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司馬尚也清楚龐媛的壓力,更清楚李牧那邊的重要性,只是他負責征兵一事,具體情況他了如指掌。
秦軍的強大,天下人皆知。
特別是嬴高麾下的秦軍,那都是經歷了戰爭的精銳,這些新兵上去,只能是一邊倒的屠殺。
“現在沒有時間了,立即訓練新兵,讓他們參與守城,鍛煉一下他們的作戰能力。”
龐媛神色肅然,朝著司馬尚:“嬴高已經安靜了這么久,這個人老奸巨猾,絕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平息邯鄲上下。”
“這幾日,我心里有些不安,一定要保證軍隊的安穩,這是一切的基礎。”
“諾。”
司馬尚也不是沒眼力勁的人,他自然是清楚,邯鄲的穩定,對于整個戰局與趙國的重要性。
不管是邯鄲還是李牧所在的井陘關,都是這一次對抗秦國的關鍵,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攻破,要不然,趙國大勢已去。
“丞相不必擔心,我這就聯系亞相,讓新兵不斷地上戰場,讓他們見一見秦軍,磨礪一下膽識。”
“嗯。”
揮了揮手,示意司馬尚離去,龐媛在這個時候也有些頭疼,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非他所愿。
只不過趙蔥的表現讓他意識到,他們之前的手段也許太過粗糙,以至于沒有團結所有人,讓趙王族生出了別的心思。
龐媛清楚現在趙國,乃至他們的處境,危如累卵,趙國就像是一座高樓,這座高樓倒塌,他們沒有任何的好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只是有些人,他不懂這個道理,從而在大秦兵臨城下的時候,依舊選擇了內斗。
只是龐媛卻忘記了,他們做的太絕了,只考慮了趙國的生死存亡,卻忘記了王族要生存。
整個趙國的權力被他們瓜分,趙王居住宮闈之中,這等于政權,軍權全部被他們掌控。
“春平君,王上已經表態,很顯然,李牧等人根本沒有把王上放在眼中,趙王已經是傀儡。”
趙蔥眼中殺機大盛,他心里清楚,再不出手,一切都就晚了,等龐媛理清楚邯鄲,趙國王族大勢已去。
喝了一口酒,春平君冷靜,道:“趙國局勢內憂外患,秦軍就在城外,就算是我們清除了龐媛等人,趙將,你能擊潰秦軍么?”
“龐媛等人雖然亂權,可李牧等人是趙國擊退秦軍唯一的底氣了。”
“李牧龐媛等人把持朝政,趙王還是趙王,趙國王族還是趙國王族,可若是嬴高攻破邯鄲。”
“我趙國王族一脈,就要步韓國王族的后塵了。”
說到這里,春平君嘆了一口氣:“其實,李牧等人都可以投降保命,唯獨我們不可以。”
春平君的一番話,讓趙蔥沉默了。這個道理,他自然是知道,可三家分晉就在眼前。
誰也不知道,李牧等人的心思,特別是丞相不是李牧,而是龐媛,在趙蔥看來,李牧還可以信任,但龐媛另說。
“春平君,龐媛都可以威脅王上,更何況我們。”
趙蔥眼中殺機不減更甚:“更何況,我們只是奪回相權,保證君權,對于李牧等人暫時不動便是。”
“這一次,我們的目標,有且僅有龐媛。”
“只要除掉龐媛,老夫推薦春平君擔任丞相如何?”
趙蔥的話,就像是惡魔,一下子讓春平君呼吸急促,男人就沒有不愛權力的。
他心里清楚,自己手中沒有兵權,趙王嘉承諾的代王,他沒有資格染指,但丞相他可以。
“好。”
點了點頭,春平君眼中掠過一抹狠辣,朝著趙蔥:“這件事,我們可以計劃一下,盡量以最小的損失,解決龐媛。”
“如今司馬尚負責征兵,廉頗負責守城,被大秦儲君牽制,邯鄲城內龐媛的力量最弱。”
城外。
秦軍幕府。
嬴高一直都沉默,他心里給趙蔥的時間,已經到了底線,若是趙蔥還沒有動靜,他就只好強攻了。
“嬴將,邯鄲城內把守森嚴,消息很難傳出來,這些天,因為傳遞消息,我們的人暴露不少,損失慘重。”司馬師神色凝重,將情況向嬴高一一說明。
喝了一口茶水,嬴高輕笑:“再等一天,到時候不論邯鄲城內如何,大舉進攻。”
“諾。”
撇了一眼司馬師,嬴高語氣低沉:“老師那邊以及蒙恬上將軍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稟嬴將,蒙恬上將軍攻克武安,連拔十三城,大軍正在武安休整。”
“至于上將軍那邊,當下傳來的消息是,上將軍與李牧在井陘關展開了拉鋸戰。”
“雙方交手五十次,勝負各半,今日奪取井陘關,明日被敵人奪回,短時間很難有大的動作。”
“很正常。”
嬴高眼中浮現一抹厲色,走到了地圖跟前:“井陘關乃兵家必爭之地,對于趙國極為重要。”
“同樣的我軍滅趙,奪取井陘關也很重要,李牧不會放棄井陘關,一旦放棄,這一戰李牧就輸了。”
“同樣的一旦老師攻取井陘關,就意味著滅趙將成定局。”
說到這里,嬴高轉頭向范增,道:“先生以為若是本將強攻邯鄲,廉頗守住邯鄲的可能性有多大?”
“嬴將,廉頗本身就是守城名將,而邯鄲城作為趙國都城,糧草充沛,武器可以自給自足,這是一座大城,隨時隨地可以征兵。”
范增苦笑:“臣知道嬴將用兵如神,但強攻邯鄲,只怕會傷一千自損八百。”
“哈哈,天下人都認為廉頗守城無雙,那么這一次,本將就讓天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
這一刻,嬴高意氣奮發,整個人鋒芒如劍:“最好的防守永遠都是進攻,本將是擅長野戰,但攻城略地,本將也不弱。”
嬴高師從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王翦最擅長的從來都不是野戰,他擅長大兵團指揮作戰,對于攻城更是別有心得。
只不過在這之前,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嬴高沒有用到攻城略地之術,只彰顯了野戰之能。
“中軍司馬,傳令:三軍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