦孔相歸野,御史大夫王肅將順位繼任主相。儒派僅有的一位高官失勢。整個朝堂,門閥和勛貴官員再度一手遮天。

  對皇帝推動庚子新政,鏟除天下諸多弊端,平定諸侯北征匈奴,大為不利。

  孔寒友和儒派這把刀,還有用,有大用,敲打金陵十大門閥和眾勛貴。

  讓門閥和勛貴士子們知道,沒有他們,皇帝照樣有大把的人才可用。

  光靠小昏侯,而沒有實力龐大的儒派這把刀子,是斷然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金陵十大門閥和滿朝的勛貴。

  這是大楚朝堂,勢力平衡的關鍵。

  小昏侯可以不在乎儒家生死。

  但他這大楚皇帝,不能不考慮這個現實。把弱小的儒家扶持一把,才能抗衡門閥勢力。

  “是!”

  楚天秀知道皇帝這是要安撫孔寒友,給一個顏面好下臺階。

  他心頭無奈,唯有拱手道:“郡試和國試的科舉考題,儒術便獨占三成,其余學說占剩下的七成。丞相大人意下如何?”

  “可!”

  孔寒友立刻拱手。

  他也沒去多爭一二成。

  只要皇帝承認了“以儒為主,兼顧全科”,便給足了他這丞相和儒派的面子。

  多幾道考題,意義不大。

  繼續爭下去,跟市井菜販子沒什么區別。

  楚天秀朝皇帝道,“皇上,臣還有一個提議。”

  “說!”

  項燕然道。

  “如今大楚百郡千縣,私塾遍地,但都太小,大多數十名學童而已。

  既然大楚大興科舉,請允許興辦更大的大楚高等學院、學府。編撰標準的科舉教材,各科各家學派,皆能在學院中求學。

  譬如儒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匠學院等等,研究紙張,研究火藥,研究育馬凡是利國利民之術,皆可研究。

  也讓天下讀書人,有更多的去處和生計,不至于除了埋頭讀書求官一無是處。”

  楚天秀道。

  “嗯,此主意甚佳不過,頗為耗費錢財!”

  項燕然沉吟,有些為難道。

  “誰主張什么學派,自然誰出錢資助。金陵門閥勛貴如此之多,想來他們是很樂意資助的。朝廷撥一筆啟動的錢財,土地便可。”

  楚天秀立刻笑道。

  “行,就如此辦吧!大農令,你撥一些錢,興辦大楚高等學府。”

  項燕然微微點頭。

  “是!”

  楊褚苦笑點頭。

  “都散了吧!”

  項燕然在宮門上站起來,淡淡道:“朕看你這小昏侯,也不昏啊!

  科舉大考的事情,要抓緊了。

  還有第二輪郡試和第三輪國試。

  朕,等不及要看看,科舉都選出了一些什么人才?”

  “是,皇上!臣抓緊去辦。”

  楚天秀苦著臉。

  丞相孔寒友和小昏侯的宮門大爭辯,終于結束。

  這場大辯論已經徹底定下了,科舉大考要考什么。

  眾朝臣、門閥勛貴士子,還有數千計的儒生們依然在激動的議論紛紛,談論著其中的利弊,四散而去。

  董賢良跟在老師孔寒友的身后。

  孔寒友面色灰白,神情顯得十分黯然。

  獨尊儒術的希望破滅了。

  所謂“主考儒科,兼顧全科”的說法,其實是面子上好聽而已,讓他這丞相有臺階可下。

  大楚的科舉大考,終究還是要考全科。

  大楚天下讀書人除了士子之外,原本七八成是儒生,平日只看儒書。

  就算他們把儒科的三十分全拿了,不過是下游的分數,另外還有七十分呢。

  三十分只能縣考得一個“童生”,郡試得一個“秀才”,就到頭了。

  至少也要六十分以上的水準,才有望中舉,最終成為進士。

  這意味著,天下絕大部分的儒生,都要趕緊去看其它雜書,學其它科目這一分流,他們怕是要改信其它學說了。

  以后,天下儒生恐怕只能占個三成左右了。其余各家各派,能占個七成以上。

  這對儒派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儒家的大好形勢,被科舉考試,硬生生給形勢逆轉。

  “輸了!”

  “輸得很慘啊!”

  “不過,小昏侯確實厲害,隨便一個主意,眼光都遠超我等!

  前朝先楚君王后裔,竟然有如此眼界和見識。我儒生中竟然沒有如此人才。可惜啊皇帝心中定然也是很惋惜!”

  孔寒友淡淡道。

  董賢良心頭一寒。

  小昏侯的出身,是個死穴。

  沒人提,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代表皇家心中沒有芥蒂。

  皇帝真要不介意,豈會一道圣旨,逼著小昏侯入贅平王府?!

  只是,小昏侯最近竭力表現的孝心,讓沈太后感到十分滿意。甚至連皇帝,都已經覺得小昏侯忠心耿耿。

  可惜,小昏侯的出身,注定了不能大用。

  “興辦儒學院的事情,你去抓緊籌辦!盡早遞上一份奏報,丞相府這邊審批下來,大農令先撥一筆錢財此番政改,各方面的開銷都很大。

  光是以紙代簡和科舉大考,就耗費了國庫大筆錢銀。

  現在大農令還稍微寬裕些,等后面錢不夠,就難下撥了。”

  孔寒友道。

  他這儒派領袖,當然要給儒生們多謀一點好處。

  “是,弟子抓緊去辦!這學院叫什么?”

  董賢良問道。

  “就叫金陵書院吧,請天下聞名的大儒坐鎮,傳授儒學。在金陵城里多找些富商籌款資助,把規模辦大一些。至少能容納二三千名儒生!”

  孔寒友沉思一下道。

夢想島中文    楚氏贅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