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仁(第1/3頁)
江都十一月末時,已然匯聚天下州郡的上計吏,或上計代表。
楊儀已官拜少府,這是個很難辦的差使,不管是從郡縣地方索要山林湖澤礦藏的開發權,還是去跟北府討要開發許可金,都是讓楊儀頭大的事情。
擺明了要得罪人,得罪天下的官吏、豪強,還會影響各地既定的民生,影響范圍很大…收益也很大。
這個事情,算賬難不倒楊儀,難的是說服對方,把該給少府的那一份例錢交出來。
朝廷很需要這筆錢,有這筆錢的朝廷,就有余力調節、拉近與北府的經濟差距;有這筆錢,朝廷可以做很多事情。
而這筆錢,收的名正言順,自古以來的傳統、理念、律例都是如此規定的。
去收,對方死活不給…幾乎等同于抗稅、目無天子、朝廷,可以理解為,開戰。
這是用開戰、決裂去脅迫北府繳納這筆允許開發自然資源的許可文書;對付北府如此,對付地方更是如此。
拒絕交錢的,哪里有問題就收拾哪里。
朝廷很缺這筆錢,關羽很缺這筆錢,需要這筆錢去做大事情;而朝廷、關羽手里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以保證這筆錢的正常催收。
兵,是收稅的底氣。
在重設少府氣氛更加壓抑的時期里,楊儀輕舟渡江,前往武陵一處田信的茶莊拜謁逗留此處的廖立。
隨著北府關中決戰取勝,集結、逗留在象邑的人力、機構也開始紛紛運往南陽。
因為漢津稅關的原因,許多匠人重新返回丹陽邑,為關中明年的春耕打造更多農具。
除了長江以南的茶莊、夏侯國的鐵坊不能搬離外,其他一切正有條不紊撤離;同時南陽地區也開始整理合適的丘陵,籌建新的茶莊。
哪怕茶的品質不如江南,有茶莊,也好過沒有。
田信、陸議都在關中,目前能替北府拿主意、管事的只有關姬,這種產業遷徙…引發了士民恐慌,許多遷移到平原的山民自以為天下將亂,又在這個冬季逃歸山林。
戰爭實在是太過恐怖、殘忍,不論戰爭在身邊還是五百里外,只要爆發戰爭,凡是官府管理范圍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朝廷必須跟關姬談一談,不能再助長民間的惶恐情緒。
原本各地已經有流落野地的百姓漸漸落籍、回歸官府管理范圍內,也有各種零散武裝陸續投降,各地民生在漸漸好轉。
現在都因為關姬往南陽遷移、集中產業,制造了緊張氣氛,讓今年州郡的休養成效大打折扣,說不好還會倒退。
可怎么去找關姬談判 第六百二十三章仁(第2/3頁)
誰合適?
幾乎沒有合適的人。
朝廷沒有合適去找關姬談判的人,但朝廷可以先跟合適交流的廖立進行接觸,觸摸底線。
至于李嚴,被許多同僚誆騙一次后,已經拒絕談判。
他就任江陵郡守、南郡郡守、江都尹以來已有三年,已經到了升遷、調轉的門檻兒。
拒絕談判就是不給朝廷面子,朝廷也不會給李嚴面子,今后李嚴江都尹的工作自然無法正常做下去…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把李嚴外放。
既然有出路,李嚴為什么還要冒險跟朝廷談判?
李嚴這里走不通,楊儀只好來見廖立,摸摸湘州人的底線。
湘州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零陵南部都尉一共四個郡尉、都尉被關羽一口氣調回朝中,現在的湘州對朝廷而言是不設防的。
楊儀也摸不準湘州人的想法,他登門時,廖立親自熬煮泡發的干鮑,熬制了一鍋濃稠鮮香的海鮮鍋。
江南冬季無雪,庭院里,廖立將鮮切的羊羔肉片在沸騰鍋水里涮了涮,稍稍沾點清甜果醋送服口中,入口就化的羊羔肉片令廖立眼睛都閉上了,爽快異常。
呼一口白氣,廖立又給楊儀夾幾片:“威公啊,這幾年以來,可知我最難忘的一事?”
“愿聞其詳。”
“是與陳公探討夏禮、夏祭之事,據公上推斷,夏商喜好祭祖,祭品以身份尊貴者為上。祭祀后,則群宴共享。至紂王時,祭品不足,則選伯邑考為祭品,因文王、武王與伯邑考一同入商朝見、入貢。故殺伯邑考做祭,文王、武王身在席間,故能分食。”
楊儀正細細嚼著這三月大小的細嫩羊羔肉,頓時胃口大無,以一種厭棄眼神看廖立。
廖立不以為然,只覺得楊儀心境不夠,自顧自夾一片帶著潔白油脂的羊羔肉片沾了果醋,吃著入口就化的肉片,見楊儀模樣有心調笑,就說:“威公啊,俎醢(阻害)之刑,比之若何呀?”
楊儀頓時臉色發白,廖立慢悠悠又說:“昔年子路死事于衛,為亂賊所醢。孔子聽聞子路為人所醢,捂目,命人遮蔽肉糜。何故?睹物傷人也。”
“嘔!”
再也控制不住,楊儀急忙轉身對一側痰盂嘔吐,隨即干嘔不已,以至于淚水都流淌下來。
廖立夾著肉片本要吃一口,可看到楊儀嘔吐模樣,就沒了胃口,可又想到要說的話,面色不改把肉片送服入口,細細咀嚼,吞咽,一副受用神情。
這讓楊儀瞥見,更加難受,精神臨近崩潰,左手抬起以袖遮面,右手甩袖:“公淵!何故如此!何故如此 第六百二十三章仁(第3/3頁)
啊!勿再食,速速撤去!撤去!”
“唉。”
廖立長嘆,招來侍者囑咐他們把海鮮鍋底的銅鍋端走,連著食材一起便宜他們了,四五個侍從笑嘻嘻你兩端著鍋,我倆抬著菜,歡快離去。
沒有了鍋底沸騰的聲音,也沒了濃厚的海鮮氣味,楊儀才好受一些,以布巾擦拭眼角、嘴角,不滿、哀怨:“公淵兄,何故恐嚇小弟?”
“臨時起意而已,實在抱歉,不過與我心跡有些關聯。”
廖立又不是狼人,多少也有些不適應,端著熱茶緩緩飲用鎮壓內心不暢快和陰翳情緒:“就如夏禮、夏祭,久不為人知。而孔子子姓孔氏,乃系殷商之裔。雖崇尚周禮,但也熟知夏商禮祭,更知上古之事。”
楊儀將手巾折疊收起,皺眉:“這又如何?”
“儒者推崇上古賢王之世,而夏商好以為人為祭,且食之;夏商之前,可想而知該是何等愚昧、血腥之世,茹毛飲血而已。”
廖立說著做笑:“陳公破藍田,登七盤嶺而望驪山,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大將軍、朝中諸人眼中,那山就不是山。或明知是山,卻不肯承認。良知啊良知,如此自昧,如何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楊儀面有慚愧之色,但還是微微搖頭,又不知該從何處反駁,有一種自己會被說服的預感。
廖立也沒有游說楊儀的心思,問題不在楊儀,而在大將軍、丞相和陳公,說服一個楊儀,下回還有一個劉儀。
道理是講不通的,如果道理處處都能講通,還要刀劍做什么?
廖立就說:“如今世道,推舊陳新而已。自陳公掌權以來,不曾凌虐弱小,更不曾濫殺,重罪不過斬首而已。比之前漢刑律,可謂寬厚仁德。前漢刑律,又寬于先秦。而先秦諸姬之國,又輕于夏商。”
對于體系復雜致人殘疾的肉刑,以及各種花樣繁多的殺人刑法…田信是厭惡的,再重的罪也只是斬首,下葬火化前也會縫合在一起,其他死罪能絞首的,絕不會斬首。
處死方式就兩種,而先秦、前漢、后漢的死刑,真的比九種還多!
看著若有所思的楊儀,廖立認真說:“此先帝之仁也,亦陳公之仁。朝中諸人若事敗身死,也能坦然受死;而我等若事敗受死,必無好死。依我看,是欺陳公之仁,朝中諸人才如此放肆。”
“敗,罪死不過一人,事成則富貴三世…若是某,亦難免心動,何復諸人?”
廖立說罷,握著茶碗走出庭院,望著冬季寒冷顯得蕭索、灰敗的庭院,自言自語:“南陽冬季偶有積雪,今歲不能觀雪,實屬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