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士卒、兵源,三者為軍事之根本,劉盛已無欠缺,缺的也只是時間、訓練的問題。
可行軍打仗,不能只有這些,他得有安穩的后方。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闡述了最大的問題,糧食。
糧食二字,看起來簡單,不就是種地嗎?
可在這個時候,種地還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土地兼并要解決吧?
不解決都沒地種,怎么種糧食吶?
那開荒?
開荒得有地方吧?這可不是隨便選個地種下就能長出糧食的,要不然也就不會有良田、桑田之說了。
可不像是現在,啥地都能種糧食,山上都能搞成梯田的時候,最主要是,他沒化肥、沒改良后的種子、沒有能適應各種土地的植物。
所以,得有田曹從事處理土地問題,不論是土地兼并,還是擇地開荒,都得有專業的人探查、篩種,這個得是有學問的人來搞。
等忙活完,土地也有著落了,你以為就完了?
天真了,你還得安排耕具。
因為無論是流民、難民、還是有田的戶農,都和佃農差不多,土地、種子、耕具等等都是別人提供的。
前者是找官府,所以有賦稅,甚么土地稅、種子稅、耕具稅、人頭稅等等雜七雜八的稅,為了簡潔好聽,統稱賦稅。
說起這個,咱不得不說一下,2005年12月29日,這是一個大好日子,中國傳承2600余年的東西,種花家的皇糧國稅農業稅(俗稱交公糧)。
沒了,他不需要老百姓再交了。
出生在00年的孩子們,估計是不知道的了,嗯,或許城市的人也不清楚,而就是這個所謂的交公糧,其實就是古代的賦稅,只是沒有古代那么刻薄。
這是屬于官方的。
而佃農,是地主家的人,他們則是找地主領取不同產量的土地、種子、耕具等等,每年需要交得糧食,咱們也可以稱為交私糧。
至于要交多少吶?
得看地主心情。
遇到心善的地主,即便收成再差,也能活下去。
而遇到心黑的地主,那你就準備來年入土吧,他不會因為你的收成少就減免你的糧食。
可惜的是,心善之人,終究是太少了,所以,難民成風,流民諸多。
而朔州,恰恰就是目前難民、流民最多的地方了,收攏難民,上報戶籍,你得有戶部的功曹吧?嗯,又是一個人才缺口。
收攏了他們,你會奢望他們有耕具嗎?或者說,你覺得朔州會有那么多耕具?
耕具,劉盛得準備,不然,人家沒法種地,不能用手刨地不是。
可耕具,你得有鐵匠打造吧?
鑄造管理人才又一個缺口,總不能指望庫司的啥都管。
接著有鐵匠打造,你得有鐵吧?
那么鐵在哪里?
這可是不是隨便說一句在礦里就完事的,這礦,也得發現才行,它們不是地下就是山上,這尋礦的探礦員,也不是小百姓能當的。
又記一個,探礦員。
找到礦,還得來人挖吧?
這個人從哪里找?管理礦場的也得有人吧?
如果是拉壯丁這種令人憤怒的事情,那隨便找誰都行,只要派過去一隊兇神惡煞的將士那就妥妥的完成,可這會埋下隱患。
如果給工錢,那錢哪里來?
賦稅?
那還不夠軍餉的。
大家族的上交?沒這種事兒,除非你把人家全滅了。
所以,搞錢商業人才。
商,得行走,得裝貨,得運錢........
馬車、船只、木材.......
馬匹、護衛、武裝.......
林林總總的,劉盛頭都大了。
這細算下來,是真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
看來,想要朔州欣欣向榮、州富民強,那都得手手抓,任重而道遠。
但這也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干得事,劉盛要管理軍事,那么就會疏忽民生,注重民生,勢必也會對軍事放松。
如果讓劉盛在兩個里面選擇一個的話,他會選擇前者,畢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當然,最理想的,自然是一同發展,所以,他迫切的需要一個搞后勤的人才,一個能統籌全局的人才。
比如,丞相、宰相之類的,而高允,恰恰就是一位目前不得志的宰相,也是唯一的一個,能被劉盛鉆空子的治國之才。
如今,朔州雖然在崔驤和王慧龍的治理下還算不錯,但劉盛知道,王慧龍雖然對治理地方有幾分本事,但其最擅長的終究還是行軍打仗。
而崔驤的志向,也不在此,而在軍伍,這兩個人,只是他趕鴨子上架的代理人員。
現下朔州正在高速發展,真得太需要一位這樣的人才了。
雖然高允現在才三十多歲,距離他嶄露頭角還有六年之久,但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劉盛堅信,日后能當宰相的人,現在任一州別駕可是很輕松的。
若他得之高允,則后方無憂,他可主軍事一方,可若得不到高允的效忠,那么,他的勢力,也終將有缺。
日后,說不定還會和高允碰上,以高允的智慧.......
“不助我,也絕不能放其離開,我可不是諸葛亮,高允也不是孟獲,欲擒故縱、養虎為患、放虎歸山之事,不可能出現在我身上。”劉盛雙手一攥,眼中閃過一抹殺機。
“嘶”
秦無殤陡然感到一陣涼意,扭頭一看,正瞧見劉盛釋放他的殺意,身子一頓,眼眸微微放大。
他跟了劉盛許久,雖然不能完全揣摩到劉盛的想法,但多多少少也是有所領會。
此刻見劉盛眼中的殺意,他哪能不知道劉盛是對高允產生的殺意吶?
心中不由得為高允擔憂起來。
“還望伯恭兄勿要委辭,若不然,其路難矣。”
念罷,便是搖頭輕嘆。
雖然明知高允若不答應效力朔州,其定然會死,他也沒去和劉盛說什么,心里也沒有想要告訴高允的意思。
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劉盛才是他的郎主,他與劉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莫說是一個高允,便是十個高允、百個高允,劉盛要他殺,他也照殺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