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

  漢國陸軍是一支年輕卻又有豐富歷史傳承的軍隊,一批批擁有本土正規軍事教育和海外留學背景的青年軍官,進入軍中服役,逐步成為為陸軍部隊的骨干力量,但是因為建軍時間未久,許多經歷阿根廷戰爭的老兵依舊留在部隊服役,擔任基層的班長、副排長、士官以及軍事長等職位,這部分士兵是部隊中最寶貴的一批人才,他們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嫻熟的作戰技能,

  但是另一方面,經歷槍林彈雨和殘酷戰斗幸存下來的他們,更加信奉實力和戰功,對于戰功優越、指揮能力出眾的上級軍官,他們打心眼中佩服,上級下達的訓練指令,能夠圓滿的完成,但是對于部分剛剛從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以及從海外軍事院校留學回來的高材生,這些老兵們往往并不信服,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戰經驗,在年輕的上級軍官提出訓練部署時,給予反對意見,甚至一些資歷甚老的士官、軍事長,還會借著他們與以往上級軍官的關系,越級向連長、營長請示基層部隊的訓練部署與計劃。

  這種現象在信奉實力第一的陸軍各主力部隊中,都有存在,陸榮廷所在的六師二團也不例外。

  越級請示,不利于基層部隊指揮以及新畢業青年軍官的成長,所以在與石錦堂、張有恭兩名年輕營長的交談中,陸榮廷特地強調道:“軍隊教育正規化是大勢所趨,現在不比十幾二十年前,那時候即使文化水平低,只要立下戰功,都有機會從一個小兵,一躍為排、連級軍官,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最基層的正排級少尉軍官,除了極少數人因為擁有非常優越的軍事技能,被破格提拔為軍官,擔任基層領導職務,而除此之外,九成以上的尉級軍官是由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擔任。

  經歷兩年大學預科教學和四年高等軍事教育,青年畢業生們積累了軍事理論知識,只是因為缺乏實際作戰經驗,所以在初期擔任基層領導職務時,會有一定程度的生疏和失誤,這種時候,作為士兵骨干的士官、軍事指出上級的不足和失誤之處是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但是明知上級犯錯,不當面指出,反而越級向連、營級軍事主官報告,卻完全不可取!”

  陸榮廷目光集中在兩人身上,語重心長道:“軍隊講究上下有序、令行禁止,排長應該做排長該做的事情,連長、營長應該做職責范圍之內的事情,因為私人關系,放縱基層士官越級上報,隨意插手基層部隊訓練、人事安排等問題皆不可取。

  你們兩人作為一營、三營的軍事長官,務必起到帶頭表率作用,主動與基層的士官、青年軍官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明白越級上報對部隊指揮的危害,同時,從中協調基層軍官和士官的關系,多多走訪、了解基層軍官、士兵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對手下每個士兵、軍事背景情況的了解。”

  “士官和基層軍官越級上報的問題,是我們在部隊管理方面上的疏忽和失誤,今天部隊完成年底訓練考核之后,我和張營長立刻著手整治軍營內部,基層部隊各兵員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

  “出了問題就要立刻著手解決,你們在軍中服役也有四五年時間,我相信憑借你們的經驗,能夠解決士官和基層軍官之間存在的問題。”

  先是提醒、敲打,再是勉勵、激勵,陸榮廷很好的把握著對手下軍官管理的尺度,即提出了問題,也不至于讓手下軍官在士兵們面前,喪失威信。

  “團長,參謀總部的唐司長到了,正在團指揮部等您。”

  結束與兩人的談話,陸榮廷正在視察士兵戰術演練的時候,遇到了專程趕來傳遞消息的團部衛兵。

  “唐司長?應該是陸軍參謀總部電報司司長唐元湛。”

  陸榮廷回想著部隊近來的情況,猜測到來人的身份。

  “走,回團部看看唐司長給咱們帶來了什么好東西。”

  陸榮廷邁開腳步,和衛兵一同往六師二團指揮部方向走去。……

  電報最早發明于1837年,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于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GreatWesternRailway)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Wheastone)及威廉·庫克(WilliamCooke)發明。兩人并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

  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并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爾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電碼。

  有線電報發明后的第二年,即1838年,科學家戴維發明了第一臺實用的化學電報機,在自動電報的方向上邁出了第一步。這臺電報機是用帶電的針與經過化學處理的靠時鐘機構轉動的紙卷相接觸來收發電報的。

  它在倫敦公開展出了數月之久,此后,這位發明者由于資金上的困難被迫放棄他的工作而移居澳大利亞。貝恩(AlexanderBain)采用了他的想法,并于1864年獲得了一項關于一種自動發報裝置的專利,在這種裝置中,穿孔紙帶被送人一個發報機構中,而信息則在線路遠端由一臺化學記錄儀記錄下來。在當時,已演示了每小時傳送多達400份電文的實驗,

  但由于某些難以確定的原因,這些嘗試以及這項發明被放棄了。其他一些開發者獲得了關于上述裝置的改進型的專利,但是沒有一個取得真正的成功。

  然而,用穿孔紙帶來操作自動電報機的方式卻被采用了,例如惠斯通自動電報系統(1866年),這一系統于同年為電動電報公司所采用。人們發現,在大約280英里長的線路上,它每分鐘能處理5580個字碼,具體數目取決于所用導線的截面積。

  到1879年,由于結構上的改進,結果在最佳條件下,對于同樣的距離已達到每分鐘至少能處理200個字碼的速度。到這時,大約已經有170部這樣的設備投入了運行。惠斯通的發明所依據的原理沿用至今。

  從1837年第一臺電報機被發明出來,經過半個世紀發展,自動化學發報機、海底電纜發報機相繼普及,世界各國因為有限電報的聯系,彼此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加方便、緊密。

  在歐洲,英國人建造了總計近十萬公里長的電纜線路,而在遠東,正在進行洋務運動的中原地區,電報總線路長度也達到了一萬公里。

  有限電報成了世界各國的主流信息傳播方式,而在南美本土,漢國的有限電報鋪設長度達到1.4萬公里,電報線路連接到每個州府城市后,在1888年,停止了擴建,因為這一年,漢國在無限電報研發領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雖然在原有歷史進程中,無線電通信和各種電子設備的巨大發展是20世紀的一個特征,但值得指出的是,電磁輻射基本理論中的許多部分在1900年以前就完成了,而且早在1880年代,便有歐洲科學家用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的可應用性。

  麥克斯韋(ClerkMaxwell)電磁理論體系的一個必然結是,“波“可由一次電擾動產生,它與光波類似,并且以相同于光波的速度傳播。事實上,麥克斯韋把光波也看作是電磁波。

  赫茲(HenrichHertz,18571894)則致力于用實驗來證實這一預言,他在1887年證實了輻射的存在,還測定了它的許多特性。他的發射機是一種電火花振蕩器,有兩塊金屬板,分別起請振器和!天線的作用,他的接收機也具有類似的構造。如果接收電路的一個小間隙中出現了電火花,就表明接收機已經收到了由發射機輻射出來的電磁波。

  赫茲系統所用的波長約24厘米,因此他能演示電磁輻的“光“特性(如反射和偏據)。雖然赫茲的發現和他的實驗裝置沒有立即取得巨大的發展,但他的成果并沒有全部被忽視,反而因為漢國在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中的提前重視,使得赫茲的理論在南美本土得到了實踐性突破和應用。

  例如,在1885年,漢國留洋科研工作者梁金榮在長安借助皇家科學院外籍科學家盧瑟福發明的一種新型檢波器,成功地將信號發射到0.7公里遠的地方。

  1886年,另一位任職皇家科學院的外籍專家洛奇,發明了將一種感應線圈作為調諧電諧振器的工具的方法,并且在同年七月發明了無線電波的金屬粉末檢波器。

  梁金榮、盧瑟福、洛奇三人的發明與研究成果,為無線電報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

  1887年2月,漢國本土科研專家唐元湛完成了無線電報運行的第一次的實驗,并且取得了成功。通過下苦功夫專研李明遠提供的有關無線電報通信的粗略理論部分技術思路,

  在1887年6月,他開發了波長遠比赫茲所發現的波長要長的無線電傳播技術。他最先證實,在3003000米數量級的波長遠比短波更適用于通信。因為短波的劣勢,直到20世紀20年代,采用了相對靈敏的電子檢波器,波長在10100米的短波遠距離信號傳輸才成為可能。而赫茲所用的短波波長,直到更近的年代才被有效地利用。

  和赫茲發現的短波相比,使用300—3000米數量級的波長作為傳播信號后,在半年之內,信號傳遞的距離快速由0.7公里,增加至20公里,而在1888年6月份,無線電報信號傳播距離突破90公里,在最成功的一次實驗中,達到了107公里。(真實歷史上,最早將無線電報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是馬可尼,他在1895年將無線信號傳輸到1.6公里外,

  1899年初,中國進口了幾部馬可尼無線電報機,安裝在兩廣總督督署、威遠等要塞以及南洋艦隊艦艇上,用于軍事指揮,在同一年,馬可尼才剛剛說服英國郵政部建立了一個無線電報站。

  1901年,馬可尼在康沃爾郡的普爾杜(Poldhu)和紐芬蘭的圣約翰斯之間發送和接收了橫跨大西洋的信號。)

  南美漢國在無線電報領域的技術優勢,比歐洲諸國早了大約8年,而第一批由本土皇家科學院研發制造的二十一臺無線電報機,有限信號傳輸距離約在90公里,僅僅是作為實驗性的產物,裝備少量主力部隊,在制造成本和信號傳輸距離未達到軍方預期期望值前,還不具備大規模列裝部隊的條件。因為在無線電報應用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唐元湛和另外一名化工領域的科研人員,成為繼周圣、林深河之后,稱帝改制十年期間,唯有的兩名獲峰世襲貴族爵位者,同樣是憑借著在無線電報領域取得成就,唐元湛被任命為陸軍參謀總部電報司司長,專門負責無線電報的后續研發突破,以及列裝普及等內容。

  進入六師二團指揮部,等到二團團長陸榮廷到來后,電報司司長秉承著一貫的原則,干凈利落道:“最新型號的無線電發報機,有限信號傳播范圍80公里,國防軍第六師分到四臺,師部一臺,余下三個主力步兵團每個一臺,師部和其它兩個團的無線電報機已經送到,最后一臺是給你們二團的,麻煩陸團長簽收認領。”

  “無線電報機?這玩意不用電線也能發出信號?”

  即使在本土見到了電燈、電話、水力發電站等新鮮事務,第一次見到,不用通過電線,直接傳遞信號的無線電報機,陸榮廷也不禁大為好奇道。

  “當然可以,不然我也不會大老遠跑到六師營地來了。”

  唐元湛保持著科研工作者固有的緊迫感,催促道“皇家科學院和司里的事情很多,送完了這批無線電報機,我還要回到長安完成無線電報后續的研發工作,陸團長快點簽了名字,要是您還感到好奇的話,可以直接向電報兵詢問,每個配備無線電報機的作戰單位,都安排了兩名接受培訓的電報兵,有不懂得問題,您可以直接問他們。”

  “唐司長是大忙人,您的時間寶貴,我們可不能耽誤了您的研究進程。”

  陸榮廷好奇的盯著無線電報機看了一會,扭頭和對方打趣了一句,隨即快速的在物資交接單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夢想島中文    重生南美做國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