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四章 外喀爾喀(一)由翁袞、逃戶引發的戰爭

  扎薩克圖汗部,烏里雅蘇臺。

  扎薩克圖汗素巴第已經六十一歲了,六十一歲,對于蒙古人來說已經是高壽了,何況像他這樣喀爾喀始祖格郛森扎長子后裔,威望一直位居四部之首,娶了眾多妻妾之人來說更是如此。

  完全占據以前和托輝特部阿拉坦汗的領地后,素巴第大汗領地在三部中面積最廣。

  東端大致以杭愛山中線為與土謝圖汗部的分界線,北端以特斯河為與大夏帝國的分界線,南端則以阿勒泰山為與衛拉特綽羅斯部隔山相望。

  西北端自然是以薩彥嶺南端余脈、此時的蒙古人稱之為汗山為分界線與南西伯利亞的大夏帝國接壤。

  素巴第妻妾眾多,成年的兒子就有七個,其中長子阿海(扎薩克圖汗這一系祖先的名字也是這個)、次子思其布在領地的北段,大致在烏布蘇湖與杭愛山北麓這一線,阿海在西端,思其布靠近杭愛山。

  第三子諾爾布乃嫡長子(母親來自部落核心烏審),后世也是第二任扎薩克圖汗,與素巴第住在烏里雅蘇臺,其目的包括扎薩克圖汗部原本最重視的杭愛山西端、南端以及扎布汗河流域。

  第四子扎克比也是嫡子,牧地在吉爾吉斯湖一帶。

  第五子達爾汗的牧地在哈拉烏斯湖一帶。

  第六子伊薩爾的牧地在哈爾湖、德勒湖以及阿勒泰山北麓一帶。

  這六個兒子的年齡都超過了三十歲,阿海、思其布更是年逾四十,第三子、嫡長子諾爾布也三十七了,兩個孫子旺舒克(歷史上第三任扎薩克圖汗)、成袞(歷史上第四任扎薩克圖汗)也都成年了。

  這里要著重提一下素巴第的幼子,母親來自綽羅斯部,還是準葛爾汗國的大汗巴圖爾的堂妹。

  達薩爾,今年二十二歲,他的牧地在大湖區域的西部,也就是鄂畢河的上游,后世褚亞河(此時叫阿勒坦河,也就是黃金河,下文仍叫阿勒坦河)、卡通河(此時叫哈屯河,下文仍叫哈屯河)之間的廣袤地區,西南部與其表哥、巴圖爾次子卓特巴巴圖爾的牧地相鄰。

  西北部則與已經完全投靠了大夏帝國的原杜爾伯特部落噶勒當的長子蘇都奎的部落(大致是后世塞米伊到巴爾瑙爾一帶)相鄰。

  此時是東曉二年四月份(1642年),無論是達薩爾的牧地還是蘇都奎的牧地都處于冬末春初之際,所謂冬末春初,對于這兩地來說,也就是大雪還覆蓋著廣袤的土地,不過局部區域開始消融了而已。

  對于達薩爾來說,他的牧地算是相當不錯的,不禁占據著鄂畢河上游大量的支流區域,還掌控著通往額尓齊斯河流域、齋桑泊一帶的唯一通道——巴哈塔爾瑪河。

  達薩爾旗下的牧戶大約三千戶,一部分來自以前的和托輝特部,一部分則是以前其母親嫁過來的綽羅斯部陪嫁,當然了,衛拉特諸部長期與喀爾喀四部為敵,嫁到喀爾喀部落并不是什么大好的事情,所謂陪嫁的綽羅斯部實際上依附于綽羅斯部的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落。

  饒是如此,達薩爾的的部落依舊在扎薩克圖汗部中獨樹一幟,他畢竟是巴圖爾大汗的外甥啊。

  在塔爾巴哈臺制訂衛拉特喀爾喀法典時,素巴第帶著的兒子便是達薩爾,在土謝圖汗袞布、車臣汗碩壘拒絕了巴圖爾提出的團結起來對抗尼堪的建議后,素巴第的地位在巴圖爾心中陡然重要起來,而與自己的牧地相鄰,還是自己的堂外甥的達薩爾更是他拉攏的重中之重。

  這不,法典剛一制定完畢,巴圖爾就以族里日夜思念達薩爾的母親為由又給他送來了八百戶牧民,這些牧民全部來自伊犁河谷的乞爾吉斯部落,也是巴圖爾嫡子僧格側福晉出身的部落。

  此時,天山附近的乞爾吉斯部落不僅能自己冶煉鋼鐵,還極為擅長騎射,目前占據著南到費爾干納盆地,北到伊犁河谷一帶,尚沒有獨立建國,不過由于擅長冶煉、騎射,是哈薩克汗國、葉尓羌汗國、準葛爾汗國三方大力拉攏的對象。

  特別是南疆的葉尓羌汗國,其麾下的主力騎兵大多來自乞爾吉斯部落,也是因為如此,從吐魯番到哈密一帶,力扛綽羅斯部的總督也多半啟用乞爾吉斯貴族。

  巴圖爾讓八百戶乞爾吉斯牧民進入到鄂畢河上游,加入達薩爾的領地,其用心豈在此地乎?

  按照新衛拉特喀爾喀法典的規定,蒙古部落之間不能私自接納逃亡的牧戶,若接納了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同時規定,在蒙古部落內部只準信仰藏傳佛教,對于普通牧戶里還信仰薩滿教、保留薩滿教傳統的神只(翁袞)的,也要施以嚴懲。

  他們能制訂出這樣的法典(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自然是內部還有大量逃亡的牧戶,這時的普通牧戶生活條件之艱難不亞于大明境內的農戶、軍戶,不但要自備武器、給養承擔繁重的兵役,還要承擔勞役、賦稅(上繳牛羊)。

  而達延汗自從制訂出“非黃金家族后裔不得擔任部落大臺吉”的規定后,到眼下,他的子孫已經遍布各蒙古部落,最小也是一個臺吉,可汗、琿臺吉、濟農數不勝數,有的明面上沒有稱汗,不過私下里卻接受“××汗”的稱呼,比如卻圖汗、賽音諾顏汗。

  這些大小臺吉為了擴充實力,往往會許下優渥的條件吸引其它臺吉旗下的牧戶前往投靠,若只是少量的牧戶流轉,濟農以上的大臺吉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若是發生大量的牧戶流轉,必定發生大戰,都是達延汗的子孫也不行,必須要在刀槍上見個真章。

  這也是歷史上卻圖汗南走青海的濫觴,實力不濟偏要爭奪牧戶,結果在其他臺吉的排擠下喀爾喀沒了他的立足之地,只得遠走他方。

  再就是信教之事了。在大元引入藏傳佛教之后,此教一直在中上層里流傳,不過仍有不少牧戶保持著傳統的薩滿教信仰,特別是元朝采取了一些強制性的信仰喇嘛教的措施,讓牧戶的負擔更加沉重后更是如此。

  我信了此教生活并沒有大的改善,信他有何用?

  而薩滿教已經信了幾千年了。

  這便是普通牧戶的想法,也是巴圖爾等人想要統一牧戶信仰的重要原因。

  眼下就在達薩爾的牧地發生一事。

  在附近阿勒坦河的中段,后世的捷列茨科耶湖,這一世的阿勒坦湖附近,一直游牧著一支小部落,他們是鐵勒人的后裔,后來加入到了輝特部,最后來又成了扎薩克圖汗部的附屬部落。

  阿勒坦湖附近海拔高,氣候寒冷,只能養活很少的牧戶,加上阿勒坦湖這個得天獨厚的湖泊,這個部落除了游牧(其冬季牧場就在素巴第長子阿海所在的烏布蘇湖西端),便是漁獵,丁口也不多,三百余戶而已。

  阿勒坦,正是這個部落的名字,卓力格圖,一位強壯的中年漢子,是這個部落的臺吉。

  長期生活在大山上,圣湖(在阿勒坦部心目中,阿勒坦湖就是他們心中的圣湖)邊,這個部落一直堅持著薩滿教的信仰,部落里也一直保持著非薩滿不可擔任部落酋長的傳統。

  不過這一切卻被一部法典打破了。

  作為衛拉特法典的參與者,達薩爾狂熱地信仰著喇嘛教,回到駐地后也派出快馬,四下發布法典的規定。

  這個時代,對于貧苦之人來說,有信仰自然是好,那樣的話,發生苦難時,至少還能將希望寄托在佛祖、來世上,不過若是明顯看到有活得比自己好的牧民,這心中若是沒有羨慕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有堅強的信仰也不行。

  脫貧,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信仰的部族都揮之不去的執念。

  在素巴第幾個兒子中,母親來自圖瓦部落的長子阿海由于牧地緊挨著大夏帝國的劍河省(阿巴坎到阿欽一帶),雙方的牧戶之間交流的多,親戚也多(圖瓦部落),這施政不禁也慢慢向大夏國靠攏了。

  阿海沒有參與衛拉特法典的制訂,素巴第回來后將他幾個兒子召集到身邊宣講此事后,阿海也只是口頭上答應了,這心里頭卻并不在意。

  由于阿海如此,尼堪得知后也暗自拉攏,兵器、布匹、鐵器等物資也是優先供給。

  作為冬季轉場到烏布蘇湖西端山上放牧的阿勒坦部來說,久而久之,他們對阿海部落牧戶的生活也艷羨不已。

  某日,達薩爾的一名巡視牧地的小臺吉在卓力格圖的帳篷里發現了大小多尊翁袞,立即稟告了達薩爾,達薩爾大怒,立即按照法典的規定科其財產的一半。

  這下卓力格圖不干了,他是部落臺吉,所有的牧戶都是他的“財產”,按照規矩,他需要將一半的牧戶交上去,自己的牧戶本來就不多,還有劃走一半,這放在誰身上都受不了。

  于是,他決定將部落整體投靠阿海。

  阿海自然欣然同意,他想的也美,自己是大汗的長子,達薩爾肯定會罷手的吧。

  沒想到達薩爾并沒有將他這個庶出的兄長放在眼里,他帶著八百乞爾吉斯騎兵來到烏布蘇湖南側的烏蘭固木——阿海的駐地。

  此時,若是達薩爾拉著素巴第來到此地,看在老爹的面子上,阿海還沒準賣一個面子將阿勒坦部落交出去,可同樣是“庶出”的達薩爾就不一樣了,阿海當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達薩爾大怒,他身后可是站著綽羅斯部,眼前這個圖瓦賤婢的兒子竟然拒絕了自己!

  他假意返回,半路卻將靠近自己領地的一個依附于阿海的小部落前行強行遷走了!

  阿海也是大怒,立即帶著自己的八百圖瓦騎兵追了上去。

  大戰爆發!

夢想島中文    1625冰封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