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八章 改制

  時間轉眼便到了初平四年二月,冬去春來,益州牧劉焉遣使朝奉,并東向用兵,討伐逆臣;南下的安東將軍趙云突破了淮河防線,徐州刺史糜竺也在長江以南的丹陽釘下了釘子,天下正在向著統一穩步邁進,但雒陽群臣此時卻并無多少欣喜之情,或許比起南邊的袁紹,他們還要更為焦慮。

  “陛下,這天下未平,袁賊未滅,此時更易官制,難免令上下恐慌,難以安定啊!”

  “陛下!雖然去歲便已定下更易官制之事,但此事干系重大,豈能輕忽?何況如今重臣多在京外,不經商討便行此事,于國有害啊!”

  “正是,臣以為當召車騎將軍、魏國相、前將軍、右將軍、降虜將軍并衛尉、益州牧進京,共議此事。”

  縱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事到臨頭,公卿們難免恐慌。在當前的制度下,他們的日子還算好過,那么要讓他們接受一場不由他們主導的變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得利益階層,永遠是最不想變革的階層,對于他們來說,變化意味著不可掌控。

  只是,如今的劉備已經不是剛剛入京的時候了,那時候他需要親自下場辯論,需要李澈、荀彧等人幫襯,而如今,在劉協的默許和縱容之下,所謂的“魏王黨”,已經成型。

  司空陳紀率先道:“此事已事先征詢過車騎將軍等人的意見,無人有異議,唯陛下旨意是從。在這天下一統的關鍵時刻,還是不要節外生枝,召回重臣了。”

  尚書鄭玄笑道:“何況陛下與魏王也并非想要一蹴而就,這官制更易是長期之事,總要邁出第一步,才能看出優劣。三公府如今已形同虛設,在中央先實行三省六部兩院制度,影響也在可控范圍之內,并無太大的隱患。司空已率先同意,足見已經過深思熟慮。”

  不少人一時有些語塞,作為被改革的高官,三公之一的司空陳紀自己愿意放棄權柄,其他人又能怎樣阻撓?再行反對,難免有戀棧權位之嫌。

  機靈點的人立時看向與劉備相對而坐,名義上的外姓第一臣太尉楊彪,但還不待他們開口煽風點火,楊太尉慢條斯理的道:“本官也贊同此議,政事在三公府與尚書臺之間周轉,難免有所遲滯,耽誤大事。后漢百余年,尚書臺權柄日盛,也該給其相應的地位。名實不副,遲早會出大事。”

  石破天驚,反對派的大臣們勃然色變,惶恐之情甚至無法遏制的出現在了臉上。

  長久以來,楊彪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撐,雖然楊彪從來沒有與他們達成任何協議,但在他們看來,楊彪無疑是應該反對劉備改革的。

  無論是從家族利益出發,還是從自身的權力出發,他和劉備之間的沖突,應該是無法避免的。

  但今天楊彪就用事實給他們上了一課,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而楊彪的倒戈,也意味著保守派的徹底潰敗,失去了這根旗幟,保守派也失去了搞小動作的勇氣,齊齊噤聲不語。

  御座上的劉協看著這一幕,百味雜陳。縱然這里面也少不了他的推動,但看著自己的權勢一天天失去,哪怕明知這些權勢自己從未真正擁有過,心中的失落感也是難以消去。

  正了正心神,劉協開口道:“看來眾卿已無異議,那便依魏王所奏,虛三公九卿,于京中推行三省六部兩院制。只是這三省六部兩院的主官,還要眾卿拿出一個章程來。”

  一片沉默之中,劉備雙手托舉一張絹帛,奏道:“陛下,此事臣已有初步考量,請陛下御覽,再于朝會討論一番。”

  侍立的殿前侍衛連忙上前取過絹帛,呈于御前,劉協粗略掃了一眼,心中閃過一抹苦澀,略略頓了一下,宣讀道:

  “中書省中書令靈壽侯李澈,秩中二千石,掌參機要,秉旨布詔,加政事堂首相;中書侍郎都亭侯陳群,秩比二千石,助參機要。

  尚書省尚書令臨晉侯楊彪,秩中二千石,統管六部,總領紀綱,加政事堂次相;尚書左仆射萬歲亭侯荀彧,秩比二千石,尚書右仆射審配,秩比二千石,協領朝綱,加參知政事。

  門下省門下左侍中沮授,門下右侍中許鄉侯荀攸,秩比二千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審駁詔書,加參知政事。

  御史院左都御史江南亭侯趙溫,右都御史劉和,秩比二千石,監察百官,彈糾不法,加參知政事。

  大理院院正陳紀,秩二千石,掌法布律,提刑審獄,核糾天下刑獄,加參知政事。”

  聽完這篇章程,不少人才恍然大悟,為何楊彪愿意倒向劉備。三省六部兩院,至少在明面上,劉備讓出了御史院和尚書省,并未讓自己的親信盡數占據顯位。

  也是改制后的尚書省權責過重,荀彧固然有能力,但若繼續為尚書令,難免令人不服。中書令掌參機要、秉旨布詔固然顯赫,卻也難比統管六部、總領紀綱的權勢。只是加了政事堂首相銜,中書令才隱隱壓過尚書令一頭。

  而御史院這糾察百官之地,卻被劉備讓了出來,其中的意味倒是讓不少人刮目相看。

  反應稍快些的人更是意識到了這篇章程中最明顯的信號,沒有劉備的官職。

  原本不少人認為劉備會自領尚書令,但這篇章程里卻絲毫沒有提及天下第一權臣魏王。沒有大臣不需要權勢,除非他不再是臣子。

  而這時候,很多人才猛然驚覺,對于這件事,自己竟然并無太多的反感,仿佛水到渠成一般。劉備入京這一年來,明明事事請示,劉協的存在感卻是越來越低了,時至今日,至少在這崇德殿中,九成九的大臣都已在心里接受了這一未來。

  哪怕他們想給劉備使點絆子,那也是如同君臣一般的爭執。保守派反對的也只是激進的改革,而非是漢統世系遷移。

  天子與劉備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哪輪得到旁人多事?劉家的內務和朝臣們無關,他們在乎的只有利益不受損失,以及大義不失。

  既然楊彪成為新的尚書令,那其中還有太多的可操作空間。

  “臣以為,魏王之安排大善。”

  “臣等附議!”

  請:m.bqkan

夢想島中文    季漢長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