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132.內核

  楚門的世界意外的大賣,是的,絕對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其實之前的傷心者在國內的表現更好,但是在歐美等地區的表現就差了許多。

  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楚門的世界頂多又是另外一部傷心者,可是結果卻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兩部電影的內核是不同的。

  傷心者的內核,說白了,還是華國的這一套。

  其中的涉及到的很多東西,都是根據華國的社會環境,教育體系等等衍生出來的。

  雖然說親情是天下大同的情感,但是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親情。

  在華國,像傷心者里面的為了孩子一直默默地付出,大愛無聲,可以引起很多國人的共鳴。

  因為華國母親,太多太多這樣的類型了。

  或許他們做的和傷心者里面的有所不同,但是對自己的孩子的付出,卻是一樣的。

  毫無保留的。

  在華國,很多人可以說,母愛無私,偉大,不摻雜任何的利益。

  比比皆是。

  孝道,一直都是華國文化的極其關鍵的一環。

  早就一千多年以前,評判一個人的道德的最大的依據,就是孝道。

  而且自古就有無數關于母愛偉大的故事傳承,比如孟母三遷等等。

  這方面可以說,華國和外國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同的。

  而在歐美國家,雖然也同樣的推崇母愛等親情,但是實際上,卻已經摻雜了太多的其他的東西。

  在華國,可沒有什么十八歲以后,就獨立之類的。

  但是在歐美地區,雖然說那些上層精英人士,沒有這種說法,但是在普通民眾階層,卻是一直都被這樣的價值觀所支配著。

  好像,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只會持續到十八歲。

  放在華國,卻從來沒有這種說法,絕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從出生開始一直到老去。

  所以,國內很多人能夠產生共鳴。

  但是在國外,卻就未必了。

  所以,內核上來說,傷心者是典型的華國獨有的文化和道德內核。

  而楚門的世界是不同的,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前世就是好萊塢的故事,楚門的世界的內核其實更偏向西方的那一套價值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首詩,雖然在華國也流傳的很廣,但是實際上,這首詩歌,內核就是西方世界的宣傳的普世價值觀。

  綜合來說,對于國人,其實對所謂的自由,更多的是受到國外的荼毒,但是實際上,在華國人骨子里,真正的崇尚的是那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么說吧,在華國,很典型的就是,穿越小說,絕大多數穿越回到過去,封建時代,幾乎都是不甘于人下,幾乎都是要揭竿而起的那種。

  為了這個目的,可以茍且,可以忍讓,可以付出很多代價。

  但是始終目標是不變的,那就是永遠,永遠不甘于人后。

  而如果是歪果仁的話,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要是穿越回到過去,估計第一反應絕對不是什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不會忍讓茍且。

  而是他們會第一時間出來作死,然后直接被當權者拍死!

  這就是文化和思想的截然不同的地方。

  所以,在國外,用自由作為理由可以煽動很多人,但是在國內,估計會被鄙視。

  自由,自由你大爺啊!

  為什么華國的社會風氣會變得越來越拜金,其實也和骨子里的那種思想有很大的關系。

  不甘人后,而擁有金錢實力,能夠讓你成為人上人。

  華國人大多是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過的更好。

  而歐美人,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自由”!

  其實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其實,楚門的世界之所以對歐美人影響更大,就是因為,對于他們而言,只要涉及到自由這個東西,那就甭管三七二十一,你限制我的自由,不管你是出于什么想法,那么我都必須抗爭。

  是的,就是這么無腦!

  因為自由至高,自由至上啊!

  但是對于華國人而言,其實反而沒有那么大的反應了。

  楚門的世界,簡單地說,如果里面的楚門,能夠被導演安排的過的更幸福一點,那么安排就安排了,畢竟,過的好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對于外國人不同,他們很多人哪怕是窮困潦倒,可是當自由的魔音襲來的時候,甭管你是不是為我好,我特么的都要抗爭,你憑什么安排我的生活?

  父母?不行!

  上帝都不行,更何況是你?

  所以,楚門的世界才會有別于傷心者在北美這邊獲得那么高的票房。

  而反倒是在華國國內,雖然楚門的世界票房也是相當不俗,但是卻顯然沒有像在北美這邊表現的那么高光!

  但是不管怎么說,楚門的世界成功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縱觀影史,那些能夠在歐美地區賣座的華國電影,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

  一種是獵奇的,比如英雄,對于北美觀眾來說,其實他們估計根本看不懂英雄里面的故事,以及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但是卻不妨礙他們看到那龐大的戰爭場面,看到那萬箭齊發等等的場面而發出的驚呼聲。

  畢竟,歐美地區,古代戰爭,幾千人互毆就已經是大場面了,他們何曾見過英雄里面那密密麻麻的超級戰爭場面?

  所以,他們看英雄是因為獵奇!

  不僅僅如此,當年的李小龍的電影,成龍的電影,其實都凸顯出來“功夫”倆字。

  但是歸根結底,依然還是獵奇的心態!

  另外一種,是西方核心的電影。

  比如臥虎藏龍,其實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臥虎藏龍就是披著武俠的皮的西片!

  當年臥虎藏龍在國內上映的時候,其實可以說是撲街的。

  很多國人其實是不太喜歡看這種電影的,因為和大家想象的那種武俠是不同的。

  只不過是后來臥虎藏龍在北美,在好萊塢大獲成功之后,大家才回過頭來關注這部電影。

  開始各種解讀這部電影。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當年,華國電影的確才剛起步。

  所以,難免地有些“崇洋媚外”的心里作祟。

  所謂黃皮白心,其實也同樣的可以用來形容臥虎藏龍這類的電影!

精彩東方文學提供等作品文字版

夢想島中文    音樂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