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涵臉上刷的一下就紅了,她狠狠的瞪了陳銘一眼,氣鼓鼓的罵了句:“美死你了,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本小姐會吃你的醋?”
陳銘笑嘻嘻的看著陸雨涵,他現在才意識到原來分開以后陸雨涵也一直在關注著他的情況,恐怕不止是閻娜的事,別的她也都應該一清二楚。
他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難道陸雨涵真的喜歡自己?
第二天一早兩人就乘坐最早的航班回到了燕京,陸雨涵很忙,一下飛機就被接去了公司,陳銘則直接打車去了辦公室,李夢琳昨晚又跟他確認了一次行程,今天是周末,晚上要舉辦一場四有慈善會燕京分會的第一次聚會,這種唱歌陳銘必須要親自到場。
早在幾個月之前陳銘就成立了老有所養調查委員會,當時成立這個委員會的初衷是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長者公寓的事業中來。
愛心籌的成立讓這個調查委員會的職責也相應的增加了,參與的人員也逐漸變多,不過暫時還只是個十分松散的組織,大多數參與者都是教師和醫生之類的,偶爾為委員會貢獻點力量。
隨著陳銘因為愛心籌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弱勢群體,他對做好事的理解也越發的深刻,知道李麗離世的消息以后,他更是決定必須要把這個委員會真正做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集合到更多的力量。
四有集團成立以后,調查委員會也改了個名字,改成了四有慈善會。性質也從原本名義上的松散組織變成了正規注冊的法人慈善團體。
四有慈善會的宗旨就是那十六個字,每一個會員都有一個會員卡,算是身份證明,也是為了增加會員的榮譽感,讓他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會的事物上。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
這十六個字清楚的印在每一個會員卡的背面。
當然,這個會員卡的作用當然不止于此,陳銘一直都有一個想法,就是好人理所應當要有好報,他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鬼神,有沒有輪回轉世,但不管有沒有,他都不希望把好人有好報寄托在虛幻的下輩子上。
用捐款來抵扣貸款利息就是一種回報,但除此以外,他覺得還應該讓好人得到更多的回饋。
這種回饋應當是現實的,能夠看得見的,而不是只停留在紙面上或者心里面。
做好事應該得到獎勵嗎?
前一晚,陳銘跟陸雨涵正好聊到了這個問題。
得知陳銘搞這個慈善會的目的和方式以后,陸雨涵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
“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無法認同你的方式,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假,但你有沒有想過,一旦把做好事跟金錢掛上鉤,也會使‘做好事’這種行為的初中變味!”
和陸雨涵說話不用拐彎抹角,陳銘直截了當的反問道:“可是如果好人沒有好報,那為什么要做好人?”
“做好事難道就是為了得到報答嗎?”陸雨涵并不認同這種想法,“你知不知道,在做好事這件事情上有三個最為出名的理論。”
陳銘當然沒聽說過,他又不是學文科的,也不像陸雨涵參加過那么多慈善活動。
“第一種是利他主義,這種理論認為,人們做好事只是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了快感,只要能幫助到別人,用什么方式都無所謂,也就是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
第二種理論叫溫暖的光輝,它認為人們做好事是因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快樂,結果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第三種理論認為,人們之所以做好事,只是為了自我滿足,希望在同階層中獲得更多的認同感,樹立富有和慷慨的形象。”
陳銘聽懂了:“你的意思是,不管哪種理論,都不認為人們做好事是為了得到回報?”
“是的。”陸雨涵喝了口啤酒,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假如撿起地上的易拉罐就可以得到一塊錢獎勵,那我問你,你怎么知道一個人他撿起這個易拉罐到底是真心的還是僅僅為了錢?你如何確定假如沒有了獎勵這個人會不會撿起這個易拉罐?會不會視而不見直接跨過去?”
什么叫一語道破本質?這就是了。陸雨涵的話像一把刀子撕開了陳銘心上蒙著的那層遮羞布,讓他不但無法堅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對自己的行為也產生了懷疑。
“那照你這么說,做好事就不該有好報,所謂的好人必須全心全意不求回報的付出才配稱得上是好人?在這種初衷下做的好事才算是好事?”
陸雨涵點點頭,承認了這一說法:“當然,所謂好人看的是心,不僅僅是行為。”
陳銘嘆了口氣,他知道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就像那些在愛心貸上用捐款抵扣了利息的人,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算得上是好人。
如果不是能夠抵扣利息,有幾個人會點開愛心貸上捐款的界面?又有幾個人會真的捐出真金白銀?
陳銘無從反駁陸雨涵的邏輯,卻也不愿意接受她的觀點。
無論別人愿不愿意相信好人有好報,他都愿意相信。
這一晚,他幾乎整晚都沒有睡著,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好人該不該有好報?當然應該!
可是,如果一個人就是為了得到好報而做好事,那這個人還算是好人嗎?
如果不算,他是否還應該得到好報?
而如果不應該…
那會不會有很多人就不再愿意去做好事了…?
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不會對陳銘自己的行為產生影響,不管是為了什么,既然自己得到了這個做好事得獎勵的系統,那無論如何都應該做下去。
可是至少他計劃好的那些關于慈善會的制度呢?到底應不應該實行?
他想不出答案,只好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等有答案了以后再決定該怎么做。
“有請四有慈善會總會長陳銘先生!”
他很不喜歡這種方式,大家輪流上來講幾句好聽的話,就好像年終工作匯報一樣,說的人沒意思,聽的人更沒意思。
可是似乎所有人都早已習慣了這種模式。
陳銘深吸一口氣,起身向周圍的幾十個人微笑示意,然后在稀稀拉拉的掌聲中走向了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