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病倒了。
說起來今年劉若愚已經是五十六歲的人了,在這個年紀、這個時代病倒是很危險的。
平日里,劉若愚身負尼堪后院總管,還兼著禮部侍郎的位子,雖說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在一切草就的大漠也很少有人關心這個(參考中行悅),何況劉若愚也很有自知之明,很少到院子外面去,久而久之,這禮部侍郎便成了一個虛職。
不過尼堪還是很感激劉若愚的,他經常在外面巡視,呼倫城幾乎都在劉若愚的有效掌控中。
聽說劉若愚病倒了,尼堪心里一動,他從后院來到了第三進。
沒想到他這一見,竟對他今后的施政、治國理念最終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至今日,在呼倫城,身為掌控幾乎整個漠北林中之地的大汗,再在一個四進的院落居住實在有些不方便,不過尼堪也并未打算大興宮殿,只不過在如今的四進院落的后面以及兩側各加了一些院落。
這樣一來,相當于是三座八進的的院落連在一起,在院落的外側加了一道高約三丈、寬約一丈的石制圍墻,圍墻有南北兩門,分別為安北門、定南門。
而在這三座八進連在一起的院子里,每一座的進深都是八進,最中間那一座中間的四進便是尼堪及其后妃門居住之處,也就是第三到第六進,而劉若愚則帶著一些下人住在東西兩側那兩座八進院落。
中間這四進院落的外圍也有一道圍墻,不過并沒有建成像外圍那樣的模樣,高也就是兩丈,寬約三尺,勉強能站上一人而已。
內宮,這是瀚海國的人對這四進院落的說法,正式稱呼則是內院。
內院沒有開設南北兩門,而是在東西兩側開了兩道小門。
如此一來,就算有敵人從南北兩側攻進來,他還需要從東西兩側繞到內宮,多少是一個掣肘,在平時也方便像劉若愚、王文慧這樣的人出入。
尼堪辦公的地方則是在東西兩側那兩座八進的院落,一般來說,政事他放在東邊八進院落中間的四進(按照索倫人的傳統,東邊主暖,主政事),兵事則放在西邊八進院落中間的四間(西邊主冷,主兵事),另外的院落則是各部衙門以及尼堪的護衛居住、訓練的地方。
東院、西院原本是它們的名字,后來在劉若愚的建議下,東邊的院落改稱“勤政院”,西邊的院落稱為“武德院”。
眼下尼堪來到的地方便是勤政院靠近內宮的一間偏房。
君臣見面的細節就不贅述了,以下是尼堪與劉若愚的對話,這些對話被跟著尼堪的王文慧一字不落的記錄了下來,史稱“勤政院問對”,在瀚海國的歷史上占據特殊的地位。
“老劉,好些沒,可找李時秀過來瞧過?”
“大汗,瞧過了,受了些風寒,想來是年紀大了,這好起來也不容易”
“無妨,你就安心在這里養病,內院有文慧呢”
“多謝大汗”
“對了,你以前寫的那個《酌中志》完工沒有?”
“回稟大汗,沒有,不但如此,我還將以前寫的全燒了”
“哦?這是為何?”
“大汗,按照您一向對我等的教誨,寫這些個東西完全沒有,嗯,‘意義’,最近臥病在床,我倒是在其它方面做了一些個思索,原本想等到病好了再向大汗稟告,既然大汗過來了,不知…”
“但說無妨”
“大汗,不是若愚多嘴,這光景,大汗應該正式建國、稱帝了”
“嗯,這件事情本汗倒是有一些考慮,不過在這之前有許多事情尚未考慮清楚,既然你提起了此事,不妨說來聽聽”
“大汗,您可知如今瀚海國名下有多少丁口?”
“那大汗可知具體的構成?”
“大致了解”
“大汗,這便是若愚今日想向您回稟的第一件事。這一百三十萬中,漢人接近一百萬,包括了大汗您在青山老河之戰從建奴手里奪過來的兩萬人,如今已經繁衍到近五萬人”
“來自朝鮮的漢人約莫二十萬,至今已翻了一倍,達到了四十萬”
“從山西、陜西、甘肅三地遷過的漢人也是二十萬人左右,如今也是達到了四十萬”
“加上新近從山東遷過來的二十萬人,這便是一百零五萬”
“大汗境內田地、糧食充足,再過五年,這一百萬人再增加二十萬孩童也無問題,那就是一百二十五萬”
“大汗出身的索倫諸部如今加起來有約莫三萬戶,這里面包括了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三部,其中額爾古納河以西之地有一萬戶左右,包括了原本就在尼布楚、赤塔、烏蘭烏德三地游牧的十一部,一共有三千多戶”
“溫多部,加上所有的北山野人部落大概也是此數,三千多戶”
“舍爾庫特從大湖以西遷過的鄂溫克部落相差仿佛,也是三千多戶”
“這加起來就是一萬戶,五萬人左右”
“額爾古納河以東的索倫部落多一些,其中達斡爾部落最多,單獨一部便占了近萬戶,主要以以前博木博果爾和巴爾達奇兩人所轄的部落為主,加起來也是五萬人左右”
“黑水中下游,刨除達斡爾人外,錫伯、黑斤、庫爾喀、費亞喀等部落加起來也有近萬戶,也是五萬人”
“也就是說,能算到索倫諸部里的全部加起來也就是三萬戶,十五萬人”
“剩下來的十五萬人主要是蒙古諸部以及一些小部落,包括從紅山以東俘獲的諸部,大約有五萬人,綽克圖的多羅特部,一萬五千人,巴圖爾的阿拉克卓特部,一萬五千人”
“兩部土默特,加起來約莫五萬人”
“大河對岸的鄂爾多斯部落,兩萬人”
“這便是大的數字”
說到這里,尼堪大致明白了他想要說什么。
“索倫人在葉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阿爾丹河流域還有很多,本汗不過并不打算將他們全部集中在某處罷了,這些人阿林阿曾經大致統計過,加起來也有一萬戶”
劉若愚點點頭,“為何不將他們集中起來?”
尼堪說到:“大凡林中、草原部族,在崛起之時,多半奮發圖強,人人爭先,不過在打下偌大的地盤,稱王稱霸之后便很快衰落下來,何也?”
“原本天天練習騎射的,練得也少了,原本在林中狩獵的,基本也不需要了,偶爾出去打一下無非是調劑調劑,長此以往,等新的林中、草原部落崛起,這老部落就不是對手”
“鮮卑對匈奴,突厥對鮮卑,回鶻對突厥,契丹對回鶻,女真對契丹,蒙古對女真,如不是本汗崛起,建州對蒙古,莫不如是”
“那可有一勞永逸的法子?”
“大興作坊是一個法子,讓林中、草原之人之人繼續保持原本的生活也是也是一個法子,不過這也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本汗也是為這事煩勞不已”
劉若愚眼睛一亮,他似乎有些明白尼堪的意思了,“大汗您讓葉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阿爾丹河流域、黑龍江下游的索倫人繼續在林中狩獵,便是為了讓他們保持尚武的傳統?”
尼堪點點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索倫人丁口本來就單薄,若是全部來到城池、草原,恐怕不出二十年,他們的戰力就大打折扣了”
“那蒙古諸部?”
尼堪笑道:“你這幾日不是在思慮這些事嘛,可否說來聽聽”
“是,大汗,微臣所慮者與大汗幾乎相同,剛才索倫諸部您說過了,如今便來說著蒙古諸部”
“大汗,有兩個法子”
“其一,將一部分蒙古人,主要是家里有孩童在各級學校讀書的集中在一起,收歸官府直接管轄,或者直接在大的城池附近形成官營牧場,就像豐州的漢人牧場一樣”
尼堪眼睛一亮,“將蒙古部落納入博格拉部恐怕更合適一些,官營牧場好是好,就怕時間一長便懈怠了,大明官營牧場的下場你恐怕比本汗更加清楚”
“對了”,尼堪此時站了起來,“鐵木真崛起后,真正屬于蒙古部落的其實也不多,還有相當多的部落操著突厥語,不過最后都稱為蒙古部落,就將他們納入博格拉部”
“大汗”,劉若愚也掙扎著坐了起來,尼堪趕緊說道:“你這是何苦呢,躺著說話就是了”,不過還是在他后背塞了一個枕頭。
“大汗,像這樣的蒙古部落也不能抽調太多,以防引起反彈,微臣以為,以三成為佳”
“嗯,就依你”
“好了,大汗,微臣剛才稟告數字時并沒有將新近加入的科爾沁、扎魯特、奈曼、敖漢等加入,這些部落也有好幾萬人,孩童也沒有開始上學,就不能如此行事了,將來的喀爾喀、衛拉特等也是如此”
“你的意思?”
“大汗,不知您聽說過契丹的南院北院沒有?”
“你的意思是…還剩下來的牧戶仿照契丹的規制,設置單獨衙門管轄他們?”
“是的,不過若是還像以前那樣管理恐怕不行,微臣的意思,如今您的長子也五歲了,需要一個稱號了,若還是草原的規制,那也得是一個小汗,按照中原的規矩,就得封親王了”
“目前博格拉部由額騰翼來打理不是不行,不過如今您的博格拉部幾乎占了整個索倫部落的三成,以額騰翼的威望還是欠缺一些,微臣的意思,讓兩位國丈之一出面打理,輔佐皇長子統領博格拉部”
“皇長子同時兼領北院大王,統領其它草原部落”
“這之后,大汗的麾下有一直保持戰斗力的草原部落、博格拉部、漢人牧戶,任何一部想要單獨做大都不容易…”
“何況,微臣來到這漠北也有幾年了,根據微臣的了解、揣摩,無論是林中還是草原,他們還真服這一套,假如按照中原規制來打理,終究是有諸多不便,大汗,古人定下的規制雖有些局限,但自有它的獨到之處”
“呵呵,有了北院,那南院也就呼之欲出了吧”
“大汗,如今瀚海國境內已經以漢人為主了,還有單獨的漢人騎兵,一切按照中原規制來辦就行了,這南院還是由大汗親自管著較好,平素設置丞相那樣的職位就行了”
“好你個劉若愚,不是說不做中行悅嗎?”
“大汗,微臣有罪”,劉若愚心里一凜,以為觸犯了尼堪的逆鱗,掙扎著想下地跪倒。
“哈哈哈”,尼堪將他按住了,“你不是中行悅,你是張賓!好好好,接著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