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傳下了新的令旨,命國內各郡縣的長吏勸課農桑、獎勵耕織。
令旨中,以令狐奉的語氣寫道“寡人親耕籍田”①,希望各地的郡縣長吏能夠效仿,以身作則。
定西國已經多年沒有過主君“親耕籍田”了。
令狐邕嗣位時年少,后來長大,而朝權在令狐奉手中,沒機會干這事兒。令狐奉稱王恰在“耕籍田”的正月,不過剛登位時,朝局不穩,經過月余的調整、任免等人事更換,現今朝中穩定了許多,於是,為顯示自己與令狐邕不同,是個重農愛民的好大王,他便在前幾天,興師動眾地到籍田犁了幾遭地,緊跟著傳王令郡縣,大肆宣揚。
有道是:上行下效。
主君都這么做了,臣屬不能偷懶。
這日雨停,一大早,莘邇領著郡府的屬吏們,來到自己在城郊的職田②,扶犁地壟,依照籍田禮中對卿大夫的規定,往返田間了七次。
莘邇不會農活,又剛下過雨,田里泥濘,起初駕馭不了犁牛,虧得吏役幫忙,牛才勉強聽話,卻仍犁得歪歪斜斜。
瞧瞧自己的勞動成果,把本來已經翻整好的土地,搞得亂七八糟;再瞧瞧從陪邊兒上的吏役們,盡管他們看起來畢恭畢敬的,心里怎么想的?可沒人知道。
莘邇汗顏心道:“慚愧,純粹給他們添亂。”
朝廷規定,官員的職田不許動用民力,只能取用“文武吏醫卜”③耕種,也就是只能從官寺的底層吏員中挑人役使。
給莘邇耕種職田的,就是此類的吏戶。名雖為吏,實為官府的佃客。
莘邇犁罷,輪到他的屬吏們。
功曹、主簿等郡府的各級上吏,紛紛下到田中,比照籍田禮中對“士”的規定,“九推九返”。
他們中如張道將等勢族子弟者,無不家訾豪富,仕宦朝中,居官州郡,前溯四五代,以至七八代,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鐘鳴鼎食,奴婢千百,乃從來不知何為耕稼的;趕牛的水平尚不如莘邇。諸“士”鬧哄哄地一番過后,田中愈是慘不忍睹。
莘邇深感對不住吏役們。張道將等則多半埋怨莘邇沒事找事。
黃榮麻利,最先干完了活兒,回來莘邇身邊,見他時而看向田間的熱鬧,攢眉蹙額;時而眺望遠處民田中徒附、胡奴的勞作景象,怔怔發呆,便心道:“府君在思考什么問題么?”揣摩了會兒莘邇的心思,輕咳一聲,近前說道:“明公。”
“啊?”
“可是在想今年的收成會怎樣么?春雨如油,有這場春雨打底,收成不會壞的。”
“哦。”
黃榮心道:“不是在預料收成。”順莘邇的目光,發現他的視線大多數時都落在了遠處的胡奴群體身上,醒悟過來,說道,“明公是在考慮收胡屯牧的事情吧?”
“嗯?”莘邇轉顧黃榮,奇怪他居然能夠猜對,說道,“是啊。”
欲要收胡屯牧,首先需要了解盧水胡的內部情況,其次需要動用郡府的行政力,因此,此事雖未開始推行,但郡府中的上層大吏們多已聞知。
黃榮不算大吏,然他職為錄事史,親貴不及主簿,亦郡太守的左右近臣,地位近如后世較低級之秘書,對此也有略知。
“榮思得一策,不知可用與否。”
“你有主意?說來聽聽。”
“明公知道春牧場、冬牧場么?”
“冬牧場是胡牧的過冬之所;春牧場是胡牧的春夏放牧之所。”
“明公果然多聞。”黃榮頗盡下吏的本分,於此處小小地拍了個馬屁,接著說道,“冬牧場,多是胡牧種落、個人的私屬;春牧場是公用。榮之此策,便是尋思是否可以春牧場上作篇文章,以為明公‘收胡屯牧’的入手點?”
“作何文章?”
“胡夷逢冬,雖可遷入冬牧場,而冬季寒冷,草木凋零,往往冬后,牲畜羸弱;這個時候,就需得有足夠草地的春牧場,才能喂養、恢復他們的牲畜。”
“正是。”
“黑水流域、建康與酒泉境內的春牧場數量有限,六成歸官府擁有,僅有四成供盧水胡牧用。”
莘邇點了點頭。
隴州境內的大牧場,泰半屬於朝廷。
最大的牧場應數張掖郡刪丹縣的漢陽大草灘,位處祁連、焉支兩山間,面積達千萬畝,從前代起就是帝國重要的養馬、畜牧地。定西國承繼前代和本朝之制,圈占了大草灘上最肥美的草地,建立牧苑,養馬十余萬匹,牛羊不計其數;是朝廷財政和軍馬補給的一個重要來源。
建康郡內沒有像漢陽大草灘那么大的草原,但也有大草場七八處,少部分在樂涫東北邊的黑水兩岸,多數分布於樂涫南邊的祁連山下。
黑水流域的基本被盧水胡占用,祁連山下的多屬官有。
“盧水胡之類的游牧胡夷,以畜牧為命。因是之故,為爭奪春牧場,黑水沿岸的草原上,盧水胡諸部落、種落間的爭斗,年年不絕,傷人司空見慣,胡牧為之殞命的也不乏見。方今仲春,正是他們爭奪牧場最激烈的時候。
“榮愚陋,竊以為,明公如在此際,遣通曉胡情的人對他們各部、各種落間進行挑撥,火上加油,從而促致他們發生大規模的械斗,然后助其弱者,納為爪牙;抑其強者,不從即伐,豈不就可徐徐遂行收胡屯牧之策了么?”
黃榮雖是莘邇的親近吏,但莘邇對他并不是特別了解,日常與他之間只限公事,沒有私交。
這是因為,一則,黃榮不是莘邇辟用的,天然的少了一份親近。
郡府內的多半吏員,如黃榮,如功曹史亮,皆是前任的舊吏。太守雖有辟除郡吏的權力,可一個郡府,有職任的吏員近百,也不可能換一任太守,就全部的換上一遍。
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府吏出現了缺額,或者前任用人不當,遺賢在野,繼任者才會重新辟除。
除張道將為主簿即是第一類的情況。前任主簿被前任太守舉薦,到王都的學宮進修去了,此職無人,故此,莘邇聽用了府中大吏的推薦,辟了本地勢族家的張道將繼任為之。
——說到張道將,這家伙是莘邇親自辟除的,莘邇是他的“舉主”,按理說該視莘邇為“君父”,兩人很親密才對,可不知怎的,許是性格、喜好截然異趣之故,他與莘邇總不對付。
二來,莘邇到郡月余,既忙於除吏補缺,行春察縣,熟悉郡政,造訪高門,宴飲豪姓,又抓緊操練胡騎,學習軍事,時間安排得很滿,平素亦無多少余暇,因是暫也沒功夫與屬吏們增進感情。
對黃榮的觀感,只覺他向來恪盡職守,從不提與本職無關的公務,莘邇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如此罷了。沒想到當莘邇為“收胡屯牧”絞盡腦汁時,他忽地提出了這么個建議。
黃榮說完,退后兩步,垂手恭立。
莘邇品咂他的建議,驚奇地想道:“這是個人才啊!”
辦法不錯,不過在莘邇看來,也只是“不錯”而已。用詐施暴,絕非上策。
莘邇心道:“且先行吾策,若是行不通,又別無良法的話,不妨試用此法。”溫言說道,“君策固佳,候我斟酌,再作計議。”
計策沒有被莘邇采納,黃榮沒有不高興的神色,恭謹應道:“是。”
“景桓,你家是樂涫本縣的么?”
“榮家在表氏都鄉。”
“都鄉啊。你原籍何處?”
“榮家原籍魏州。”
莘邇的語氣親切了很多,說道:“原來君家與我同,也是祖籍關東。”
黃榮也是寓士。
大致來講,隴州境內,但凡家在僑縣,又住“都鄉”的,都是寓士。
都者,統帶意也,最早大約是統管縣中諸鄉里的行政單位,后指近城之鄉,與離縣城較遠的“離鄉”作為對應。樂涫、表氏等縣被定西國劃為了僑縣,可縣內本有民戶,城中、各鄉里的容納能力有限,於是在安頓流民上采用了兩種辦法,少部分的流民分給各鄉,余下的多數,便於離城近處設置“都鄉”,供以聚居。
府吏們分批做完了樣子,請莘邇回城。
郡府今日沒有公務,莘邇打算去軍營轉轉,打發了吏員們散掉,策騎前去城南。
行未半程,張道將追了上來,稟道:“宋公回來了。”
“宋公”名翩,本郡的郡丞,前時出城,檢查令狐奉“賜孝順忠貞鰥寡孤獨米人二斛”的王令在各縣的實行去了。一去半個多月,而今方回。
莘邇等他已是等到望眼欲穿,聽了張道將的稟報,不由心道:“可算回來了!”建康只有三縣,彼此間距皆二百來里,怎么算,這趟差事也用不了一二十天。
打馬折回,返入城內,到了郡府,堂上見到宋翩。
張道將呼宋翩為“公”,其人年齡沒多大,三十出頭。
他候迎於堂門口,揖道:“府君,你得給我請賞啊。”
莘邇扶額,直想轉身就走。
①,親耕籍田:籍田是天子與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自周以下,歷代多行籍田之禮,即每年春耕前,正月時,天子與諸侯示范性的在籍田上執耒或扶犁往返數遭,以示重視農耕。
②,職田:本朝東遷后,不給地方官員俸祿,只給祿田,按年收租。定西國作為唐臣,將此制一概搬用。
③,文武吏醫卜:都是底層的吏員職名。近代至今,小吏的地位日漸下降,已與僮仆相類,凡名在吏籍者,不僅全家服役,而且和兵籍一樣,亦世代相襲,因此又叫做“世吏”。吏與士常并稱為“吏士”,俱為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