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家族繼承人。
這樣的人,自小掌握著非同一般的資源,但同時,需要承載的壓力也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
他的一切都在家族無數人的關注之下,只要他表現出一點點的玩物喪志或者不思上進,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給擠下來。
相比起來,或許那些無心家主之位,又蒙受父母喜愛的那種人,才最有可能發展成二世祖的類型,最終變成酒囊飯袋。
“此次來咸陽,為何令慈未來?”
扶蘇話語不冷不淡,巴峰也有些感受不出扶蘇的態度。
對于這個問題,巴峰知道扶蘇一定會問,原因便是在于,即便是他母親親自前來見扶蘇,也不過是剛剛夠資格而已。
至于今日他能見到扶蘇,這就是因為過往巴氏和贏氏之間的交情的緣故了。
“啟稟王上,家母年歲已高,又身患重病,恐經不住舟馬顛簸,還望王上體諒。”說到此處,巴峰不禁暗自垂淚。
也就是到了扶蘇面前,巴峰才敢將這個消息給說出來。
在嬴政離世之后的幾年時間,巴氏都想著找個機會與扶蘇見上一面,延續之前的交情。
可是,一方面不熟悉扶蘇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更對扶蘇對于巴氏的態度一無所知,此時若是找上扶蘇,無疑就顯得冒失許多了。
而巴清患病,更是令巴氏感到雪上加霜,若是這樣的消息泄露出去,只怕原先巴氏的那些對手都會一擁而上,將巴氏給分割殆盡了。
就算是巴氏商場上的一些朋友,未免不會對巴氏生出幾分垂涎之心。
畢竟財帛動人心,商場之上的廝殺較量,也是冷酷無比,所謂的交情,根本不值一提。
而到了這個時候,扶蘇的債券令讓巴氏看到了一線曙光,這無疑是給扶蘇最好的投名狀。此次來咸陽,巴峰足足攜帶了三萬金,可以說傾盡全力了。
見巴峰如此神態,扶蘇不由得驚詫,旋即點了點頭。
若是如此說來,這巴氏讓巴峰前來還算是情有可原。這也是為了日后巴峰繼承家主之位鋪路。
對于這件事的真假扶蘇倒沒有什么懷疑,畢竟用這樣的事情,欺瞞扶蘇,那就屬于找死了!
而且,巴峰所說倒是和韓談的人在巴郡探查到的情報吻合上了。
“既然如此說來,那巴峰,待你離開咸陽之時,寡人讓兩名太醫與你隨行,親自為令慈診治一番,不知如何?”
“臣代家母謝陛下關懷。”到了此刻,巴峰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氣。這說明扶蘇并未因為此事而對巴氏生出嫌隙。
“巴峰,日前我看到奏章說此次你花費了一萬金購買了債券令,卿實乃是我大秦忠臣也。”看到巴峰如此的大手筆,扶蘇心中亦是覺得巴氏很識相。
要不然,這巴峰還想著見他一面,做夢去吧!
“巴氏有賴于歷代秦王的扶持,才有了今日,豈能忘本?”此刻,巴峰露出大義凜然之色,道:“如今山東各地叛賊四起,正是陛下用錢之時,巴峰雖然愚鈍,卻也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是故,巴峰愿意再進獻一萬金,供陛下平亂之用,盼望陛下能夠早日掃清山東反賊,救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時節。”
一番話語,說的精彩至極。
就連扶蘇也不得不承認,巴峰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尤其是后面的一段話,更是擊中了扶蘇心中的脈門。
當日自去皇帝號,不過是形勢所迫,為了避免秦國成為眾矢之的,為秦國變法爭取時間。
可這件事對于扶蘇來說始終是他心中一根刺,一根令他時刻心中感到疼痛和流血的刺。
去皇帝號,相當于承認了山東那些復立的國家,這幾乎就是直接剝奪了秦國對于山東六國的統治。
一直以來,大一統,就是扶蘇心中始終堅持的理念。
他自愿去民間了解民情,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秦的大一統,可是,在這樣的天下大勢逼迫之下,他只能以自去皇帝號的方式,為秦國贏得喘息之機。
可伴隨著變法的持續,秦國國力日益增強,再度出兵,掃平山東六國的念頭時時浮現在扶蘇的腦海之中。
只不過,這些念頭最終都被扶蘇壓制下來了!
可正是因為這一份壓抑,扶蘇心中那根刺給他帶來的痛苦更加巨大。
天下一統,這不僅僅是他扶蘇一個人心中的理念,曾經,這是嬴政最為看重的地方,是嬴政鍥而不舍追求的東西。
而李斯,當初更是當著群臣的面,與支持分封制的淳于越進行了一番激烈的爭辯,其中,李斯沒有給淳于越留絲毫的面子。
可是,最終,李斯卻是選擇了做與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相違背的事兒,就是相信扶蘇最后一定能夠掃平山東,令天下一統。
還有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春秋戰國五百年來,因為戰爭而死的人太多太多了!
如此多的希冀與期盼壓在他的身上,扶蘇知道,自己絕不能失敗,也絕不容許失敗。
而巴峰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說卻不能說的話,如何令扶蘇不生出幾分觸動。
不過扶蘇在短暫的震動之后,旋即恢復了常色,“巴氏,進獻萬金,實乃是我大秦忠良之家也!”
聽到這句話,巴峰喜色已然是表露在了臉上,有了這么一句評價,日后誰動巴氏,就要掂量掂量了,畢竟這是如今大秦的君王親自欽定的。
“然寡人以為,這一萬金,朝廷不可收,朝廷自有制度,冒然收受,恐留話柄。”
“啊?”巴峰張大了嘴巴,萬萬沒想到扶蘇居然如此回復自己。
這送上門的錢,還有不要的?
扶蘇輕咳一聲,道:“巴峰,這萬金朝廷不可收下,然如何分配你看如何?”
“其中五千金交給朝廷,用做朝廷發放陣亡將士撫恤以及孤寡孩童贍養,而另外五千金,寡人打算新建一座英魂碑,日后陣亡將士刻錄其名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