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99章 太陽系首航日常

  從這一刻開始,天文愛好者觀測燧石空間城的難度就越來越大了。

  它的速度,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快,舊的軌道數據沒用了,新的軌道數據不會公布。

  全部的信息,都只從官方的報道中才能得知。

  然而別看燧石空間城是個大家伙,它的推進器和所攜帶的能源、燃料,讓它比小巧的衛星變軌還要快。

  從近地軌道直接加速出發的優勢體現出來了。

  過去近十年間,海量的燃料已經被消耗過了,把這么多的構件送上太空,對接,組裝。

  這個有史以來耗資最大的人造物,持續加速中。

  艦橋那邊開始正常工作,范元白在艦橋里繼續擔任代理艦長進行指揮,他仍然在回味主推進器啟動那幾秒的感覺。

  眼下就期待它能走完環月加速之后再持續啟動。

  顧松則進了旁邊一個最高權限的艙室,開始指揮月背微型工廠的掩埋行動。

  這么多年的氦3及其他燃料元素提取工作下來,微型工廠附近早就堆了很多提取完的塵埃廢料。

  于是現在挖掘機器人們又在進行反向工作,把廢料挖起來掩埋掉微型工廠。

  處理一下的為好,至少不要在自己離開后,有新的探月計劃,直接從軌道上就能看出異常。

  至于說人員實地探測…人類的月球開發,一時半會還到不了那么夸張的水平,從月球正面直接進入月背階段。

  萬事萬物都有規律,bug只在顧松這里。

  按照自己的職責要求,五個特別理事,正在向HSDA理事會提交自己的每日匯報。

  “任務日志0001。”

  “燧石空間城一直在平穩加速,全艦沒有任何異常。根據安排,除了飛行控制團隊之外,其他人仍然在熟悉空間城的各功能區域,適應太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得不說,人到達了這里,真正感覺到,我們人類的技術已經確實達到可以進行大規模太空開發的程度了。”

  “從班機進入太空城,到今天的推進器啟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規范、成熟。燧石空間城各個環節、功能模塊的配合,甚至于空間城的設計本身,都給我這樣的感覺。”

  “這真不像是第一個在探索中建造起來的奇跡,很像是已經吸收了豐富的經驗教訓,避免了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才能表現得這么流暢、自然。”

  “只能說,燧石集團在太空科技方面的理念、水平,還要超出人們已經認為的程度。”

  “幾乎300人在太空中的生活,井井有條。這絕對得益于昌文太空訓練中心中的模擬訓練,讓每個人對太空環境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適應。此外,在空間城里也看到了讓人驚嘆的機器人體系。”

  “很明顯,正是由于精密的機器人體系,空間城才能夠支撐300人。機器人在生態農業區完成一些基本工作,機器人在保持整個空間城的潔凈、例行檢查甚至基礎維護,機器人讓這么龐大的飛行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需要,才能夠留出足夠的空間儲存物資,而機器人只需要電而已。”

  “說起來,我們也已經注意到了。空間城的電力供應實在太充足。對此,顧松艦長…是的,我們這么稱呼他,這也是在漫長旅途中用使命感和自我認同感凝聚起來的一部分…顧松艦長說,生活艙、科研艙、推進器和核心控制系統,都有獨立的能源供應系統。”

  “燧石空間城的設計堪稱奢侈,他所賺的錢,大部分凝聚于此。”

  “寫到這里,今天有一個特別的事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推進器啟動測試結束后,顧松艦長從艦橋回到了生活艙。他帶來了一個攝像機器人,并對全艦說了以下這番話。”

  從地球軌道離開之后,我們和地球的通信時間,會越來越長。大家也許會覺得孤獨,所以我為大家想了一個辦法,讓大家覺得除了親人朋友,你們還和更多的同胞在一起。

  大頭是我做的一個紀錄片機器人,它會記錄公共區域內的一些影像,它可能主動和你交談,它也能在獲得邀請的情況下進入你的私人空間。總之,它會盡可能多地記錄下我們這艘船在旅途當中的我們。

  船員們,它會每天在自己的賬號下更新一集紀錄片,我們的通信設備也將每天更新一次評論和留言到艦載網絡的服務器上。

  我們人類的身體并不強悍,我們的內心也常常敏感。這讓我們能夠想方設法發明工具,并最終走到了這里,但因此,我們也經常需要面對我們的各種情緒。

  在深空里,如果有些話你不想對其他船員說,也沒辦法及時和地球上的朋友交流,那么,你可以對大頭說。不用擔心有誰在偷偷聽,不想大頭把那些話剪輯到紀錄片里,告訴它就行。放心,它足夠智能。

  船員們,這一次,我們是代表全人類出發的,所以不要畏懼深空。記住,從離開地球之后,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成為使節。

  不僅我們的同胞在關注,也許,其他的文明也在關注。所以,請盡力變成更好的自己,不要讓黑暗的宇宙助長我們內心可能存在的黑暗情緒。

  “我的觸動在于,他說這番話的時候很認真,很誠懇。我認為他確實是這樣想的,也確實存在這樣的擔憂和期望。我想到了我們在地球上曾發生的各種爭斗,想到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在交流時候的隔閡和偏見。”

  “在聽完他的話之后,我突然意識到了。其實我們人類,是在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情況下開始這趟旅程的。我突然想到,如果是在HSDA的框架下,是在一種存在猜疑的管理結構下展開的這趟旅程,穿上的人們,是不是會變成幾個團伙、派別?”

  “看得出來,顧松艦長在嘗試消除這樣的隔閡,在嘗試讓我們真的把彼此視為同伴。”

  “他應該也是想把空間城中的這一路變化,傳遞回地球。因為只要將來有更多的人會進入太空,也一樣會面臨這些問題。”

  “我無意展開去思考,我只是想到了這些問題,并認為這也是我作為特別理事的職責所在,所以提交給理事會。”

  “就這樣。”

  “阿德里安。”

  阿德里安檢查了一遍自己寫的內容,然后就點擊了發送。

  轉頭看了一下窗外,寫完這些東西,地球也變得更小了一些。

  這也意味著,離深空更近了。

  這天的深夜12點,燧石空間城在夢話科技旗下的公眾平臺自媒體矩陣上,更新了一檔紀錄片節目。

  《太陽系首航日常》。

  這個第一集,匯聚了一些燧石空間城建造過程的混剪,HSDA成立后的通力合作,還有103位候選種子的選拔和訓練過程。

  然后,就是推進器啟動的過程,各個視角的畫面。

  特寫鏡頭下旋轉的環形艙。

  大頭記錄的艙內景象。

  船員們在推進器啟動時的歡呼。

  這個擁有一個大大的腦袋、幾個視角攝像頭的攝制機器人,逛了不少地方。

  它拍到了不少人,有很多采訪的畫面。

  比如代理艦長范元白,特別展示了自己紋著棋局的光頭,然后懊惱地說:希望有一天船上也能帶個能紋身的人,或者機器人。

  比如觀景小公園里,手舞足蹈比劃著介紹空天飛機是怎么停泊到旁邊船塢里的空間城網絡總工程師白楊。

  還有很多很多的人,露了臉,出現了名字和身份。

  畫面的最后,它拍到了一張可愛的小臉。

  顧語星被抱了起來,顧松出現在鏡頭里。

  “時間不早了,明天再跟它玩。和大頭再見。”

  畫面暗下來,一行字出現:

夢想島中文    重生之命當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