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月,趙銳都賴在了平陽府,連元宵節都是在臨汾過的。
而一直活躍在澤州,潞安,懷慶府的高迎祥李自成等諸多反賊,也紛紛向河南南部殺去,羅汝才和張獻忠,則依然在大山里窩冬。
至此被流民軍洗擾了兩年之久的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總算徹底安定了下來。
其實流民軍并非像傳說中的那般難以剿滅,張宗衡和許鼎臣兩人擺不平,不是兩人能力不如趙銳,而是兩人沒錢沒糧,無法安撫住百姓,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
趙銳同樣知道這個道理,若是不解決百姓基本的溫飽問題,要不了多久,反賊就會死灰復燃。
所以接連派出了幾十波特使,前往澤州潞安平陽各州縣,安撫百姓。
每一波都由一名無依無靠,女扮男裝的夫人作為安撫使,二三名識字丫鬟輔助,再配一個小隊的士兵保護,攜帶一萬兩銀子上路。
這些安撫使抵達各州縣后,先是將趙總兵已經上奏朝廷,免除各州府兩年所有賦稅徭役的好事,告之境內百姓,然后就是敦促大戶和縣衙搭棚施粥。
而且每家每戶都可以和當地的安撫使,借四十斤糧食,只需要登記一下即可,不但沒有利息,春耕后還可以做工抵糧。
相比起傳統的文人,這些識文斷字無依無靠的女子用著更放心,起碼不會貪污,細活由她們干,粗活由那些士兵干,絕對比衙役捕快靠譜多了。
借這次機會,將這些女子和士兵狠狠的磨練一番后,趙銳就準備以后,一口氣將各縣所有吏員捕快全部清理一遍,就由這些人代替。
剛開始,各縣知縣和當地的士紳大戶還拒不配合,對那女扮男裝的安撫使,雖然沒有拆穿,卻也是嗤之以鼻。
可當趙銳一口氣抄了十多家大戶,罷免了三位知縣,事情傳開后,就再也沒人敢陰奉陽違。
對這些安撫使前來家中買糧,各縣的士紳大戶和糧商都是客客氣氣迎進門,或多或少的都賣了十幾石或者幾十石。
這一波操作下來,局勢很快就安定了下來,各地的百姓總算燃起來一絲希望,老弱乞丐去喝粥,青壯則是去登記借糧。
趙銳坐鎮臨汾,一邊讓陷陣營和黑字營在兩府一州內大肆剿匪,一邊整頓三地的衛所,天天忙得腳不沾地。
好在有十多名劉氏子弟協助,而汾州的那一千名可憐女子,兩百多名識字的婦人都被他帶來了,至于小姐丫鬟則是送往了太原。
可能也真的是從眾心理,加上趙銳又是保證,又是許諾,這些女子都選擇改了個名字,沒有尋死覓活。
文官趙銳不敢亂殺,武將就沒那么客氣了。
三地的衛指揮使,同知,千戶,先是全部招到了臨汾,安了頂違抗軍令,畏敵不前,或者貪污軍餉的帽子,通通殺掉。
然后派人去抄家,百戶總旗被革職,侵占的土地通通收回,其實就是將這些衛所全部鏟除,土地以后分給普通軍戶和百姓。
如今山西都司都廢了,根本就沒人會替這些武將說話,各地的文官士紳對這些武將同樣沒好感,最先造反的就是這些窮軍戶。
平陽知府,潞安知府,澤州知州雖然對趙銳胡作非為,隨意殺戮士紳,非常不滿,但同樣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彈劾趙銳。
因為這個時候趙銳攜大勝之威,你要是敢彈劾,皇上肯定不會信。
最后就是落得個構陷忠良的下場,輕則革職,重則下獄,所以要彈劾也只能等到以后再彈劾。
若是他們知道,趙銳早已將他們都彈劾了,還羅列了數條大罪,恐怕就不會再有所顧慮了。
紫金城內,御書房中,夜已入深,崇禎帝依然在翻看著一本本奏折,眉頭是越皺越緊,最后重重地將奏折砸在桌上。
“豈有此理,竟然又是要軍餉的…”
“皇爺,已經三更天了。”
等崇禎發泄過后,邊上的王承恩才提醒了一句,看著崇禎那深深的黑眼圈,很是心酸。
“哎!大伴,你先下去吧,朕還不困。”崇禎望著桌上仍然還有十多本奏折沒看,擺了擺手,壓下心頭的怒火,又坐了下去。
如今大明風雨飄搖,外有強敵頻頻入關,內有反賊肆虐不斷,蝗災,旱災,水災一波接一波,讓他不敢有一刻懈怠,奈何局勢仍然一年不如一年。
無論是各地督撫,還是將領都是天天嚷著要錢要糧,可國庫空空如也,內庫也所剩不多,這讓剛登機時,信心滿滿,立志要中興大明的他,也產生了一絲頹廢。
更多的還是迷茫,相比起皇爺爺和皇兄,他自認為自己還算勤政節檢,可為何大明的局勢反倒一天不如一天?
實在想不通。
王承恩顯然對這位皇帝的脾氣了解的一清二楚,張了張嘴,想要說什么,最終還是退了下去,用袖子偷偷的擦了一下眼角。
“皇爺,大捷,大捷呀!太原總兵趙銳,八百里急報…”
“哦!快呈上來。”祟楨看著去而復返一臉激動沖進來的王承恩和曹化淳,又聽說大捷,趕緊催促道。
王承恩趕緊將奏折遞了上去,顯得比崇禎帝還興奮。
“好好好,趙愛卿果然沒讓朕失望,祖宗庇佑,我大明終于再次出現了一個戚少保,中興有望,中興有望呀!”
崇禎激動的手舞足蹈,完全沒有了平日的帝王威儀,差點就沒哭出來。
他之所以要加封趙銳為太子少保,就是期盼他也能像戚繼光那般,而趙銳也確實沒有辜負他的厚望。
這才短短一月,不但生擒了賊首紫金梁和十多位首領,還一舉平定了山西的反賊,怎么看怎么覺得像戚繼光,關鍵是趙銳還沒問他要一分錢糧。
崇禎帝是越想越興奮,拿著奏折就快速出了書房,朝后宮奔去。
此刻,他也像普通人一般,急需一個人和他分享心中的喜悅,比起剛開始登基時,現在他已經能分辨出誰是忠臣,誰是庸臣了。
那種天天問他要錢糧,事又辦不好的,絕對是庸臣,奸臣,又要錢糧,又能辦事的則是能臣,而不要錢糧就能辦事,并且能辦好的,無一就是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