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31章 善于化不可能為可能

  人與人之間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對于齊政而言,他知道董教授的項目會成功,利用“黃海冷水團”養殖三文魚會在短短幾年內變為現實,所以投資再大,他也敢出手。

  這有點像銀行追著給嘉谷放貸一樣,他們對嘉谷投資項目能產生巨大效益具有十足的信心,自然也就敢給嘉谷開出大額度的授信。

  最重要是,齊政因此知道董教授是一名真正的水產專家。

  世界上的專家有兩類:一類是嚴謹科學的專家,本質上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一類是混吃等死的“磚家”,本質上通過想象來解決問題。后者就像是老鼠,不光壞了一鍋又一鍋的湯,而且繁殖力驚人。

  后者是嘉谷避之不及的,而前者則是嘉谷大力拉攏的。

  雖然嘉谷集團已經發展到可以直接找院士的地步了,但院士畢竟是稀缺品種,董教授這樣的高級專家,才是嘉谷合作的主力。

  當然,幾年后,董教授也進入了院士增選名單,他此時的名氣雖然不算大,但在黃海冷水團成功“游”出三文魚后,地位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這些都是此刻的董教授所不知道的。

  聽完嘉谷的合作計劃后,他又是驕傲又是苦惱。

  驕傲的是,超乎想象的待遇說明了自己的價值,是對自己的認可。苦惱的是,接受的好處越多,他肩上承擔的責任就越大。

  如果是數億元的研發經費,他大概會毫不猶豫地接受齊政的邀約;但是,數十億元的項目,這個數字讓他猶豫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他是真正想做出成績的人,而有追求的人都會愛惜羽毛。如果弄砸了一個數十億元投資的項目,他的名聲不說徹底臭了,但也絕對沒有什么前途了。

  齊政也沒有讓董教授立刻做出決定,初步洽談過后,就先把他在邳山島安頓了下來。

  島上夢幻般的景觀也沒能吸引董教授的注意力,他仔細思考一番過后,先向在嘉谷漁場做調研的老友周院士問計。

  “老董,你知道的,我能向齊董推薦這個項目,當然是希望你們達成合作嘍!”周院士明確表明了態度。

  董教授苦笑道:“我知道,但是,齊董這么大的手筆…老實說,我就怕齊董期待過大,反而不好收場。”

  周院士對他“窮人乍富”的心情表示理解,但他想了想,反而勸道:“其實,你可以換個方向思考。齊董既然敢投入這么大,不也意味著他對這個項目的成功有信心嗎?”

  他眨眨眼,笑道:“而且,在我看來,你們開發黃海冷水團,與嘉谷合作,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董教授表示洗耳傾聽。

  周院士笑了笑,道:“因為,嘉谷是最善于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農牧企業啊!”

  別看周院士的研究方向不在“黃海冷水團”上,但他是了解要“馴服”黃海冷水團的難度的。

  如果仔細翻一翻漁業新聞,就會發現,一說到黃海、渤海地區的漁業生產,“黃海冷水團”這個高冷又神秘的角色會頻繁出現,收成好的年頭有它,收成不咋地的年頭也有它!

  這是因為,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全球變暖、海水污染等等因素,這個冷水團是越來越不穩定了。而它稍有異常,就可能會導致整個海區的溫度和鹽度劇烈波動,進而導致那些深海養殖的海鮮面臨滅頂之災。

  這也是為什么黃渤海海域的養殖公司在產品宣傳的時候,強調海區的環境優越性,強調冷水團的好處;而在說到經營風險的時候,又吐槽冷水團的喜怒無常了。

  說得再明白點,要想“馴服”桀驁不馴的黃海冷水團,本身就是一種“化不可能為可能”。

  周院士將董教授拉到嘉谷大漁場:“來吧,讓你眼見為實。”

  科研船駛往漁場外圍。

  只見一陣海浪翻過,水中隱約可見一株株海草隨洋流漂蕩,就像無數條不斷舞動的長臂。

  “這是…”

  周院士語氣莫名地說道:“這就是嘉谷漁場的巨藻林了!”

  從水下機器人的視角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棵棵“大樹”從海底拔地而起,足足有幾十米高,“枝葉”隨波浪和洋流飄揚。

  這些“大樹”沒有根,它們依靠一個叫“固著器”的1米多長的結構,牢牢地將自己固定在海底的嘉谷投放的礁石上;葉片的主葉脈上規律排列的氣囊產生足夠的浮力,將“大樹”的葉片乃至整個身體托舉起來,在海水中保持直立的姿勢,形成壯觀的“海底森林”。

  董教授瞳孔微縮:“這邊的環境…適合巨藻生長?”

  要知道,巨藻就跟三文魚等冷水性魚類一樣,需要寒冷的環境來維持恢復和生長。縱觀全球巨藻林的分布,多在溫帶和極地邊緣地區,譬如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沿海、南極洲島嶼海岸、澳大利亞海岸等地。

  國內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墨西哥引種巨藻,也獲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但那是在北黃海和渤海區域!而邳山島…是在東海吧?

  周院士攤攤手:“要不怎么說嘉谷善于化不可能為可能呢?嘉谷在這片區域發現了類似于‘黃海冷水團’的低溫環境,當然,其更穩定。但就算這樣,能讓巨藻適應這片海域的環境,嘉谷也是創造了一個奇跡!”

  “我們還不知道巨藻在東海安家可能會產生哪些生態影響,但起碼說明了一點,嘉谷在巨藻養殖如何適應更廣闊環境方面,很有經驗!”

  “不僅如此,我國現有的主要海水養殖魚類包括大菱鲆、牙鲆等冷水性魚類,大黃魚、鱸魚等溫水性魚類,雖然已經有較長的養殖歷史和比較成熟的養殖技術,但是否適合在深遠海養殖,真不好說。”

  “但嘉谷大漁場現在既有牙鲆等冷水性魚類,又有大黃魚等溫水性魚類…很顯然,嘉谷在養殖魚類適應深遠海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那么,你覺得,在三文魚養殖適應黃海冷水團的探索上,與嘉谷合作,會不會更容易取得突破呢?”

  董教授陷入了沉思中。

  而就在此時,董教授的電話響起來了,是齊政打來的。

  “中船方面送來了大型養殖工船的設計?這么…快?”

  董教授對于中船方面的高效率都感到驚訝了。

  自己都還沒做出決定,項目的必備裝備居然就有著落了?

  旁邊的周院士反而不以為奇。

  事實上,嘉谷與中船集團的聯系也是他牽頭的。

  我國深遠海養殖能力還較弱,幾乎只有深海捕撈,還沒有成型的深遠海規模養殖平臺。差距集中在工程設施、配套設施、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構建技術上。

  然而,身處中科院海洋所,周院士知道國家在近海海水養殖設施裝備、養殖技術、能源供給、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術儲備,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已具備了深遠海養殖研究和應用的初步條件。

  另一方面,從國內市場看,僅以南海為例,海域水深為45米100米、且適合開展深遠海漁業養殖的海域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隨著嘉谷這樣的巨頭不斷開拓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未來可形成約1800億元的漁業裝備市場,由不得各大船業集團不動心。

  他負責牽頭搭線,這不?嘉谷與中船一拍即合。

  董教授:“…”

  嘉谷這樣的吸引力和組織力,他覺得壓力更大了!

夢想島中文    超級農業強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