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71章 靠人不可貌相,原來是知音……

  之所以覺得對張四維的行為需要重新審視,是因為讀史與參與歷史,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而且一個人通過讀史所換來的認知不一定有效合理,且不談對錯。

  有時候以現代人思維去解讀古人似乎有很大的問題,很不準確。

  “伴伴,你現在就按朕剛才所說,安排下去吧。對張泰征或張甲征也無需隱瞞什么,實話實說便是了。”

  “明白,那奴婢就安排張四維的長子張泰征回家一趟吧。”

  “好。不過再申明一次,朕這么做是幫張四維,而不是找他的麻煩,讓他以及他兒子不要多想。”

  “奴婢一定與張泰征交代清楚。”

  “去吧。”

  “奴婢先行告退。”

  馮保應聲而去。

  無論張四維怎么想,反正朱翊镠覺得他自己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下午快到散衙時,宋纁才滿頭大汗地趕來宮里覲見。

  我去!

  確實沒想到宋纁是個矮老頭兒。

  精神也不怎么好,看起來還有幾分邋遢,留著滿臉的絡腮胡子。

  此時的宋纁都已經六十出頭了,比張居正居然還要大三歲。

  第一眼,見這樣一位老人站在自己面前…朱翊镠甚至都有點后悔了,不該盲目地聽從楊巍的薦舉。

  因為他更傾向于重用年輕人。

  老年人經驗固然很多,但老年人暮氣也重,不及年輕人有朝氣,喜歡瞻前顧后,斗志上自然不及年輕人。

  在改革的前期,朱翊镠更希望重用那些無所畏懼所向披靡的年輕人。

  不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都已經來了,還是先了解一番吧。

  朱翊镠舒了口氣冷靜一下。

  “老臣宋纁叩見陛下!”

  靠,乍一聽這聲音,朱翊镠有幾分驚嘆,別看宋纁一副暮氣沉沉的樣,說起話來倒是底氣十足聲如洪鐘。

  “平身。”朱翊镠抬手賜了座,“知道朕今日召宋府丞所為何事?”

  “…”宋纁搖頭。

  “保定府知府熊清,昨日不慎落馬身亡,所以朕決定派你接任。”朱翊镠也不轉彎抹角,開門見山直承道。

  “這…”宋纁感覺有點懵逼。

  “怎么?害怕了?”

  “陛下,臣當然不是害怕,而是太突然了,讓臣有點不敢相信。”宋纁說話倒也痛快,口由心發。

  “但朕先得把話挑明,保定府知府不好做。”先說斷,后不亂嘛。

  “不知陛下指哪方面?”

  “你先看看這個。”

  朱翊镠將內閣幾位成員聯合署名呈送上來的《關于保定府改革的若干建議疏》遞給宋纁。

  宋纁接過,逐字逐句地認真看完。

  朱翊镠緩緩言道:“朕將張佳從南京調回來擔任北直隸總督就是要推行改革,這也是決定將總督署設在保定的原因。這道奏疏雖然留中未發,但實際上張佳已經在保定采取行動了,只是沒有明確告知天下人要這么做。”

  “陛下英明,陛下真是英明啊!”

  宋纁突然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涕淚縱橫地說道。

  搞得朱翊镠特么一愣,不知情的還以為他欺負老頭兒呢。

  “宋府丞請起。”

  “請陛下容許臣將多年的心里話說出來吧。”宋纁跪著不起。

  “那你說吧。”

  “陛下,這道奏疏實乃真知灼見,充滿智慧與遠見,臣不知盼了多少年,就盼這一天的到來啊。”

  “是嗎?此話怎講?”

  “陛下,想本朝自開國以來已歷經兩百多年,許多起初看似不錯的制度,如今都已成為羈縻本朝發展,乃至摧毀本朝發展的毒藥,不改不行啊!”

  宋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一邊說還一邊哭得像個孩子似的。

  朱翊镠真不習慣這樣一個看起來像是爺爺的人在他面前哭泣。

  “宋老,別激動,慢慢說。”

  “請陛下原諒老臣的失態,可老臣情之所至實在忍不住啊!本朝土地兼并已越來越嚴重了,貧苦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苦,只有重新分配國家田地,才能給他們最大的希望。大興縣改革已啟動,老臣還想著主動請纓負責此事呢。”

  “宋老有心。”

  “陛下,老臣是激動,是高興,是開心,總算盼來了一位大明主。”

  “誒,宋老,這話有點兒過了吧。”朱翊镠刻意提醒道。

  “陛下,可老臣覺得一點都不過,在此之前,試問有哪位君主這樣想過?更遑論付出實際行動。”

  “想只是一方面,”朱翊镠道,“但改革確實很有難度。”

  “陛下,改革哪有簡單的?如果連想都不敢想,那不是更沒希望嗎?人還是要有夢想的嘛,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靠!怎么說的像馬云一樣?

  “再看皇室宗親,陛下能否容許老臣斗膽多說兩句?”宋纁激動地問。

  “但說無妨,朕赦宋老無罪便是。”

  “多謝陛下!想本朝建國之初,洪武皇帝爺的設想倒是好,以漢唐為鑒,對前代宗室政策的內容有揚有棄,形成獨自的特色。正所謂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并能世襲罔替。本朝宗室政策,奠定于洪武初年,完善于永樂年間。”

  激動之余,宋纁說時鼻子一聳一聳的,仍是涕淚縱橫。

  “按洪武皇帝爺定的制度,皇子封為親王,親王的長子立為世子,其它諸子封為郡王,以后各世子孫均有封爵,六世孫以下為奉國中尉。然而這批宗室皇族不能從事士農工商的職業,只是坐享俸祿,造成了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有些行省一年的收入都不足以養活本地的宗親,比如山西。”

  朱翊镠點點頭,對山西的情況,宋纁的確很有發言權。

  “陛下,朝廷一方面養著龐大的宗親集團,可另一方面又在提防他們。一方面給他們各種賞賜,讓他們擁有各種特權作威作福;可另一方面又不允許他們踏出自己的封地一步,甚至出城祭祖掃墓都需要到京城報備才行。”

  宋纁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兒,只是稍作停頓后,繼續說道:

  “老臣以為本朝的宗室制度,第一掐死了擁有一顆上進心和報國心的宗室報效朝廷的所有路子。其次不加甄別的為所有宗室提供俸祿,也讓國家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陛下有心對宗室制度改革,朝著有利于本朝發展的方向,老臣舉雙手雙腳贊成。”

  不經意間竟開來了一個知音…

  朱翊镠道:“朕正在普查皇室宗親的人口,估計還得有些時日,也不知道最后數據準不準。依宋老看,目前我大明王朝有多少皇室宗親呢?”

  “回陛下,依老臣估計,在二十萬與三十萬之間吧。”宋纁稍一沉吟,如是般回道,“不過,他們的俸祿與各項獎賞補給,卻占據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大部分。”

  “皇室宗親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這數據,不知宋老是如何得出來的呢?”

  朱翊镠認真地問道。

  感覺宋纁痛心疾首,又說得頭頭是道,想必肯定是有一定的研究。

  關于明朝宗室到底有多少人,其實到如今都是一樁歷史懸案。

  歷史上,明朝276年有一件事一直被后人嚴厲批判,那就是明朝宗室龐大的寄生集團。甚至有人估計,到明末之時宗室人口高達百萬。

  然而這個數目到底準不準,朱翊镠抱著存疑的態度。

  沒有史料可查,也沒有明確的相關記載,反正朱翊镠腦海里沒印象,有說二十多萬的,有說三十多萬的,有說六十多萬的,也有說超過一百萬的…到底有多少,他還真不清楚。

  也沒人清楚。

  所以這次清查全國人口的時候,他特意強調將皇室宗親的人口查清楚,力爭做到改革時有的放矢、區別對待,畢竟總有特殊情況。

  讓后人爭論了好幾百年,為什么大明王朝皇室宗親到底有多少人,卻依然是一個謎呢?

夢想島中文    不負大明不負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