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七章 瀚海新風(三)工坊,蒸蒸日上

  時間很快來到了大明崇禎八年,也就是公元1635年。

  大明陜西、陜西的大旱還在繼續,流入瀚海國的民眾也越來越多,在將朝鮮的漢民安頓完畢之后,瀚海國麾下便有接近八萬戶農戶了,按照每戶五十畝土地計算,這便是四百萬畝。

  為了彌補瀚海國政府提供的窩棚、農具、牛羊、糧食、食鹽、衣物等物,其中新加入的七萬戶這幾年都是三成的稅賦,按照平均一畝兩石計算,這七萬戶便是兩百萬石出頭。

  尼堪的常備軍加上水師,如今也是接近六萬人的規模了,這常備軍一年便要消耗四五十萬石,加上工匠,每年五十萬石需要分配出去。

  這還不算,作為尼堪的常備軍,如今軍餉是用糧食、布匹、食鹽等物發放的,算起來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實際上折算起來每年需要消耗百萬石的糧食。

  就是這樣,瀚海國每年還有百萬石的結余。

  但這只是暫時的,三年以后,尼堪準備將農戶所有的糧稅都定到兩成,如今山南省、察哈爾的農戶還得靠中央的補貼,原本定下的兩成糧稅確實不太夠用,不過加上收購的,每年保持一百萬石的儲備糧還是不成問題的。

  何況隨著大批的農戶抵達黑龍江、豐州一帶,糧食的不斷增長是肉眼可以看得見的。

  有了這一百萬石的儲備糧以及幾乎同等數量的草料,尼堪的心稍稍穩當了一些。

  工坊方面,如今尼堪在赤塔、呼倫、伯力三地大興作坊建設,由于三地附近都是煤鐵、森林豐富之地,特別是呼倫,一個海拉爾盆地便有幾乎用不盡的煤炭、鐵礦、銅礦、鉛礦資源,如今他在呼倫城安排了三千戶工匠,由老孫頭領著日以繼夜地在進行各式兵器、火器、農具、廚具的制作。

  呼倫城還有約莫兩千上次被韃子擄掠過來的沒有配上對的女人,尼堪干脆在城里新辦了一座被服廠,硝皮子、縫制衣服、皮靴、皮帶,日常食宿都由戶部提供,每年年底也會發放一些布匹、食鹽、糧食,這些女人很快也安定了下來。

  赤塔、伯力各有兩千戶工匠,還有一些將來會放到九原和上都,特別是九原,后世可是包頭市,煤鐵資源那也是杠杠的,將來準備作為專門的民用產品制作基地(可惜陰山經過歷代牧民的砍伐,也是荒蕪得很,木材在此地也不寬裕,只能用煤煉鐵,打制兵器差一些)。

  令尼堪稍顯遺憾的的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利用水利鍛造鐵胚的大計一直沒有實施起來,無論是赤塔、呼倫,還是伯力,雖然都靠著江河,不過卻都是水流平緩的地方,他的資源有限,既想在合適的位置建設城池,又想有豐富的水利資源,這樣的地方在漠北還真是不太好找。

  何況你就是建好了,還有半年的封凍期你用不上,幾條水利資源豐富的河流,葉尼塞河上游、鄂畢河上游、勒拿河上游如今都在老毛子的轄區里,尼堪也只能望河興嘆。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事做。

  他的熔煉爐子的高度普遍在一丈以上,采取的也是大明最先進的灌鋼法,也就是先將鐵礦石融化后形成的鐵胚進行反復鍛打后變為熟鐵備用,此時熟鐵所含雜質很少,鐵質柔軟,拉成鐵絲尚可,不過用在器具上不行。

  再用鐵礦石熔煉爐水,用陶管引導均勻地灑在熟鐵上。

  大家知道,生鐵含碳量最高,又硬又脆,熟鐵最低,延展性、韌性最好,但都不是打制器具的好料,不過兩者融合起來便是鋼料,根據當時融合的程度分別稱為中、低、高三種鋼料。

  當然了,也有將第一爐的生鐵水直接用木棍攪拌滲碳的,不過這個難以掌握火候,而兩種鐵料的融合無論怎樣都是比生鐵、熟鐵好得多的鐵料。

  還有一點,那就是爐子的溫度,此時尼堪用到了至少五人拉動的鼓風機,一般在十人左右,對于利用高溫充分融化礦石以析出雜質居功至偉,此時歐洲或者很少用鼓風機,或者只有區區一兩人。

  另外,對于火銃、火炮、冷兵器、船釘的制作,尼堪還是堅持使用木炭冶煉,而對于鐵鍋、農具、廚具等則使用煤炭,饒是如此,由于使用了灌鋼法,用煤炭冶煉出來的農具、廚具質量也遠遠高于其它地方。

  此時歐洲的火炮普遍是用銅制作的,而后來英國人大量使用鐵炮也不是因為他們技術有多先進,只不過是大量使用木炭冶煉而已(歐洲木材缺乏,而英國此時還很多)。

  而大明制作出來的火炮、火銃為何容易容易炸膛?那肯定是大量使用煤炭進行冶煉的結果,煤炭冶煉,溫度雖高,不過含硫也是高企,制作出來的東西氣孔多、易碎,自然容易炸膛。

  在淬火時,尼堪又提出來在不同溫度下用不同溶液淬火的辦法(水、尿液、油),改變了以前那種簡單用水來淬火的辦法,實際上也就是恢復到了南北朝時二次淬火的水平。

  其實,用鼓風機技術、木炭冶煉、生熟鐵混合、二次淬火,這些都是中國早已有的技術,并且在當前遠遠領先于歐洲,不過以前多是經驗,一旦因為木材缺乏不得不使用煤炭冶煉時就傻眼了,連有些好的做法也放棄了。

  這就是明明宋明時代比唐朝更為先進,制作出來的兵器卻還不如唐朝的原因。

  作為后世過來的一個工科生,尼堪自然知曉這里面的彎彎繞繞,大的工藝腦海里也有,至于細節有老孫頭和孫秀節兩人以及大量的漢人工匠在,略一提點便清楚了。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由于漠北地廣人稀,有廣袤的森林可以利用,就這一點就是大明無法無法比擬的。

  后世俄羅斯有七百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還都是大木,放在這個時代簡直是作弊,不過眼下他們的目光全盯在皮毛上。

  當這些方法尼堪用當時通俗的語言說出來并讓人記載下來后,相信今后應該不會失傳了。

  至于更高級的冶煉技術,尼堪不會,就算他明白,以當時的條件也做不到,相信今后的工匠在慢慢摸索中會發現的。

  就是這些簡單的技術,依然領先世界至少一百年以上。

  其實,有了好的鐵料乃至鋼料,大規模的簡易機床理念的提出以及使用(多半是手搖的半機械化工具),尼堪現在已經可以制作線膛槍和線膛炮了,不過他并沒有這么做。

  在赤塔、呼倫、伯力幾座大的冶坊,尼堪還在千叮囑萬叮嚀,讓冶坊的“大工”繼續將使用何種木材效果最好、礦石溶液的顏色、封爐的時間、生熟鐵混合的工序和時間,用炒鋼法(用木棒攪拌生鐵溶液)的話需要的火候和時間、顏色如何觀察,等等,進一步完善、細化。

  等到一定程度,鐵料不再是困擾瀚海國的大事后才開始考慮鑄造加工工藝的事,反正無論如何,瀚海國的煉鋼水平對于無論是大明、朝鮮、日本,還是歐洲,都是處于大幅領先的地位,并且在短時間里也看不到其它幾家能快速趕上的跡象。

  林中,真是用木炭煉鋼的好地方啊。

  火藥的制作依舊放在依林卡,那里既有硫鐵礦又有硝石,按照目前的用法,就算再過十年也沒問題,何況鄂嫩大草原、卜庫爾大草原還有眾多的硝湖等著他去采掘。

  同樣的,按照天工開物記載的煉硝、煉硫的法子,尼堪也讓人在繼續摸索,不斷地試驗,比如一系列添加劑石灰、牛油、樹葉的具體用途以及比例的問題,若是能達到一個最佳的工序和比例,那黑火藥就會無限接近它的最大效能了。

  1635年的二月一日,多西琿給他生下了一個大胖丫頭,尼堪欣喜若狂,取名穆特麗,意思是有才之人,按照孫家的家譜,傳、秀之下是“德”字,又起漢名孫德昭。

  多西琿有些郁郁寡歡,聽了尼堪起的名字說道:“一個丫頭而已,取一個宜爾哈也就是了,穆特麗,她擔當得起嗎?”

  在索倫語中,宜爾哈是花的意思,尼堪聽了便安慰道:“我是想她能做一個與以前所有女人都不同的人,何況她是本汗第一個孩子,豈能不慎重”

  等穆特麗三個月后,時間已經來到五月份,尼堪又出發了。

  這次他帶上了格根塔娜,原因很簡單,經過他一個冬季的辛苦耕耘,阿茹娜、哈爾額敦都有了身孕,偏偏格根塔娜依舊沒有動靜,在阿茹娜、格根塔娜兩人的“強烈”建議下,他只得帶上了她。

  他早早地出發了,當然還因為一事,自己的妹妹,跟著羅承志在海參崴的布耶楚克也生了一個兒子,他聽說后就坐不住了,便計劃從陸路趕著去看她。

夢想島中文    1625冰封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