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是下官有幸第三次出使天朝,上次出使已是崇禎元年,我皇登基之時,下官跟隨右贊成一同前來恭賀,一晃之間便已是十四年之久了,右贊成也已駕鶴西去,思之令人不勝唏噓!”
就在朱由檢召集閣臣商議呂宋相關事宜后不久,由京師北面的東便門駛來了一長溜裝飾豪華的四輪馬車,隊伍的最前端是二十騎錦衣衛大漢將軍持械開道,寬敞的街面上,不少行人商賈紛紛駐足,用滿是好奇的目光打量著由這一行隊伍。
“貴使既是數次抵京拜謁我皇,不知對我皇明京師現狀有何觀感?”
車隊排在第二位的一輛馬車中,鴻臚寺司賓署署丞方用之笑瞇瞇的看著對面一位已過壯年的中年人問道。
“既是方署丞相詢,那下官也無須隱瞞。
下官以為,現下帝京之風貌,與崇禎元年之時有著天壤之別!
若非有些樓臺高閣尚存,下官幾以為是誤入天界一般!”
這名中年人身著的緋袍乍一看與大明官袍極其相似,但仔細看過后才從紋飾圖案等諸多細節中看出有所不同。
這名中年人的樣貌與明人并無差異,開口講話也是字正腔圓的大明官話,但是從他對方用之的神態中,卻顯露出一絲謙卑以及誠惶誠恐的意味。
畢竟雙方從官階上懸殊太多,作為朝鮮從二品禮參判的他,在國內也是頂尖的人物,根本不必對一個從六品的大明官員如此低三下四。
此人名叫金成勛,受朝鮮國王之命,以給朱由檢恭賀中秋之名出訪大明,其實就是前來給大明賠罪的。
朝鮮的官制基本是仿照明制,由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共十八級,官府也是仿大明式樣制作的。
國王以下也有朝廷,名曰議政府,首領稱“領議政”,相當于大明的內閣首輔。
領議政之下為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為正一品。
再下面就是從一品的左右贊成,正二品的左右參贊以及中書舍人等等。
議政府之下有吏、禮、刑、戶、工、兵六曹,其職責與大明六部相同,其六曹主官稱為判書,為正二品官職,副職分左右,從二品,稱為參判,而金成勛就是禮曹的左參判。
金成勛此次奉命前來有兩個目的。
第一,就是為崇禎十一年,大明掃平關外時,有五千朝鮮銃手參與其中之事說明原因,并誠懇道歉。
第二,金成勛還肩負著向大明求援的使命。
持續十幾年的小冰河氣候不僅是對大明造成嚴重影響,朝鮮也沒能脫得了此劫。
持續數年的干旱洪澇等極端氣象下,本來土地就很貧瘠的朝鮮受災嚴重。
尤其是崇禎十三年和今年,靠近大明邊境的數州、數千頃土地幾乎顆粒無收,數十萬農戶背井離鄉,成群結隊向平壤逃荒而來,朝鮮太倉儲糧已是嚴重不足,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半年,不僅是這數十萬逃荒的農戶會餓死大半,就連平壤極其附近州府的民眾約會受到大面積波及,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亂正在醞釀之中。
本就膽小懦弱的朝鮮國主李倧頓時慌了神,在左思右想不得其法之后,遂聽從了重臣們的建議,厚著臉皮前往大明求援,指望大明皇帝及朝廷能夠不計前嫌,伸出援手拉朝鮮一把。
正是基于此因,金成勛在面對職級比他低了很多的方用之時不自覺的放低了身段。
這其中既有對威名赫赫的天朝上國發自內心的敬畏,也有有求于人時自然而然的心理反應。
崇禎十一年的滅國之戰前,在建奴的威逼下,朝鮮國已經被迫斷絕了與大明的正常往來,并且行文大明朝廷,不再視大明為宗主國了。
雖然朝鮮國內普遍厭惡野蠻殘暴的建州女真,但形勢比人強,此前種種態勢表明,自己尊崇了兩百多年的大明已陷入搖搖欲墜的境地,而女真人的強勢崛起已不可阻擋,為了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李倧還是在朝野的一片反對聲中做出了上述決定。
其實這兩百多年來,朝鮮國內上至朝堂重臣,下至文人百姓,對大明還是非常敬重的,尤其是在萬歷年間,神宗皇帝兩次遣大軍入朝抗倭,將幾乎滅其國的日本軍隊擊敗并趕走,拯萬民于水火之中,這種天大的恩德讓朝鮮上下都是銘感五內。
對于李倧違背良心做出背宗棄主的決意,朝鮮國內還是掀起了巨大的反抗聲浪,但因為整個王室被滿清兩白旗一舉擒獲,并且做出屠盡王室的姿態,所以民間的反對聲最終也被徹底壓制。
但是令朝鮮國主及某些重臣做夢也想不到的是,本來頹勢已成的大明倏忽之間展現出極其強悍的大國風范,并在極短時間內將強勢的滿清政權徹底剿滅,從此,他們不得不面臨著再次與傳統宗主國毗鄰而居的窘狀。
雖說天朝上國的皇帝陛下并沒有發出圣旨,斥責朝鮮國不講道義的做法,但自知理虧的李倧和那些重臣們還是無顏面對大明,在崇禎十一年滿清滅亡后,朝鮮并沒有派出使團出訪大明。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人還是要臉的。
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所以根本不好意思舔著臉再來朝圣,整個朝鮮國變成了一只巨大的鴕鳥,把頭深深地埋進了沙子中,裝出了一副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樣子。
朝鮮人在羞愧自責的同時,也在深恨自己缺少了血性。
若是當初在滿清的脅迫下奮起抗爭,寧死也要尊崇大明為宗主國,就算最后無數人死于刀兵之下,那將來也能昂首挺胸的面對大明,可現在。。。。
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比倭寇入侵時差了。
眼看著天災一年勝過一年,治下的黎民每天都有無數人凍餓而死,再不向大哥求救,國家已面臨著崩潰的危局,萬般無奈之下,李倧及重臣們終于決定,舍下臉皮,求救吧。
“貴使怕是不知詳情啊!你我眼前之境,是無數前臉堆砌出來的,無他,我皇明銀錢太多之故!
本官這樣告知你吧,幾年來,僅僅是為了整治京師,改變許多角落臟亂差之弊病,我朝便投入了足足五十余萬兩銀錢!
敢問貴使,貴國朝廷每歲賦稅幾何呀?”