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墨白第一次使用時間加速。
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料的一樣,時間依存在于質量之下,每個質量不同的地方,所流逝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相對論,太空之外的衛星,它們所自身的時間和地面是有所略微不同的。
所以太空之上的機械時間會事先慢于地下,衛星的時間經過調整才會發射到地下基站,這就驗證了相對論的說法。
而墨白所擁有的太初空間,能夠調解時間的原理太過于復雜。
具體的原理他也不是特別明白,但好在這樣的操作是確實可行的。
不過和他想象的幾十倍時間流速不同。
此時小世界真實的默認最大時間流速是外界的,八萬七千六百倍。
經過墨白心算,就是一個小時對應太初世界的十年。
主世界一年對應太初世界的八萬七千六百年。
這是他所擁有的小世界,自己所獨有的時間流速。
只要增加源力,默認限制器就能被打破,時間還能夠繼續加速。
只要源力足夠,甚至可以將主世界一個小時變成太初世界里的百年,千年,甚至是萬年。
天界一日,地上一年,不外如此。
外界的墨白在床上閉目打坐,并沒有睡覺。
外面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時辰,也就是前世的一個小時時間。
這一個小時中,時間加速的太初世界已經過去十年有余。
在十年時間里。
墨白不時用世界權限,以源力虛空造物,擴大土地。
竟然硬生生的把原本的一千平米土地變成了一個小鎮的,數十萬平米大小。
他每次魂歸本體,看似時間很短,其實已經在小世界待了幾個月有余。
每次歸來天荒大陸,墨白都會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
就好像習慣了用觸屏手機的零零后們,回到了鄉下,被強行斷了網絡,沒收手機,和外界斷了聯系,還要每天要完成很多農活一樣。
墨白的心情是極其復雜的。
那種在太初空間里,一人獨法,一念天翻地覆的感覺讓墨白有些上癮。
但墨白也明白,墨白也只是一個菜雞。
像他這樣的雜役弟子,練肉武者,在整個大陸就只是普通階層,要多少有多少,雜魚一樣的角色。
太初世界里的十年,這十年發生的事情,其實并不少。
首先的就是空氣的注入,讓這個世界開始重歸氧氣環境。
氧氣的注入讓剩余的動物們得以茍延殘喘,繼續繁衍。
一些被迫進入冬眠狀態的生物因為耗氧量不高。
所以基本上都在那次大缺氧事件下存活了下來。
這倒是省下了墨白再從外面偷一次土的功夫了。
他源力虛空造物也使得空間不斷擴大,植物領地瘋狂擴散。
幾株移植進來的大樹也開始互相授粉,大地上開始出現各類樹林。
生態圈開始恢復,一些動物開始慢慢從冬眠狀態解封,在這個新生世界里開始了活動。
充裕的陽光照射,使得植物們的長勢良好,外加偶爾幾時水汽積累成云,形成一次次降雨,使得大氣也開始循環。
一開始帶入的空氣,就如同之前感受到的一樣。
因為流動形成了風,在這個小世界不斷循環。
太初世界的空間類似一個閉環。
在太初空間內部,沒有墨白允許是沒有辦法突破世界的,一切物質都只能夠環繞回去。
所以太初世界的空間結構也能夠非常好的使得空氣流動,獨特的空間結構讓大氣循環自成一體。
不過有一個物種因為非凡進化的潛力,早早被墨白就注意到了。
以下就是這個種族的發展史。
第一年,原本存活的那些動物自尋找到生態圈角色,就開始繁衍后代。
也許是因為小世界重力的問題,新一代的小動物們,體型都開始往輕巧迅捷方面發展。
這也和小世界里的食物和環境有關。
植物們的食物主要來源還是肥沃的土地和充裕的陽光。
因為前一次生物大滅絕,動物尸體都被墨白埋藏在了地底,導致原本作為荒地的地面也開始肥沃起來。
加上最早一次生物滅絕的起源,就是因為突發的洪水淹沒大地,所以現在的大地內部都非常濕潤。
第二年,整個太初世界生態徹底恢復。
這些小動物開始遍布整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第三年,原本埋藏在地底的螞蟻,開始出現在大地上。
這些螞蟻分為各類小兵種,有工蟻,兵蟻,有飛行蟻,有蟲后等。
第三年半,各種飛蟲開始捕殺小如蚯蚓,螞蚱,螳螂的昆蟲們。
第四年,蟲族范圍擴大,但因為世界的范圍對于微小的蟲族而言太過于浩瀚。
原本唯一的母蟲開始分化繁衍,孕育了三個新的母蟲。
第四年半到第五年,三個母蟲在老一代母蟲的喂養教導之下開始成長,繁衍。
第五年,蟲族組群開始遷移,三個母蟲開始離開最初的母蟲族群范圍。
而這片土地的一些如同麻雀這樣的飛鳥,也因為太初世界的資源匱乏,也不得不將這些小螞蟻當做食譜的一部分。
第五年半到第七年。
遷徙的三蟲和原世界天敵族群,麻雀,螳螂,穿山甲進行了一場場慘烈的種族遷移戰。
在失去大部分蟲族成員后,三只母蟲成功逃離。
三母蟲將族群分散到了太初世界的幾個主要區域。
三只母蟲陸續確認定居點,開始了自己族群的繁衍之路。
隨后就是一場由蟲族和其他動物之間持久抗爭。
第八年,三蟲族徹底融入當地的生態圈,開始有規模的獵殺其它小型蟲族。
最先遭殃的就是原本獵殺螞蟻蟲族最為兇悍的螳螂。
隨后遭殃的就是鼠婦,蜈蚣等地下生存的小昆蟲們。
母蟲族群的挖掘越深往地下,地面上就越看不見其中的兇險。
一只體型巨大的昆蟲能夠以口器,能以毒素殺死一只螞蟻,還可以用巨大的身軀殺活動壓迫,死數十只螞蟻。
昆蟲依照堅硬的塑殼甚至可以抵御一兩百只螞蟻部隊的圍攻。
但這并不能阻擋成千上萬的螞蟻浪潮,做昆蟲是有極限的。
擁有母蟲指揮的螞蟻部隊是不怕死的,是前赴后繼的。
蟲族母蟲重視集體力量,不惜犧牲個體,它們沒有極限。
成群成群的螞蟻,配上不同的兵種,會形成不一樣的陣法。
俗話說,蟻多堆死象。
螞蟻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可以彌補這種體型差距。
地底的一角,有一只野生的蜈蚣正被一群蟲子圍剿。
一只只小小的螞蟻對著這只蜈蚣一擁而上,數百只螞蟻如同黑色的浪潮。
這些螞蟻之間配合密切,有的螞蟻負責拖住蜈蚣的行動,吸引火力。
有的螞蟻就趴在蜈蚣身上,它們想用口器啃食蜈蚣的軀殼。
蜈蚣巨大的身軀在搖回黑色浪潮之間擺動,終究會被身上的螞蟻抓到薄弱的關節。
好,有一處被關節被突破!
現在,蟲子們的機會來了!
一群群螞蟻爬過同類軀體,以口器咬住蜈蚣薄弱關節的柔軟處。
一些螞蟻在遷移途中進化出了一種神經毒素。
嘩啦啦!
隨著毒素注入蜈蚣的關節處,這只蜈蚣關節泛黑,身軀逐漸停止顫動,只來得及吱吱慘叫一聲。
僅僅是數秒后,除了身體本能的痙攣之外。
巨大的蜈蚣身上再無一絲絲掙扎,所有現象都預示著這一個真理。
這只蜈蚣它死了。
死在了一個族群的圍攻之下。
隨后就是豐收的時刻。
一群兵蟻扛著同類拖著蜈蚣的尸體,如同一條長龍,回到了蟲族領地。
不論死掉的蟲族還是剛剛捕獲到的獵物。
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母蟲和其他幼小蟲族吃掉,變成養分,然后孕育更多的蟲族。
蟲族沒有眼淚,不會憐惜死去的的同胞。
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真實寫照,只不過蟲族內部更加殘酷,一切為了生存。
那些能夠注入神經毒素的螞蟻,這樣的特類蟲族兵種。
也是在蟲族族群遷移的途中慢慢進化而來的。
戰爭是引導進化的最好催化劑,生物和科技方面都是如此。
因為沒有成功進化的個體都已經死了,這法則來自于大自然認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隨著這類小昆蟲的大量被捕殺。
第十年開始,蟲族遍布整個世界。
同年也可正式確定為。
蟲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