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張順也被壓下去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陳洪說道:“筆墨伺候。你來替朕研磨,朕要寫幾個字。”
“是,皇爺。奴婢馬上去準備。”陳洪連忙答應道。
事實上,陳洪心里面很清楚自家皇爺這么多年了就沒愛好過寫字,而且從小受的教導也不多,很多字恐怕都不會寫。
現在怎么突然就要寫字了呢?
突然愛好書法了?
或許原本的朱由校沒什么文化水平,但是現在這朱由校文化水平還行,畢竟兩世為人,上輩子多多少少也學過一點。
至于毛筆字,原本的朱由校也會寫,只不過寫的不好罷了。當然了,比起穿越而來的朱由校那還是好很多的。
經過這么多長時間的熟悉,現在的朱由校寫繁體字還是沒問題的。當然了,談不上寫的多好,只能算是文字記述,遠遠談不上書法。不過這對朱由校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等到筆墨拿來之后,陳洪研磨,朱由校開始提筆寫字。
用毛筆輕輕地蘸了點墨汁,朱由校緩緩地在上好的宣紙上寫下了一首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寫完這首詩之后,朱由校緩緩抬起毛筆,輕輕地放到一邊,隨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轉頭看向陳洪,朱由校笑著說道:“朕這首詩寫得怎么樣?”
“皇爺的書法蒼勁有力,大開大合,氣勢磅礴,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單單是這份氣度,已不是尋常人可比,可見皇爺書法頗具帝王之氣。”陳洪贊嘆的說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陳洪,沒好氣的說道:“你以為朕是只會聽馬屁的昏君嗎?”
說完,朱由校轉回頭看著自己寫的詩說道:“朕的書法,朕自己知道。”
放下手中的毛筆,朱由校轉頭對陳洪說道:“裱起來,等到魯王來了之后送給他們。”
“是,皇爺。”陳洪連忙答應道,其他的話一句都不敢說了。
陳洪也意識到了自己剛剛說錯話了,這馬屁顯然是拍到了馬蹄子上。皇爺剛剛見了張順,聽他說了那些話,怎么可能還有心思寫書法?
這首詩既然要送給魯王,那就是要教訓教訓魯王。想來這也代表著皇爺的態度,看來魯王的日子怕是不太好過了。
對此陳洪也不說什么,不是他能夠發表意見的事情。
等到陳洪把字拿走之后,朱由校坐在椅子上,眺望著遠方的天空,開始琢磨接下來該怎么辦。
與此同時,濟南城中,山東巡撫衙門。
山東巡撫趙彥正在喝茶,外面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突然走了進來。
他來到趙彥的身邊,說道:“大人,山東布政使趙奎求見。”
趙彥看了一眼來人,說道:“就說我抱恙在家,無法見客。”
來人看了一眼趙彥,有些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自己家大人面色紅潤,皮膚白皙,就在這里一副悠閑的模樣,怎么看都不像是生病的樣子。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家大人就是故意避而不見,于是說道:“那我去回絕了他們。”
“讓別人去吧。”趙彥擺了擺手說道:“你坐下,咱們聊聊。”
“是,大人。”來人答應了一聲,轉身向外面吩咐了一句,然后才轉回身走到屋子里面,直接找了一張椅子坐下。
看他態度也是隨意的很,顯然兩個人關系不是簡單的上司和下屬那么簡單。
等到他坐下之后,趙彥才說道:“介輔,你在我身邊也有幾年了,我之前就和你說過,如果你去參加科舉,進入官場,想必官職不在我之下。奈何你無心官場,厭煩官場爭斗,可如今怕是要受我牽連了。”
被稱為介輔的人,名叫李安,介輔是他的字。河源書吧 李安算得上是趙彥的幕僚,此時聽到趙彥這么說,便笑著說道:“見大人如此氣定神閑,怕是早就心有成竹。既然大人都不擔心,那我有什么可擔心的?”
笑著看了一眼李安,趙彥說道:“可是誰也不知道事情會怎么樣。”
趙彥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茶杯放下,繼續說道:“當今陛下的心思誰又摸得清?陛下到了德州之后,不但沒有懲處德州知府,還給了恩賞,現在德州那邊可是熱火朝天。”
“可是陛下到了濟州之后,那可是直接就拿了濟州張順。現在整個濟州上上下下,估計原來的人也沒剩下幾個了,還嚴令我們不能去見駕,現在整個山東可以說是人心惶惶。”
“陛下拿了張順,用的罪名可是賑災不利。這個罪名能拿了張順,自然也能拿了其他人,包括我這個巡撫在內。這一次的事情,怕是沒有那么簡單。”
“陛下這一次南下,本就沒有那么簡單。”李安笑著說道。
“這個我也知道,可是誰知道陛下會做到什么程度?”趙彥嘆了一口氣說道:“自從當今陛下登基之后,我就沒有摸清過陛下的路數。傳到山東的消息也比較多,很多事情也是不清不楚。”
“有人說陛下昏聵,說陛下年少,寵信太監,同時也信奉道教,整日在宮里面煉丹問道,實在是不像明君。”
“可是也有人說陛下英明無比,蕩平宇內,實乃大明中興民主。”
“觀其言,察其行,陛下的所作所為很多我都看不懂。比如清理朝堂,很多官員都被清理掉了,其中不乏名臣,不乏重口稱贊之臣。可是陛下使用的人,又皆不是無能之輩。”
“徐光啟沒有打過交道,不知其人如何。可是孫承宗、袁可立,我都熟悉,這都是能臣。”
“除了這些臣子之外,朝堂之上新出的密奏制度也被很多人詬病,說是迫官害官之政,掀起了官員互相誣告之風。”
“除此之外,陛下重用馮從吾等人,大肆提倡荀子的學說,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抨擊。可見陛下心思之重,所行之匪夷所思。”
聽了趙彥的話,李安笑著說道:“這話要是讓外人聽去,大人恐怕要下錦衣衛大獄了。”
趙彥看了一眼李安,說道:“非議天子本就不是臣子所為,如果因此被陛下治了罪,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不過我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其實也很簡單,我認為陛下是英明之主,胸有大志。”李安笑著說道:“只不過能夠做到什么程度,那還要看看。”
“何以這么說?”趙彥遲疑著問道。
“大人也常讀史書,想想當年的漢武帝。”李安笑著說道:“漢武帝年少登位,國家內憂外患。朝堂之上,把持朝政的是黃老之學。”
“漢武帝廢棄黃老之學,尊儒學;王霸雜之,重用法家。如此對內可震懾宵小,凝聚國力;對外則可上下一心,使得人人奮勇爭先。漢武帝才能夠平滅匈奴,打造一個強大的漢朝。”
“顯然陛下也覺得大明如此衰落,與這些年尊孟子之學有關系。比起孟子之學,陛下顯然更喜歡荀子之學。陛下是如此說,同樣也是如此做的。”
“河南的案子,陛下可就嚴懲了福王。除了沒有廢除福王的爵位之外,一切皇家待遇全都沒有了。從這件事情上,我就看出了陛下的大魄力、大決心。”
“前些日子勛貴和勛戚的莊田納稅,那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陛下是為了錢,可我卻不這么認為。錢雖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陛下在收回給勛貴和勛戚的特權。”
“如此可以想象,這一次陛下到山東,恐怕會收拾魯王。就連曲阜的那些人,恐怕也要跟著倒霉。不信,大人拭目以待。”
聽了這話之后,趙彥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不至于如此吧?”
“就是如此。”李安信心十足的說道:“陛下捧荀子,孟子已經不在陛下的眼中了。大人覺得陛下會有多看重孔子?”
雖然李安的話說得很狂妄,但是趙彥卻沒在意。兩個人相處多年,他也知道李安的一些想法,對他這樣說話也早就習慣了。
如果不是這個性格和這張破嘴,李安也不至于不走官場的路子。
“我還打聽到一件事。”李安有些神秘的說道。
“你說來聽聽。”趙彥見李安故作神秘的樣子,知道這件事情肯定小不了,不然李安不會在自己這里繞圈子。
“我打聽到趙奎等人正在謀劃,把責任都推到魯王府和曲阜的身上去。”李安笑著說道。
聽到這話之后,趙彥遲疑的說道:“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是如此。”李安笑著說道:“這些人想用魯王府和曲阜來威逼陛下,想讓陛下輕拿輕放,不過于追究他們的罪責。可是我卻覺得他們弄巧成拙。這些人如果這么做,恐怕正中了陛下的下懷。”
“他們其實就是在賭陛下有沒有動魯王府和曲阜的魄力。在他們看來陛下沒有這個魄力,畢竟魯王府和曲阜的地位在那里擺著,陛下如果真的動了,就牽扯甚大。可是在我看來,他們都小看了陛下。”
“那我們要怎么辦呢?”趙彥有些遲疑的說道:“我可是山東巡撫,這件事情恐怕也會牽扯到我。說不定趙奎等人已經在想著怎么攀咬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