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后,樂毅領著三十萬大軍趕回了金陵城。
之前在句容城下,樂毅曾一度想利用陣法斬殺劉裕。
只是對方并不傻,看似單槍匹馬沖擊大陣,實際并未深入,僅僅殺了千人就選擇離開。
加他當時只有離體境巔峰的實力,在能量層次方面和劉裕差了一個量級,能影響的軍卒只有三萬人,即便想留,也留不住。
經過近半年多的摸索,一些水平較高的武將已經可以熟練的調度軍卒,通過自身氣息對軍卒進行加成,武將的實力越強,加成的范圍就越廣。
比如樂毅,在離體境的時候,可以調度三萬人。
這三萬人與他氣息相連,能大幅消耗敵方武將的體力,在攻擊強度,也不可同日而語,擊殺普通軍卒如砍菜切瓜一般容易。
僅從這點來看,這個世界比拼的還是武將。
感知境暫且不提,勇在自身,用處不大。
相連境能指揮三百人,化罡境指揮三千人,離體竟指揮三萬人,龍氣武將指揮五萬人。
如此一來,軍卒便被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得到加成的,稱之為精卒,另一類則是沒有得到加成的普通軍卒。
兩者在身體素質方面一樣,但真打起來,差距卻大到令人絕望。
所以在聽說魏延身死之后,劉峰心中的震動可想而知,此次損失的不僅是一員大將,背后還有失去加成的三萬軍卒。
主帳里。
劉峰端坐在主位,虎目掃視一圈,看眾人皆沉默不語,不禁打破沉默,說著:“將軍百戰死,此次幾位將軍陣亡本無可指摘,諸位也不必過于感傷。”
他之前已經聽樂毅轉述完,知道魏延等人因何而死,雖覺得可惜,但也能理解。
這實際是一道無解題。
要知道,武將對于軍卒的加成是有范圍的,只有在一定范圍之內才能起作用。
如果魏延不登城墻,以他為核心的加成效果就會消失。
而普通軍卒去攻城的作用又極低,只要對方有離體境武將坐鎮,攻城和送死沒有區別。
因為根本打不過那些得到加成的士兵。
這便形成了一個死結,如果不派大將去攻城,就算損失一二十萬人,也不見得有效果,如果派遣大將攻城,就要做好戰死的準備。
他這時看著諸位武將,心中也是一陣嘆息。
此次攻打金陵城,恐怕也要走句容城的老路,而且金陵城更大,防御能力更強。
不將武將派遣出去,就算填再多條人命,也無法破城。
但他也有備選方案,就是利用謀臣和統帥的精神力屬性去增加士兵實力。
精神力是另外一套體系,可以遠距離遙控,不需自己親臨,站在后方指揮就行。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屬于最后的絕招,因為一旦將精神力激發出來,便很難控制,激發少了作用不大,完全激發又會有不可逆的損傷,折壽是一定的,運氣不好,陣亡都有可能。
所以別看蜀漢擁有四位謀臣,卻一直是參謀角色,連軍師的職務都很少給,更別說統兵了。
起身在大廳里來回踱步,劉峰的心里也在猶豫,之前魏延、林沖等人的死給他提了個醒。
在面對龍氣強者時,攻城的風險極大,想快速破城,就要做好大批武將陣亡的準備。
至于將金陵城圍困,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磨死對方,也不現實。
蜀漢四周豺狼虎豹環伺,劉峰也不敢將百萬大軍一直丟在金陵城周邊,這是取死之道。
唯一的辦法仍舊是強攻。
站在原地思索片刻,劉峰一咬牙,當即下令總攻,命黃忠、樂毅、趙云等人前去準備。
既然劉裕打算擊殺武將,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金陵城只有沈田子、王鎮惡、檀道濟三位離體境武將,最強的王鎮惡不過是中階,其他幾人,包括劉遵考、蒯恩、孟昶、孟懷玉、向彌、臧熹、劉道規、何無忌、魏詠之八人只有化罡境的實力。
想要擊殺他們,反而更簡單一些。
如果再從軍卒的角度來看,沈田子、王鎮惡和檀道濟總共加成九萬人,劉遵考等八人可加成兩萬四千人,加劉裕加成的五萬人,合計十六萬四千人,和蜀漢相比,要差的多。
他此次總共帶來了二十名將領,去掉戰死的魏延等人,還包括龍氣中階的黃忠,加成五萬人。
離體境的馬超、趙云、樂毅、張飛、龐涓、廖化、邁特凱,各加成三萬人,合計二十一萬。
此外還有化罡境的鄧芝、馬忠、王平、張翼、魯智深、日向寧次各加成三千人,合計一萬八千人,相連境的燕青三百人。
總計二十七萬八千三百人,比劉裕多出整整十一萬。
真要硬拼,即便是處在攻城方,自己仍然占據著優勢。
新歷四年九月十四日。
樂毅在“攻破”句容城后,前去金陵與劉峰大軍匯合。
兩方合兵一處,于兩日后,即九月十六日,揮軍與劉裕展開決戰。
雙方一開始就毫無保留,攻勢異常猛烈,蜀漢一方派出了以黃忠為主,趙云、馬超、張飛、邁特凱、廖化為輔的豪華陣容,領著二十萬精卒對金陵城發起了總攻。
這二十萬人全部為氣血相連者,此時聚集在黃忠等人身邊,爆發出了極強的戰斗能力。
他們渾身下縈繞著一層熒光,普通箭矢很難對其造成傷害。
不僅如此,他們在速度、力量和耐力也得到了巨大提高。
雖然這種提高不是永久性的,一旦相連武將身死,或者將運轉起來的氣血停下,這批軍卒又會重新歸于普通。
但至少在當下,他們對于普通軍卒幾乎是碾壓一般的存在。
速度快、力量大、耐力強,身又有一層氣血保護罩,可以免除一定的攻擊。
更加可怕的是,即便他們戰死了,只要相連武將不死,就可以源源不斷得到補充。
所以攻城的數量一直維持在二十萬人,幾天猛攻下來,便是劉裕也感到了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