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

  信中的決絕之意太過明顯,陳群自然也看得出來,他嘆道:“本以為這密詔是勤王討賊之詔,卻不料竟是一封生死訣別之書。”

  “他斗不過袁本初的…”

  “他也沒想斗過吧?或者說此時的他看的太明白了…兩個沒有親族的孩子,已經沒有希望奪回權力了。”

  堂中一時陷入沉寂,眼神聚焦于飄曳不定的燭火,李澈忽的道:“他知道我們的念頭?”

  “路人皆知。”

  “呵!”李澈意味不明的嗤笑了一聲,也不知是在笑誰。

  “或有所益,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血書寫的很謙卑、很動人,但他自己也不信這份情能有多少用處。他想用世系,換渤海王一條性命。”

  “真是高看我們了。”李澈嘆了口氣,幽幽道:“渤海王如今可以說是在曹孟德手上,想把他安然無恙的救出來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陳群臉上浮現一抹笑意:“事在人為嘛,雖然很難,但君侯還是會布置吧?”

  “我?”李澈故意撇了撇嘴,取過案幾上的筆墨,嘆道:“事情先報給鄴城,讓明公頭疼去吧。”

  看著奮筆疾書的李澈,陳群突然道:“渤海王未必會按照我們的布置走。”

  “無所謂。”

  “還是要救?不怕救回來一個麻煩?”

  “麻煩?能有袁本初和曹孟德麻煩?能有你們這些讓人頭疼的世家麻煩?虱子多了不怕癢,隨他去吧。”

  陳群欣慰的笑了笑,嘆道:“當真是有趣至極,吾真的沒想過亂世會出現明公與君侯這樣的諸侯。很有趣,也正是因為這份有趣,公達才會早早下注吧。”

  “那你呢?”李澈突然停筆,鄭重其事的問道。

  “我?”陳群指了指自己,見李澈點頭,他想了想,笑道:“也是因為有趣吧。只是后來才發現,明公的很多想法受你影響太深,與我實在不甚相合。

  本想一走了之,但你成功說服了我。我們已經是頑疾了,不管是袁本初還是曹孟德,都不會容忍我們,那么還不如選一個有趣的人。至于之后的博弈,就看你所描繪的東西能否實現了。”

  西漢中后期興起的豪強地主階層,在東漢與上層士族牽連日深,變得愈發強勢,也進一步加強了上層士族的力量。

  然而強勢的豪強地主向下欺壓百姓,變強的上層士族熱衷于從功勛貴戚手中奪取權力。勾連的雙方分別使得朝政混亂、生民苦難。

  雖然在這個時代,士族仍然是不得不依仗的力量,士族中也有不少憂心天下之人。但有識之士都明白,必須要有所改變,要治愈察舉制的頑疾,將這個聯通豪強地主與上層士族的制度好好改革一番。

  或許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初的中正制其實是出于遏制世家勢力的需要而創立。通過收歸品議人物的權力,加強政府的權威,以遏制住東漢時期愈演愈烈的“商業互吹”風潮。

  然而制度的實行卻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郡長官兼任中正官,可以進一步加大太守的權力,使其不容易被地方士族所牽制,理論上是遏制住了士族與官員共治地方的現象。

  但治標不治本,當為官者仍然只能自豪門士族中出現時,這些制度都只是一紙空文。遏制世家的九品中正制,短短數十年便成為了世家劃分階級,穩固地位的最強武器。

  陳群自然不了解這些,但他很清楚,新一代的統治者必然不會重蹈覆轍,在他看來,不管是站在哪一邊,遏制世家的發展已經是主流觀點,是不可違逆的。既然如此,選劉備還是選曹操、袁紹,都沒有什么區別。

  更別說劉備在冀州口碑尚算不錯,曹操在兗州“欺壓”士人的惡名可是傳遍天下。

  雖然漸漸發現李澈所圖非小,但陳群卻敏銳的從中看到了機會,那是留名青史的機會,以及讓陳氏抓住先機,在新的制度里分上一杯羹的機會。

  他是聰明人,既然知道大勢不可違逆,那自然是要順勢而為,合理的利用新的規則。

  “嘖!”李澈有些不甘心的咂了咂嘴,忽然生出一種“革命果實”要被人竊取的預感。搖搖頭驅散亂七八糟的想法,問道:“荀文若又如何?從明公信里所言來看,他可是有些拗不過彎來。明公與他君臣一場,希望他不要走錯路。”

  提到荀彧,陳群也有些無奈,嘆道:“公達已經數次與他談心,但文若的意志太過堅定,并不容易動搖。只是聽說上次見到左伯紙與雕版印刷術后,他似乎有所觸動,還特意尋公達問了一些問題。”

  “哦?”李澈嘴角彎起弧度,笑道:“看來荀文若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啊。上次寄去鄴城的不過是初版,不管是紙張還是雕版都還有改進的空間。更何況就著這兩樣東西,我還有不少想法等著實施,總能讓他有所觸動的。”

  “真的太可怕了。”陳群有些唏噓的道:“僅憑這兩樣技術,史筆丹青之下必然要有君侯濃墨重彩的一筆。”

  陳群沒有說完的是,也正是這兩樣東西徹底打掉了他最后一絲僥幸。當這兩樣東西問世的時候,士族的喪鐘就已經敲響了。

  李澈看著陳群,沉聲道:“那項制度如果能夠完成,長文,你也會青史留名,甚至更勝于我。雖然這話你或許聞之不悅,但本侯還是要說明白,勿要自誤。”

  一項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并不是簡單之事,真正的科舉制也不是史書上那么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能夠概括。李澈知道大方向,知道其中的內涵與要素,但要想將之以適合這個時代的形勢推出,還是有些力有不逮。

  所幸有陳群,這位歷史上九品官人法的制定者。

  看著李澈幽暗深邃的雙眸,以及驟然嚴肅起來的面孔,陳群嘆道:“放心吧,您已經給我展示了未來的一角,我知道該如何去做。正如您此前所言,天下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請:m.biqugebar

夢想島中文    季漢長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