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四三章 返程

  大明朝有自己的屯墾制度,邊疆地區開墾出來的田畝多數都歸衛所所有,衛所分給軍戶,由軍戶耕種。

  后來衛所軍戶制度廢弛,邊疆地區駐軍糧食需要從外地運輸,然后就搞出了開中法,開中法搞了一陣子之后,被商人們發現了一個漏洞。

  他們發現從外地千里迢迢運糧食到九邊地區,路途遙遠,損耗太大,成本很高,這么做不如在九邊地區直接開荒屯田種糧食,然后就近供給邊鎮,換取朝廷開中法承諾的鹽引。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山右的商人們就開始這么運作了。

  到了隆慶、萬歷年間,終于通過他們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讓朝廷批準了這樣一個在邊關軍屯以外搞商屯的政策。

  他們打著商屯的旗號,占有了邊疆地區大量無主的宜耕的土地,名義上是要邊軍生產糧食。

  一開始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但是漸漸地他們發現,把糧食提供給邊軍換取鹽引,遠不如直接把糧食賣給邊外的那些北虜更賺錢。

  再后來,他們就更是發現,賣給北虜,不如賣給更加缺糧,出價更高的東虜。

  山右商人與東虜的關系,就這樣漸漸地建立起來了,于是他們也就在通虜資敵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這一次,張家口堡內的八大家被楊振連根清除以后,他們名下的那些商屯土地自是落到了楊國柱的控制之中。

  這些土地上面,原本有不少佃戶,不需要額外墾荒招佃,用來安置那些需要裁汰下來的老弱不堪之軍,最是合適不過了。

p://m.eix.c給力小說文學網  有了楊捷、楊倫在張家口那些豪商巨賈家里搞到的大筆銀子,打法老弱病殘退出現役,騰出餉額的遣散費有了。

  抄了這些豪商巨賈的商屯以后,用來分配給他們的帶著佃戶的熟地有了。

  如此一來,那些在宣鎮軍中干了很多年的老弱病殘軍士及其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依靠和保障。

  到了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底,蓋著鎮朔將軍大印的嶄新地契,開始成批成批地發放了出去。

  楊國柱連上報朝廷的這一關都免了,直接以鎮朔將軍宣府總兵官的名義,確認了宣府軍現有將士以及遣散安置將士對他們名下土地的所有權。

  到了崇禎十三年一月初,宣府軍在宣鎮轄內跑馬圈地的事情,終于被人彈劾到了朝堂之上。

  但是,一封封彈章遞到崇禎皇帝的手里之后,崇禎皇帝除了在宮中大發雷霆,然后下旨申斥楊國柱、劉永祚一番之外,再沒有其他措施。

  崇禎十三年一月,南方兵敗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東閣大學士楊嗣昌督率的各路大軍缺糧少餉,人馬開始不斷逃亡。

  而已經逃亡隱匿了許久的闖王李自成部,又從商洛山里出來,突然進兵豫西,正在迅速發展壯大。

  在這個節骨眼上,崇禎皇帝對手握重兵又深得軍心的楊國柱,也開始投鼠忌器起來了。

  面對大量彈劾楊國柱跑馬圈地甚至是縱兵搶掠的彈章,他沒有法子,只能來一個下旨申斥了結。

  就在崇禎皇帝焦頭爛額心急如焚的崇禎十三年正月初三中午時分,楊振率領著從張家口出邊的大批人馬車隊,碾過了烏欣河上已經凍到底的冰面,穿過了松山城外歡迎的人群,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松山城中。

  從張家口到松山城,直線距離到不遠,一千多里地。

  可是在明末的年代,別說沒有直通的高速公路了,就連直通的道路都沒有。

  直線距離雖然一千多里,可是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兜兜轉轉繞來繞去,路程加在一起將近兩千里了。

  歸根結底,還是楊振低估了在寒冬臘月的草原上頂風冒雪行軍宿營的難度。

  但是他在宣府城里說出來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無論如何也不能食言,所以盡管困難,還是咬著牙一路前行。

  幸運的是,他們從張家口出邊以后,既沒有在多倫部的草原上遇到多倫部的人馬襲擊,也沒有在喀喇沁部的領地內,遭受到喀喇沁部騎兵的攔截。

  他們行經這兩個最危險抵御的時候,全都遇上了風雪漫天的氣候,塞外部落的牧人不出來放牧,屬于部落的騎兵更是躲在營地的蒙古包里。

  一路上,楊振他們一行人的主要敵人,除了惡劣的天氣,就是一望無際的冰雪。

  好在夏季的時候,他們曾經到過邊外一次,何處是道路,何處能宿營,他們心里都有數。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愁吃喝,又有大量可以保暖的毛皮衣物。

  從張家口出發前攜運的干糧有很多,同時還有隨行的騾馬和駱駝,以前最擔心的水源問題,這一次反倒成了最不用擔心的問題。

  所以,楊振率領的人馬雖然辛苦異常,雖然擔驚受怕,但是一路有驚無險,最后絕大部分,還是平安到達了。

  一路上的損失也并不大,只有楊大貴他們新募的民壯凍死了十幾個,還有從張家口帶出來的騾馬、駱駝損失了幾百頭,其他的一切都還算好。

  與此同時,這一路上的收獲卻很重要,從張家口帶出來的金銀財物各種物資,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統計,但是用在他們將來募民屯墾擴軍備戰上面的話,卻也足夠支撐一段時間了。

  除此以外,這一趟行程還有兩個收獲。

  其中一個,就是徹底鍛煉了隨行的這一支隊伍。

  寒冬臘月冰天雪地的草原景象,他們之前誰也沒有見識過,甚至心底里充滿未知的恐懼。

  可是經過了這趟行程之后,祖克勇也好,張臣也罷,包括楊振本人內,還有其他隨行的部將軍士,心里都有了底氣。

  只要準備充足,就是將來在冬天進軍漠北,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那么另一個,就是七峰山那部人馬的安排問題了。

  這一次,楊振走塞外草原上回來,再次途徑了七峰山下。

  七峰山扛把子老炮頭劉萬忠的人馬,此前編列到了楊振的麾下,雖然只給了他一個哨的餉額,可也算是楊振的麾下了。

  這次路過山下,當然要去看一看。

  結果派人聯絡了劉萬忠,劉萬忠隨即帶了人馬下山,請求楊振給糧救濟。

  楊振跟著劉萬忠上了山才知道,冰天雪地的七峰山上,現在的人口照比夏天的時候,翻了將近一倍。

  楊振第一次上七峰山上的時候,七峰山里滿打滿算才有兩千多人,可是這次再來,已超過了五千人。

  當時楊振留給劉萬忠的大筆錢糧物資,他已經大部分用于收納關內流民,在七峰山繼續開荒屯墾了。

  然而,崇禎十二年夏秋大旱無雨,他辛辛苦苦募民開墾出來的荒山荒地,缺少水源,到了秋末,幾乎絕收。

  原來的存糧,因為新增的部眾太多,迅速就耗盡了。

  派人下山到薊鎮購糧,糧價又高得離譜,很快就入不敷出。

  從十一月入冬開始,七峰山上的這伙人就陷入了困境,新納的人口開始陸續逃走,投奔其他山頭去了。

  遇到了困境的劉萬忠,想起了當初楊振的承諾,到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就開始去松山城打秋風了。

  可是他當時只編了一個哨的人馬,在楊振本人不在,張得貴也不在的情況下,他能從楊朝進這里得到的錢糧就很有限了。

  到了十二月中旬的時候,七峰山上錢糧用盡,人心離散,劉萬忠及其部眾們終于陷入了絕境。

  這一回楊振突然出現在七峰山上下,對劉萬忠及其部眾們來說,無異于天降救星。

  楊振上山一看,也知其靠自己已經無法堅持下去。

  然而楊振隨行并沒有帶著多余的糧食,除了一路攜帶吃剩的干糧之外,就是隨軍一起的牲口可以充作軍糧了,根本也沒有辦法就地接濟他們。

  于是,楊振便勸說劉萬忠干脆跟自己走,到松山城去,并入新擴編的征東先遣軍。

  經過幾天的猶豫之后,老炮頭劉萬忠放棄了七峰山的根據地,率領大部分部眾下了山,徹底加入了楊振的隊伍。

  同時,留下了一部分不愿意離開的人馬,還有那些不適合長途跋涉的老弱病殘,留守在七峰山上的營寨,期待來年春天能有轉機。

  留守的人是少數,救濟起來就好辦了,楊振給他們留下了一筆銀子,留下了幾百頭牲口,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就這樣,楊振從松山城出發的時候,只帶了八百余人,幾十輛馬車,等他再回來的時候,隊伍車馬全部壯大了好幾倍。

夢想島中文    大明新命記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