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以前,殷色可也問過類似的問題。
當時慶云選擇了逃避。
此時若再選擇逃避,就顯得有些渣。
但是他的確沒有好好地考慮過這個問題,魚與熊掌,取舍實難。
如果一輩子可以不去做取舍,左右逢源…那就是真渣了。
“殷師妹以為,男女之間,應以何為重?”,慶云干脆以退為進,反問殷色可。
殷姑娘平日里看起來柔柔弱弱,可是她在幼年經歷過極其嚴苛的訓練,內心其實無比堅忍,在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從來不會膽怯,退縮:“小節不厭,大義無妨。相見兩歡,離若牽腸。”
“小節不厭,大義無妨。相見兩歡,離若牽腸…”,慶云跟著重復了一遍,在心中反復咀嚼。
妙啊,妙啊!
在禮法束縛的年代,從來沒有人曾經對慶云講過男女之間應當如何相處。
殷色可的這句話又恰好一針扎在癢處,讓慶云擊股稱絕。
“殷姑娘,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問。”,慶云終于知道了一直以來自己的心結。
“但問無妨。”
“你心中的大義究竟是什么?”,殷姑娘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迷。
在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可是慶云殺父仇人蓋坤的徒弟。
直到慶云找出了當年事情的真相,知道父親之死很可能是天宗做局,挑撥在先,出賣于后。在魏王大義的感召下,慢慢地,他已經放下了對蓋師叔的恨,尤其是在試劍山莊,蓋師叔拼死護檀宗,這一頁已經徹底揭過。
蓋坤,已經不是她與殷色可之間的心結。
但是很快,殷色可又與天宗圣女信物聯系在了一起。
如果殷姑娘真與天宗有瓜葛,又怎能說二人于大義無妨?
“哎!”,殷色可一聲長嘆,“果然你在意的還是那個答案。”
慶云凝視著殷色可,他雖然年輕,但是對于人,對于事,有著獨特的直覺。就是因為他具有這種準確的直覺,才能成就他九龍繞柱的命格。他所注意的,能和他產生交集的人,自然都不會是泯然眾人。
相學雖然是玄學,也不完全是玄學。
人的成長環境,人際,性格,面相,都是先天的資本。雖然后天有許多偶然性的因素,但也有許多必然的因果。
他并沒有開口,但其實已經做了表達。
他知道殷色可能聽懂。
她,是與他一樣聰明的人。
殷色可果然聽懂了。她緩緩地吐出了一口氣,悠然說道,“我身上的確有一個大秘密。和天宗有關的秘密。只是這個秘密就算到死,我也不能說。因為一旦說出來,要陪我一起去死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人了。但我和天宗八王絕對不是一路人,我也不可能害你。你…是不是不相信我?”
慶云搖了搖頭,“我當然相信你。就像我說過的,我早就知道四姐是保義的人,早就感覺你們與天宗似乎都有某種微妙的聯系。但是天宗也是百足之蟲,它蟄伏已久,體量太大,可能自身也有著許多問題…比如,你也不知道天尊是誰吧?”
殷色可搖了搖頭,“可我的確參加過天宗圣女的選拔。而且,那屆選拔如果沒有因為特別原因中斷的話,我很有可能真的會成為天宗的圣女。但是對于現任天尊…我的確所知不多。”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殷色可提到天尊的時候,不自覺地帶出了現任兩個字。
慶云當然沒有錯過這個小細節,他微笑著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你告訴我的已經太多了。你說的這些話延展開來,已經能夠推斷出許多的東西。對你,太不安全了。”
“你又不會做出傷害我的事。”,殷色可的臉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我明白你現在一直沒有做出選擇的原因。因為我和她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而你現在還無法知道我和她背后的勢力究竟代表著什么。終究會知道的,你不是已經猜出了一些有關我的故事了么?”
“但我還不太清楚你們想要做什么,想要怎么做。也許到了那個時候,就會坦然許多。”
“也許并不會。因為無論是對于一個人,還是一個勢力。他們所要求的東西,是一直在變化的。得隴而望蜀。就連我,也不能確定他們要做什么,想要怎么做。”,殷色可幽幽的嘆了一口氣。
她終于察覺到了自己和慶云最大的不同。
同樣生于這個身不由己的亂世,至親之人死于陰謀與權謀的傾軋,但他卻能夠選擇卸下所有的怨念,從做一個最純粹的人開始,以最純粹的角度重新理解這個世界。
而自己卻沒有,她身上的包袱太重,現在想要卸下來,已經不可能。
慶云,如果你能將這個擔子從我的肩頭卸下來,那我不但人是你的,心是你的,生下來的猴子,也一定是你的!
“走,帶我去華陽先生那里吧。他們在搞什么?神神秘秘的?”,慶云雖然拒絕了殷色可,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表面上慶云似乎點出了二人之間的隔閡,但其實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在這道隔閡上打破了一個大洞。
而這個打破隔閡的機會和破綻,其實是殷色可故意賣出來的。
她是懂得分寸的女孩子,知道見好就收。
“聽說華陽先生為了找到合適的箭桿材料,正在研究百鉛。他先是證明了藏銀非銀,而是一種耐蝕鉛。隨后他又按照前些日子的川中見聞,建了兩個蒸鉛用的大坑,制出了淡藍色的倭鉛。可是華陽先生在對比了這些異種鉛以后似乎都不是十分滿意,還在不斷地尋找新鉛種。”
》》》》》敲黑板時間《《《《《
首先復習一個知識點。古人所謂五金:金銀銅鐵錫,是基于對金屬的不斷認知上發展出來的。
從所有金屬都叫金,再到分辨出了銀銅鐵錫,剩余的金屬歸為鉛。
所謂鉛汞之道,就是道家對于金屬鹽化學反應的籠統稱謂。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金屬都被劃在了鉛的范圍里。
藏銀的冶煉史也非常的悠久。早期但藏銀其實是銅鎳合金,也就是今日所謂白銅。漢代著名的“朱提銀”是中國掌握銅鎳合金技術的最早證明。
因為當時人認為朱提山出銀,而事實上該山沒有銀礦,只有銅,鎳伴生礦。
所以中國雖然沒有將鎳作為一種單獨的金屬識別出來,但是卻已經有了煉鎳,或者鎳合金的工藝。本節所謂耐蝕鉛,指的就是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