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永隆帝和忠順王撫養成人,然后獲得了元熙帝的認可,但卻又幫助義忠親王復位,這個故事怎么看都有些蹊蹺。
就算是義忠親王第一次復位時還是忠孝王的永隆帝并未露出多少王霸之氣,但是隨后永隆帝正式登基之后,論理太妃就該站在永隆帝一邊兒了,但是好像卻沒有。
這位太妃和太上皇兩位一體也就罷了,但為何感覺卻還和義忠親王關系更親近一些呢?
這內里究竟有什么復雜的內情,馮紫英琢磨不透,便是忠順王那里馮紫英假意漫不經心的問了兩句,也被忠順王哼哼哈哈的敷衍過去了,沒說個明白。
但擺在馮紫英面前的卻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棘手問題,這位太妃突然發聲,當然不是什么心血來潮,而是有的放矢。
忠順王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太妃應該是代表太上皇有這種意思了,愿意為馮漢追封并允許襲爵。
這原本是馮紫英無比渴望的,但是若是從太上皇手里出來,那就不是馮紫英愿意接受的了。
所以忠順王在那里哼唧了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來,只說這便是太上皇有此意,但最終也只能通過皇上來,只是這卻失了味道了。
事實上馮紫英在聽到忠順王這么一說時,就知道這個套自己已經被拖了進去,你接也好,不接也好,都難以置身事外了。
同樣永隆帝也被這一手給坑得不輕。
若是太上皇提出來,永隆帝不可能拒絕,拒絕的話除了引來馮家的不滿外,一無所得,而順水推舟應允的話,這份人情卻又被太上皇拿走,雖然這說明不了什么,但總歸讓人不悅。
見自家爺好像面帶苦澀的神游天外,金釧兒和晴雯都交換了一下眼神,照理說這個結果爺該高興才是,怎么卻是這幅表情?
馮紫英沒意識到自己的表情也引來金釧兒和云裳的懷疑,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
如果自己預料不錯的話,太妃的這樣一個動作背后不僅僅是太上皇,沒準兒還有義忠親王在使勁兒。
北靜王突然開始活躍起來,主動邀約著牛繼宗和王子騰等人替自己父親餞行時,馮紫英就已經覺察到了一些端倪,不知道他們從哪里獲知了自己還想讓二伯追封襲爵的意圖,現在又用這一招來。
對自己是示好,對永隆帝來說,也許就是挑撥離間,雖然很老套,但是這要看永隆帝怎么想。
君王多疑,哪怕他現在可以無視不計較,但自己武勛出身,加上又要娶林如海的女兒,還有和賈家關系如此密切,這點點滴滴不斷積累起來,似乎就很難判斷永隆帝怎么想了。
一顆種子播下,始終藏在那里,哪怕不發芽,但那是因為機會不到。
不得不說面對太上皇和義忠親王這些成日浸淫在這些勾當中的角色來說,自己還是太嫩了,找不到合適的手段來反擊,甚至連被動的防御都很困難。
馮紫英心神不寧,讓金釧兒和云裳的心情也跟著變得沉郁下來,院子里丫鬟們做事兒也都失了精神。
一直到馮紫英從沉思中驚醒過來,才意識到這一點。
自己現在也算是一家之主,一舉一動,一喜一怒,都會給府上自己周圍人帶來壓力和影響了。
“金釧兒,來。”
金釧兒乖覺地過來靠在馮紫英腳下替馮紫英捶腿。
”云裳也過來,替爺揉揉肩。“
這年頭,能排解壓力和煩惱的辦法無外乎就是那幾種,當馮紫英探手解開金釧兒繡襖扣襻,伸入那火熱的里衣中時,馮紫英只感覺自己肩頭雙手一僵,而匍匐在自己腿上的金釧兒呼吸也頓時急促起來。
軟玉溫香,撲鼻盈胸。
十二月初六,大吉大利,宜嫁娶。
從前幾日起,來自各地的客人和朋友便已經陸續到馮家道喜。
馮唐沒法回來,只能嘆息了。
無論是青檀書院的同學,還是像楊嗣昌、侯氏兄弟、黃尊素這種后來認識熟悉的朋友,都親自到府上道賀。
馮紫英也是第一次這種經歷,很多都是懵然無知,好在這京師城中有的是專門吃這碗飯的人,特別是為城中官宦士紳辦理全套儀式流程,只要肯花錢,一切都能替你安排得妥妥帖帖,從結親到辦酒坐席,再到各式應酬待客,總歸是一套套規矩有人提醒,馮紫英便是當個牽線木偶,按照要求來就行了。
客人們來得很多,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來者是客,無論遠近貴賤。
當然素無瓜葛者一般說來也不會來,但也不排除一些想要借機搭上線的人要來走這一遭。
所以當馮紫英看到陸續到來的來自山陜、揚州、龍游、安福、徽州、湖廣、廣東等地商賈們的拜帖禮貼送到時,他也忍不住頭疼。
哪怕是再苛刻的御史也不會在這等事情上糾纏不放,但是馮紫英還是很不喜歡在這上邊欠誰的情,只不過這種事情卻是由不得他。
方有度樂呵呵地陪著馮紫英站著。
來往客人分成了幾撥,像官場上的上司同僚,主要是練國事、楊嗣昌幫著接待,書院同學、同年都是由鄭崇儉、王應熊和吳甡三人幫著張羅,而來自各地商賈這是趕回來的段喜貴和汪文言來負責接待,而來自武勛家族這邊的則是賈璉、韓奇和衛若蘭三人應付,親戚朋友則是馮壽來安排,這樣一來,各自都有熟悉的人手應對,也要輕松許多。
方有度算是幫著馮紫英應對各種臨時事情。
“紫英,我聽我那位老岳父說徽州那邊的商賈都來了不少,而且他還看到洞庭翁許兩家也來人了,晉商十八家也來了,你這婚事簡直成了咱們大周商幫聚會啊。”
方有度現在也是居移氣養移體早已經沒有了三年前那種寒酸味道了,他的岳父也是全力支持他留在京中為官,為此專門在小時雍坊為其購置了一處大宅院,花費不下萬兩銀子,加上重新整修,估計起碼也得一萬好幾。
“你覺得這是好事兒么?”馮紫英搖搖頭。
這些都是墻頭草,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先來混個臉熟,不管怎么樣,總算是打過照面了,日后見了面也能打個招呼,對外也能說我也是參加過小馮修撰婚禮的人了。
“起碼不是壞事。”方有度倒是看得很淡然,“對你,對我們永隆五年這一科的青檀學子來說,你的風光其實也就代表著我們這一科的受重用,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馮紫英吃了一驚,下意識的看了方有度一眼,“方叔,你這話好像有點兒夸張了。”
“紫英,你覺得夸張么?真的不夸張,可能你自己不覺得,那是因為你身處正中間,光環太盛,所以有些看不到邊緣的許多情形了,但我可是感受極深呢。”
方有度背負雙手,陪著馮紫英站著,語氣卻越發深沉。
馮紫英眉峰微蹙,但是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誒說什么。
“以我自己來說吧,如果沒有你,嗯,當然不僅僅是說你這個人的表現影響,我所指的是包括你給我們帶來的許多,比如《內參》,我可以說,我和大章就是受益最大的,如果沒有這份《內參》,大章去不了西疆,也就沒法立下這份功勞,更不會有誰能知曉他,三甲進士,幾百個,誰記得到他?沒有這份《內參》,我方有度就是三甲進士中最末尾的角色,三年觀政期滿,估計就應該到地方上去廝混了,十年二十年未必能回到京師城,…”
“…,但是現在大章只要他愿意留兵部,我相信柴大人肯定是熱烈歡迎的,甚至我估計柴大人都會主動和吏部那邊溝通要把大章留在兵部,同樣非熊好像這段時間也是經常被柴大人和職方司郎中叫去問話,…,我方有度也一樣,若是沒有那幾篇文章在《內參》上打響名頭,誰認識我一個歙縣來的窮小子,但現在,大理寺少卿茍大人已經來問過我,刑部這邊兒也希望我留下,但我都沒有應承,…”
“哦?方叔還沒拿定主意?”馮紫英頗為好奇。
“不是,我在等你。”方有度轉過身來黑瘦的面孔和炯炯有神的目光匯聚在一起,“紫英,我知道你是想要做大事的,但是做大事你一個人做不成,君豫也說過,我們這一科就看你有王佐之才,說我們這些同學都應該助你一臂之力看,…”
馮紫英心中微動,他沒想到練國事居然也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這讓他有些激動。
“你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我可以留刑部,也可以去大理寺,另外我覺得我也能去都察院,倒是工部、兵部這些非我所長,…”
方有度說得很鄭重其事,“喬大人也和我說了,希望我可以去都察院。”
馮紫英微感吃驚,喬師可沒有和自己說起過。
“喬大人說,都察院需要一些有朝氣銳氣的年輕人,也需要一些志向相投的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