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17章 人在做 天在看

  張泰征回到家鄉山西平陽府蒲州。

  這一路上,他的心情很郁悶,想著以他的家境,啥時候缺過錢?

  熊清這種角色怎么還通過“賄賂”的方式攀上他的祖父了呢?

  父親曾經是大學士,難道祖父不清楚十分忌諱“收禮”的事兒?

  一旦收禮,不等于將他父親,乃至整個家族往火坑里推嗎?

  看吧,祖父剛過世沒多久,馬上就有人扒出來這一茬兒,保定府知府熊清還不慎落馬身亡。

  雖然馮保謹遵皇上之命,一再強調說不會追究他父親的責任,也不會將這件事公之于眾。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的,既然有人捅出來,遲早會傳開。

  這種“污點”多膩味人。

  讓他覺得再回朝廷都要矮人一頭。

  張四維還在守制期,忽然見到兒子風塵仆仆地回家了。

  “你祖父去世,又沒說讓你守制,爹不過將這個消息告訴你而已,看你千里迢迢跑回來干嘛?”

  張四維語氣里帶有幾分責備,還以為是因為自己讓人告訴兒子,所以兒子接到訃告后趕回來的。

  張泰征由于心里有氣想不明白,本想回家質問父親兩句。

  可見他父親一副老態龍鐘的樣,不過兩年不見,忽然間像是變老很多,而且說話時還動不動咳嗽。

  他又不忍心責備,父親馬上就是六十歲的人。人生匆匆數十載,轉眼間父親都已經到了耳順之年,也不知道時間都跑哪兒去了。

  “爹,孩兒這次回來有點其它事,先去祭拜祖父吧。”

  張四維還不知兒子因何事回來,帶著張泰征去祭拜。

  然而,于張泰征而言,這事兒也不得不說,遲早要問的。

  最多不責備他父親,問題來了,心平氣和地解決就是。

  交賄賂交罰金,他家都不叫事兒。

  皇上一言九鼎,反正說既往不咎。

  張泰征決定先找一個輕松一點兒的話題切入,問道:

  “爹,祖父這輩子都在商場上大顯身手,當初爹為何選擇從政這條路呢?”

  “自古官商一體,你祖父認為官場上有人,生意才更好做。”張四維回道。

  “可祖父好幾個兒子,為何選擇讓爹走仕途這條道?”張泰征接著又問。

  “爹自小喜歡讀書。”張四維帶著幾分得意,“想當年爹七歲時便聲名鵲起,鄉試第二名,高中進士后,因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士,可比現在的你要強哦。”

  “爹此生仕途如此之順,那祖父有沒有出錢為爹打點啥的?”張泰征旁敲側擊地問道。對他祖父確實不熟,他祖父常年四季忙生意應酬。

  “你這話什么意思?”

  “爹從政幾十年,對官場上的風氣指定比孩兒更清楚。試問又有幾個官員沒有收禮或送禮?”

  “你想說什么?”張四維這才感覺兒子這次回來怕是有事兒,話里有話。

  “孩兒想問爹一句,爹一生做官,有收過別人禮或送過別人禮嗎?”張泰征望著他爹,非常認真地問道。

  “…”張四維深深噓了口氣,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正如兒子所說,官場上有幾個人一清二白?

  他家是不缺錢,可家境不富裕的那些官員,靠俸祿不得餓死人嗎?靠的就是下面官員的“孝敬”。

  只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

  見父親沉吟不語,張泰征也心知肚明,恐怕大明一朝像海瑞那樣兩袖清風的官員寥若星辰。

  “爹,那祖父有沒有因為爹身居高位而收過別人的禮?”

  “兒子有話不妨直言。”張四維已經確定兒子這次回來有事。

  “有這么一個事兒,爹當初在任上有沒有提拔原保定府知府熊清?”張泰征盡量保持平和的語氣,有意將問題縮小不放大,以免他父親著急。

  他問話的同時目視著父親,發現他父親臉色陡然間一變。

  這一刻,讓他感覺已無需再問了。

  只聽他父親感嘆一聲,幽幽然地說道:“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爺果然從未饒過誰,該來的總是要來,這是你爹與祖父這輩子做得最虧心的一件事兒,你可要引以為戒啊!”

  “爹,咱家大業大,祖父當初為何糊涂要接受熊清的禮呢?”

  “哎!你有所不知,只怪熊清太…用京城的話說就是太雞賊,這事兒不能只怨你祖父,爹也有責任。”

  “爹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此次孩兒回家,就是奉旨查問此情。”

  “我知道遲早躲不過去。”

  “想必爹也已經得知熊清不慎落馬身亡的消息。皇上顧全大局,一再強調不追究此事,不會將這件事公之于眾,有心保全爹與祖父一生的名譽。”

  “爹也有所預感呀!”張四維喃喃地道,“當日得知熊清不慎落馬身亡時,爹就隱隱之中想到了這一點。”

  “爹此話怎講?”

  “你畢竟還年輕,難道真的相信熊清是不慎落馬身亡嗎?”張四維突然降低音量,“十有八九是被人做掉的。”

  張泰征點了點頭:“不瞞爹說,京城確實有這樣的流言。”

  “這件事,爹想過向皇上坦誠,請求處分。”張四維感慨地道,“否則實在愧對皇上對咱家的一片心意。”

  “爹,坦誠是必須的,這也是皇上的要求,讓爹寫一份自陳,將這件事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但皇上反復強調,此舉不是為了懲罰爹,而是擔心有人從中作梗大做文章,屆時被動。”

  “皇上對咱張家的大恩大德,你要永遠記住。但凡皇上有所難處,你與你弟弟拋頭顱灑熱血也要為皇上分憂。明白嗎?”張四維語重心長地道。此刻他說話的語氣便如同交代身后事一般。

  “爹即便不囑咐,這個孩兒也明白。”

  “那就好,那就好。”

  “可孩兒不明白,當初為何爹與祖父做出如糊涂之事?”

  “此情爹稍后再與你細說。”張四維不緊不慢地道,“爹先問你,皇上眼下是不是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

  “是。”張泰征回道。

  “是不是遇到了很大的阻礙?”

  “嗯。因為有些改革涉及到皇親國戚們,觸犯到許多人王公勛貴的利益,所以顯得舉步維艱。爹此番特意問及,是否有何妙策?”

  “爹哪有什么妙策?皇上聰明過人料事如神,自有妙策。”張四維道,“但無論哪項改革,起初總會有人反對,他們不理解不支持,處處只要麻煩。”

  “的確。”張泰征感慨地道,“京內還好,京外許多人都坐不住了,張靜修孩子在保定府被搶,李時珍在歸德府被劫以致死了九名錦衣衛,大家無不心知肚明,不全是沖著皇上去的嗎?”

  “皇上對咱家有大恩,可如今爹已經老了,再也不能為皇上效力,而你與你弟弟又剛步入仕途不久,想必暫時也很難為皇上分憂。”張四維感慨地道。

  張泰征也只是微微點頭,因為他內心不是這么想的。

  他爹只比張居正小一歲,而他與張居正兩個兒子是同科進士。

  然而,張居正兩個兒子都被委以重任,一個負責臺灣事宜,一個協助努爾哈赤,都派到外面鍛煉去了。

  故而這時候他想著,或許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他爹的影響。

  只是這種話,身為兒子,他不敢當他爹的面兒說出來而已。

  張四維接著說道:“所以爹有一個想法,剛好你回家,爹問問你的意見,畢竟你是家里的長子。”

  “爹請說。”

  “你是老大,爹也是老大,你六叔七叔過世得早,其他幾個叔叔不是當官就是做生意,日子都還過得去。”

  “何止過得去?”張泰征心想,如果他們一家人的日子叫“過得去”,那其他人的日子叫什么?

  “你祖父雖小有過錯,但一眚不掩大德,開創出如此大的家業,救濟過許多人,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歸西而去,名下財產自然由爹與你幾個叔叔繼承。如今你與弟弟都高中進士,在朝中為官,也算事業有成。咱家要那么多的財產有什么用?就像你祖父離世,再多的錢也不能帶走一文。”

  “爹的意思是?”

  “皇上對咱家有恩,為了爹與你祖父的聲譽,也是用心良苦。眼下改革遇到許多問題,這時候國家肯定缺錢,爹是想將從你祖父那兒繼承的財產全部捐贈給朝廷。你覺得如何?”

  “孩兒當然贊成爹的決定。”張泰征毫不猶豫地道。

  “爹此舉一來是想借機認錯,二來也是真心感恩皇上。”

  “好,爹這一番話孩兒一定謹記,回京告訴皇上。”

  “爹真的已經老了,也只能為皇上做這么多,剩下就看你與你弟弟的了,爹希望你們能努力。”

  “爹,孩兒知道。”張泰征鼻子一酸,抬頭一看,見他爹已經淚了。

夢想島中文    不負大明不負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